大家好我是您的老朋友禽医赵华,专注禽病事业多年了, 有事搜 多多拼 禽医赵华,今天我们来聊聊雏鹅痛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及发病症状预防治疗。首先说说发病症状:
一、雏鹅痛风的症状
1.发病初期:雏鹅行动迟缓,缩颈。大群粪便发白,外裹白色尿酸盐,采食相对正常。
2.发病中期:受惊吓应激时奔跑单侧瘸行,腿肘部红肿,粪便发白且稀薄,大群采食量下降,食欲不高。
3.发病后期:站立不稳,喜卧,受惊吓时也不能行走,双侧腿肘红肿明显,喙发红,体温升高,脱水。腿肘部手感发烫,触碰时雏鹅疼痛感强烈。食欲废绝,死亡前水样稀便。
解剖症状:肾脏外观表现出典型“花斑肾”样特征,在心包膜、心肌、胸部肌肉、肾脏表面,甚至眼眶周围普遍沉积大量白灰状尿酸盐。
二、雏鹅痛风的原因
1.种鹅饲料霉菌毒素超标,毒素累积后通过蛋传,导致雏鹅肝肾损伤,代谢功能障碍;
2.种蛋孵化后期管理不当,温度过高,凉蛋不当;
3.育雏期间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棚舍缺氧,密度过大,开水不及时,水位不足;
4.个别养户用浴霸取暖,强热辐射引起雏鹅迅速脱水,代谢紊乱。
5.开口药物毒性过大造成肝肾损伤或者药物过量引起药物中毒;
6.脱温苗过于追求体重、卖相,精料饲喂过多且过于集中,未给雏鹅留足消化代谢时间;
7.管理不细致,雏鹅饮用水源不清洁,器具不清洗,时常发生漏水、断水;
8.育雏饲料多选择肉鸡、蛋鸡全价颗粒料,蛋白过高,不符合雏鹅营养需求,个别饲料有霉变。
三、怎样预防雏鹅痛风?
育雏面积按每平方米
2、雏鹅的饲养
0~30日龄为育雏阶段,通常把雏鹅第一次饮水叫“开水”,第一次喂食叫“开食”,第一次喂青叫“开青”。“三开”时间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3、雏鹅的管理
加强管理是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的重要环节。主要的管理措施如下:
一是保温与防湿。育雏温度要求
二是密度与分群。雏鹅生长发育较快,随着日龄的增加和体重的增大,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大小分群饲养;并增加水槽和食槽数量,防止因争抢槽位而造成强弱差异过大。
三.①均衡日粮营养水平,适当减少蛋白质饲料,增加青饲料;
②抑制肠道有害菌群滋长;
③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利湿通淋,促进尿酸盐排泄;
④孵化时严格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改善育雏环境,降低病菌环境浓度;
⑤提供充足饮水。
四、
四、雏鹅痛风怎么治疗?
对已患病鹅群,患病鹅群如由高蛋白饲料所致,应立即减少或停用蛋白质含量高的(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水里添加痛安口服液,添加青饲料。病毒性痛风加抗病毒药。由饲养管理不当,室内氨气重,应开窗减少氨气;由饲养密度高引起,应减密度。此外,患病鹅群如使用磺胺类药物,应停止或减少,可减小对肾脏损伤。供给充足的新鲜青绿饲料和饮水,饲料中补充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应使鹅群运动。有什么问题欢迎下方留言
幼鹅痛风治疗(禽医 聊雏鹅痛风的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案)
养鹅技术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