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食盐适宜摄入量不超过(盐的推荐量下调为少于5克 专家解读新版吃饭指南)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15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盐的推荐量从6克下调到5克、增加“全谷类”食物摄入、健康成年女性每天摄入1500毫升,男性1700毫升水……时隔六年,被誉为中国人“吃饭指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再次更新。4月26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指南》)。新版《指南》有哪些变化?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记者邀请了安徽省疾控中心、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营养科专家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变化

6条“核心推荐”变为8条“膳食准则”

推荐食盐适宜摄入量不超过(盐的推荐量下调为少于5克 专家解读新版吃饭指南)

安徽省疾控中心食卫科专家表示,新版《指南》中的8条“膳食准则”相较于老版的6条“核心推荐”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第一条强调“合理搭配”,说明我们不仅需注意选择食物的多样性,还需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合理搭配,包括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等,只有合理搭配才能满足营养需求;第三条强调增加“全谷类”食物摄入。全谷类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利于人体健康。

第六条和第七条为新增内容。“规律进餐,足量饮水。”是让大家一日三餐要规律,按时按量进餐。要足量饮水,健康成年女性每天摄入1500毫升,男性1700毫升;“会烹会选,会看标签。”此条强调,我们要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选购新鲜营养的食物,学会通过比较食物“标签”上的信息选购健康的预包装食品。

第八条是对2016版第六条的提炼,强调“公筷分餐“。疾控专家表示,公筷分餐是饮食文明的一种体现。新冠肺炎疫情下,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分餐享用美食,使用公筷、公勺,既能避免浪费,控制能量摄入,还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播。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微调

安徽省疾控中心食卫科专家表示,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摄入量也出现了微调。其中,第一层中谷类、薯类进行了分开推荐,其中谷类200-300g,薯类50-100g。第三层中动物性食物合并推荐120-200g,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第四层中牛奶摄入推荐从300ml增加到为300-500ml。第五层中,盐≤6g改为≤5g。

推荐食盐适宜摄入量不超过(盐的推荐量下调为少于5克 专家解读新版吃饭指南)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膳食指南还新增“高龄老人膳食指南”。安徽省疾控中心食卫科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高龄(8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逐渐增加,该群体营养不良、慢性病发病率高,需更专业、精细膳食指导。

在我国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世界各地提出不同的健康膳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模式、DASH饮食模式、美式健康膳食等。“国内专家们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且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专家表示,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发挥健康示范作用,有更好的指导性。

关键词:支招

啤酒盖一平盖的盐重量为5克左右

“大家都关注到2022版指南中盐的摄入量由原来的一成人一天6克改为少于5克,这也是世卫组织的推荐用量。”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营养科侯韦莲主任表示,《指南》是针对我国两岁以上健康人群合理膳食的基本准则,长期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此外,有研究表明,盐的摄入量过多会促使免疫细胞向炎症反应方向发展,成为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因此,《指南》明确提出降低食盐的摄入量,提倡清淡饮食。

如何才能有效控盐?结合临床和宣教经验,侯韦莲给大家支了一招。“如果居民家中没有量勺也是有一些小方法的,比如啤酒瓶盖一平盖盐的重量就是5克左右,这样大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时间长就慢慢掌握了。”侯韦莲还建议,从小培养孩子清淡的口味,少吃高盐的饮食、零食,慢慢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

侯韦莲坦言,她在临床中发现大家口味都挺重的,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多年前有一项调查显示,我省成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为11.2克,这还不包括食物本身所含的钠盐。”侯韦莲建议,大家在购买加工食品的时候要学会看标签,选择低盐食品,少选腌制、酱制的高盐食品。在烹饪时尽可能选择蒸、煮等方式,也可以用香菇粉、虾皮粉等食材进行调味。

建议在米桶中加入一些杂粮

记者注意到,除了盐的摄入量降低之外,新版《指南》还强调了足量饮水,健康的成年人最好每天水摄入量为1500ml~1700ml。侯韦莲表示,足量饮水是非常重要的,水摄入不足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比如对于便秘、结石、尿路感染等患者,医生会建议其多喝水。

“我们身体所需的水是每天2500毫升左右,其中吃的食物中所含的水分大概有1000毫升左右,剩余的量需要靠喝水来补充。”侯韦莲提醒,不要等到渴了再去喝水,也不要一口气喝得太多,养成主动、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

《指南》还增加了“全谷类”食物摄入。哪些是全谷类食物?“通俗来讲就是粗粮,比如燕麦、藜麦、玉米等,我通常会在家里的米桶中加一些杂粮。”侯韦莲说,全谷类主食组纤维含量高,我们在做米饭的时候可以撒一点燕麦、藜麦、 薏仁米等,也可以掺一些杂豆。

推荐食盐适宜摄入量不超过(盐的推荐量下调为少于5克 专家解读新版吃饭指南)

记者请侯韦莲给读者罗列了几份健康食谱(供参考)

何洁 方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编辑 张大为

标签: 推荐食盐适宜摄入量不超过 盐 食用量 食盐推荐摄入标准 推荐 摄入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