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猪行情可谓是萧条不断,其价格持续低迷中,尽管猪农也在拼命扛价,但价格还是持续遇冷下跌,养殖户对此很是担忧,生怕接下来养猪没有利润。而如今黑龙江地区已探底25元大关,如果再跌下去,二次繁育者必然会有所亏损。
一、猪价“大跳水”
此次的生猪行情下滑,一方面是前期猪农的出栏力度比较大,结果给屠企一个压栏的机会,有底气进行压价;一方面市场的消费需求不够,尽管目前不少地方猪肉已跌到20元内,但消费者认为这样的猪肉没有肉味,也可能是进口冻肉,不愿意购买食用。
在消费淡季里,猪肉的消费需求很是低迷,猪价为此承压,其行情也在持续回落,养殖端的抵触情绪大,生猪保持在27-28元之间波动。不过近期集团化猪企加快了出栏速度,屠企库存积压,亏损比较大,压价情绪严重,以至于猪价继续下滑。
3月20日,生猪均价跌至27.3元/kg,相比19日则是跌了0.35元/kg,从各产区的行情来看,可监控的28个省市内,28个省市全部下滑,最大跌幅为0.8元/kg。目前南北地区的猪价差依旧很大,黑龙江已跌至25.3元/kg,辽宁、吉林也已跌至26元,而华北主流报价也回落到26元左右。
南方地区,福建、上海、重庆跌幅比较大,达到了0.5-0.8元/kg,南方区域全部跌落30元,华南地区主流价为29.2-29.7元/kg。可见,此次的降价潮,对南北生猪市场都造成了很大影响,而接二连三的下跌潮,也让猪农的信心不足。
目前屠企已掌握了定价权,它们持“肉”控制价格,市场上的猪肉走货量差,在供应宽松的背景下,屠企的采购意愿不是太强烈。因大体重生猪的病害问题集中性出现,近期出栏量再次增多,结果猪价也跌到了低点,加快了下跌速度。
二、为何跌跌不止?
早在春节前猪价下跌,猪农开始抛售潮,而又受春节期间的疫病影响,结果亚健康猪多了起来,猪企只好将那些病猪投放到市场中。据悉,70-90kg的生猪存栏跌6%,这些猪本应该3-4月份出栏,却提前卖出市场。
近期又出现了一波大猪“清栏”现象,养殖端的惜售情况不明显,屠企占据了上风。再加上消费市场需求低迷,猪肉价格大跌,让短期内猪价利空比较多。
从有关机构调查可知,多数屠企的毛利润已跌到-5.25元一头,东北屠企更是亏损15元/头,这也是为何近期屠企持续压价的原因。从市场上也能看出来,不少地方猪肉零售价已跌至17-19元一斤,这就意味着批发价要跌至14-15元左右,这已接近生猪收购价了,显然不符合常理,原因只能是屠企主动压价走量,从而止损。
尽管如今生猪跌至27元大关,但自繁自养农户,利润依旧在1000元以上,不过屠企不赚反亏,预计接下来还会持续压价,到时候猪价可能会跌到24-25元大关。
不过随着生猪提前出栏,接下来生猪市场的供应必然紧张,到时候预计行情会有所扭转。不过目前屠企手里的库存依旧很多,短期内猪价反弹不是太明显,预计4月中下旬行情会出现反弹。
三、猪市要转“熊”?
很多人对未来的生猪市场持利空态度,认为猪价可能会直接跌到10元左右,其实就目前来看,猪市不会崩盘,虽然不像之前那么赚钱,反而后期猪价还会迎来反弹大涨,还不是养猪“熊市”。
从去年11月份开始,流行性腹泻等疾病多了起来,个别地区,仔猪成活率跌至80-85%,而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月份,结果造成了仔猪的供应紧张,市场也出现了抢夺仔猪的热潮,其价格也直接飙涨至1800元。
除了仔猪数量减少外,母猪的受损也比较严重,据某机构分析,受冬春流行病的影响,部分地区母猪产能受损30%以上,1月份母猪存栏环比跌了4.99%。
母猪受损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母猪决定了后续的生猪存栏量恢复情况,而如今母猪遭到了淘汰,生猪产能恢复并不是太理想,再加上低体重生猪的大量出栏,结果造成了生猪阶段性缺乏的现象,也难怪企业会加快抢购“仔猪”,其实就是为了后续市场布局。
如此来看,接下来的生猪供应偏紧,价格必然也会跟着反弹上涨,预计下半年出栏量会有所降低,到时候猪价继续反弹,因此猪农也别太灰心丧气,如今的猪价低迷是暂时的!
标签: 猪价暴跌60% 猪价继续下跌 猪价跌出“新高度” 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