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讯(记者 田理)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简称“第十版防控方案”)引来广泛关注。第十版防控方案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修改?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带来怎样的变化?1月17日,辽宁省疾控中心感染与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孙英伟对人们关心的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孙英伟介绍,当前,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多,但重症和死亡占比极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并根据现阶段疫情防控形势,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第十版防控方案继续强调“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及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第十版防控方案调整了哪些内容?
更新疾病名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加强监测预警。明确常态化和应急情况下需要开展的重点监测工作。在常态化情况下,主要开展病毒变异监测、个案报告、哨点医院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在应急情况下,增加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发热门诊监测、重点机构监测、学生监测、社区人群哨点监测等。
调整检测策略。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定期开展抗原或者核酸检测;社区重症高风险人员出现相关症状后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等。
调整传染源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措施,实施分级分类收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优化重点环节防控。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行业、大型场所、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注重保护重点人群,降低聚集性疫情和重症风险。疫情严重时重点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工作人员落实“两点一线”和人员轮转机制,保障社会正常运行。
流行期间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在疫情流行期间,结合病毒变异情况、疫情流行强度、医疗资源负荷和社会运转情况综合评估,适时依法采取临时性防控措施,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人员流动,减轻感染者短时期剧增对社会运行和医疗资源等的冲击。
辽宁省全部地市设立监测哨点
疾控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冠病毒变异监测的工作方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入境人员、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采样送检和测序比对工作。
我省在全部地市设立了监测哨点,对门诊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开展一定数量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采样和序列测定,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变异趋势,及时捕获新的变异株并评估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确保第一时间能够监测到病毒的变异。
疫苗接种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
第十版防控方案进一步强调坚持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对于3岁以上的适龄人群,如果没有禁忌症,鼓励其接种疫苗。另外,倡导公众特别是老年人要全程接种疫苗,符合条件的要完成加强免疫。
对符合条件的18岁及以上人群要完成1剂次的加强免疫。在加强免疫过程中,也特别强调,不管是选择序贯免疫还是选择同源免疫,不能同时进行,只能选择一项。
进一步强调了对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有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有免疫缺陷人群这些在感染之后容易引发重症的人群,提出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的建议。第二剂次加强免疫跟第一剂次加强免疫要间隔6个月以上。
倡导个人防护
第十版防控方案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以及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疫情严重期间减少聚集,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3岁以下婴幼儿等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孙英伟建议,春节临近,希望大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规律作息、选择合理膳食、完成全程接种及加强免疫,加强自我及家人健康监测,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春节。
标签: 新冠肺炎第十版 新冠第10版 第十版新冠的十大症状 冠状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