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马燕
张贵山(左)与禾丰牧业集团董事长金卫东在兰考天地鸭业亲切合影。 河南禾丰供图
【人物简介】
张贵山,1964年生,开封人。禾丰集团河南区董事长、肉鸭产业化项目总监兼总经理,市工商联副主席,曾当选省、市人大代表,开封市科技拔尖人才,开封市劳动模范,优秀民营企业家,河南省劳动模范,开封市社会扶贫先进个人。1984年,年仅20岁的张贵山大学毕业分配到开封市水利局,在工作中逐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事业的高峰期,他加盟禾丰牧业集团,发展从饲料加工到畜牧养殖、加工畜牧业产业链,成就了河南禾丰在河南饲料业的第一品牌,书写了属于张贵山的创业传奇。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张贵山也带领一方农民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栉风沐雨、一路前行,勤奋、感恩、奋斗是他人生的三件宝。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责任、担当使得这位半路创业的企业家身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动人的光芒。
童年
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64年,张贵山出生在杞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家中姐弟5人。农家子弟的童年生活,留给张贵山印象深刻的是父母的勤劳、善良,这深深影响了张贵山,养成了他勤奋、节俭、感恩的优秀品质,成为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每逢农忙季节,我们几个孩子都要下田帮忙,收麦、掰玉米……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那时候家里穷,一个孩子一年就两套衣服,四季轮着穿。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白面,平日吃的最多的是红薯。”张贵山说。
中学时期在校住宿,张贵山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高考前夕,他每天的伙食都是馒头蘸盐水,只因为节省下的钱可以买更多的学习资料。“农村学校偏远,师资力量相对较差,购买学习资料不容易,所以我尽可能托老师多买一些学习资料来提升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张贵山顺利考上了广州湛江水产学院。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童年时光让张贵山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也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从小学开始,张贵山成绩遥遥领先,一直是尖子生、班干部。“读书改变命运。不管家里多穷、多困难,父亲都坚持让我读书,这一点我永远感激父亲。”
多年以后,张贵山已经成为禾丰集团河南区董事长,但是他依然保持着勤奋、节俭的习惯。
“每天,我都提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每周,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办公室里,我用的A4纸全部都是双面打印。我用来起草、记录事情的本都是用过的A4纸装订在一起做成的。”张贵山随手拿起手里的记录本,记者看到,纸张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他正用另一面记录着当日的行程和待办事项。
感恩
成功路上 感谢有你
张贵山说,成功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很多,他毕生难忘。正是由于他们的帮助,他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第一是何支书。”张贵山说。1980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他被广州湛江水产学院录取,这让一家人感到既欣喜又惆怅。家里要出大学生了,这是个大喜事儿,然而学费从哪里来呢?这让一家人发了大愁。得知消息的村支书何支书第一时间拿来了家里卖猪崽的5元钱,帮助张贵山上了大学。
“求学阶段,有几位恩师,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张贵山说。1978年他考上杞县高中时,是恩师陈广平骑着自行车驮着他到县城参加的考试,考试期间的住宿费用也是老师替自己支付的;读高中期间,数学老师左现信发现和培养了他对数学的爱好与兴趣,每天晚上专门辅导他数学;读大学期间,体育老师发现他体育方面的特长和天赋,每天专门抽出1个小时教他武术,还经常带他到自己家里吃饭、补充营养……在这些老师无私的帮助下,张贵山顺利完成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1984年,张贵山被分配到开封市水利局工作,这是他事业的起点。在市水利局工作期间,张贵山先后在当时的朱仙镇渔场、水产站工作,并创办了开封市河山科技饲料厂。由于工作勤奋、成绩突出,32岁的他就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还被评为首届开封市拔尖人才。
“在市水利局工作期间,领导和同事待我亲切、和善。在我工作失误时,能够像父亲一样关怀、指导我,这些对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张贵山说。特别是1985年,才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他,在从朱仙镇渔场回市里的公共汽车上,身上带着的价值3000元的柴油票被人偷走。当时,他感觉天塌地陷,吓得差点不敢回单位。“那时候的工资只有几十元,3000元是个天文数字,我感觉自己闯了天大的祸。”为了弥补这个失误,张贵山父亲把家里种的树全部砍伐卖掉,同事又帮助他凑了500元,剩下的欠款领导允许他分期还清。
“这件事对我影响至深。因为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遇到的大事。这件事情的处理,家人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帮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让我在以后的人生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扛过去。”说起当年的那件“大事”,张贵山感慨万千。
2003年,张贵山遇到了他的贵人——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偶然的见面,1个小时的交流,让张贵山坚定了加盟禾丰的信心。金卫东的思想境界、博学多才、理想壮志激发了张贵山内心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而金卫东充满神奇的创业经历也点醒了迷茫中的张贵山,促成了他事业的重大转折。
奋斗
用奋斗和汗水书写不悔人生
2004年,40岁的张贵山辞去了公职,正式加盟禾丰牧业。当年10月18日,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丰集团)与开封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投资建厂协议书,并任命张贵山为开封禾丰牧业有限公司(简称开封禾丰)总经理。
筹建新厂,事情千头万绪,都集中在张贵山一个人的头上。从基础建设到设备安装,张贵山精打细算,每一次采购都货比三家。为了签订一份合同,常常是彻夜不眠,力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成本压缩到最低。2005年10月20日,一座现代化的饲料加工厂屹立在开封大地。在建设新厂的同时,张贵山还带领大家在租赁的老厂开展销售。为了开拓市场,白天谈客户、晚上写方案,一手抓销售、一手抓基建,张贵山几乎没给自己放过一天假。2005年年底,张贵山带领开封禾丰超额完成了双指标计划,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建厂、当年盈利的“禾丰速度”,这在开封企业界一时传为佳话,开封禾丰成为河南饲料行业的一匹黑马。
随后,根据河南的情况,张贵山制定公司发展的三大战略:一是集中经营。利用集团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在河南集中销售,力争3年出业绩。二是快速发展。走以开发经销商为主的渠道之路,利用经销商优势迅速上量。三是产品领先。坚持生产高品质饲料,走优质高价值之路。三大战略使开封禾丰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坚定了禾丰集团在河南投资的信心。2007年7月,开封禾丰更名为河南禾丰,并以河南禾丰为母公司迅速在全省各地排兵布阵、开疆拓土。张贵山先后在河南省各地市成立了郑州禾丰、驻马店禾丰、南阳禾丰、焦作禾丰、河南反刍、河南水产、兰考禾丰、开封县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天地鸭业产业化等公司,经过14年的风雨洗礼、艰苦奋斗,禾丰集团河南大区应运而生,张贵山也成为禾丰集团河南区董事长,在集团内部获得“企业快速成长奖”“先进集体奖”“经营钻石奖”等各项殊荣。
责任
奉献爱心 助力脱贫
公司发展壮大了,但是农家子弟出身的张贵山并没有忘记身边的老百姓。
如何为农民服务,如何利用自己现有的平台,发展公司的同时又能让开封周边贫困村民的生活得以改善?这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2009年,张贵山偕禾丰集团斥资亿元在祥符区兴建种鸡场、孵化场、屠宰厂及配套饲料厂,先后在祥符区袁坊、万隆、范村、刘店、陈留等地配合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及养殖带头人成立了11个养殖合作小区,建设国内一流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109栋,同时引导、发展、带领贫困农民从事合同鸡养殖。他采取“公司+基地+养殖户+保利回收”的合同鸡放养模式,承担行情风险,保证养殖户利益,实现养殖户当年养殖当年收益。合同鸡的成功放养不仅让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也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和为农民服务的决心。同时,他又推出合同猪放养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引导、发展12000户农民从事肉鸡、生猪及鱼的养殖,使农户年增加收入5万元。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作为农民子弟,作为省人大代表的张贵山同志听闻后热血沸腾,发誓要把为农民服务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要按总书记要求的那样:企业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更好承担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规律,张贵山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响应兰考县委、县政府“三年脱贫、七年小康”伟大号召,当年6月即与兰考县委、县政府签订协议,投资10多亿元,大力建设和发展兰考肉鸭养殖产业化扶贫项目,为兰考的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2014年发展到现在,占地450亩的禾丰兰考产业园在兰考产业聚集区拔地而起。5000万只肉鸭屠宰生产线、5000吨冷库、年产30万吨饲料厂、兽药厂、包装厂和物流中心都已正常运转。通过肉鸭种苗、饲料生产、动物保健、回收加工、技术服务全产业链的科学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带动大约1100户、4000多人脱贫致富,引领了兰考“畜牧产业化”向“农业现代化”的迈进。
2015年起,张贵山个人陆续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为国家输送栋梁之才。此外,他还积极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活动,累计向基金会捐款10万元;向兰考惠安街道办事处爱心超市一次性捐款6万元;向“人居环境帮扶工程”捐款5万元;为杞县贫困村陈庄村修公路捐赠20万元,出资45万元为兰考县东坝头张庄村捐赠一所爱心超市……3年来,张贵山个人社会扶贫捐赠累计近百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管理层及600位员工纷纷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形成常态。
“我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我将以此为指导,将河南禾丰做强做大,争创一流企业。”铿锵有力的话语流露出张贵山对河南禾丰的满怀信心,更是体现出当代民企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