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虾塘怎么调水(梅雨季节对虾疾病的特征及预防)

农村养殖畜牧网 水产养殖 441

梅雨季节虾塘怎么调水(梅雨季节对虾疾病的特征及预防)

晴雨多变的春天一过,初夏随之而来。但过不了多久,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阴雨连绵,有时还会夹带着一阵阵暴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来临了。

梅雨季节虾塘怎么调水(梅雨季节对虾疾病的特征及预防)

梅雨季节虾塘怎么调水(梅雨季节对虾疾病的特征及预防)

梅雨季节期间的特点就是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气压等。此时正是对虾养殖生长的初期阶段,在这对虾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病原微生物的迅速繁殖、生长,养殖投入饲料及各种杂物等腐败变质等因素,易引起养殖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养殖对虾发病、死亡,造成虾农养殖成功率普遍较低(成功率20%-50%)的现象。因此,了解梅雨季节给对虾池塘里的水质带来的变化特点及对虾健康的影响,并及时采取合理的调控及维护措施市养殖成功的关键。

梅雨季节虾塘怎么调水(梅雨季节对虾疾病的特征及预防)

梅雨季节白对虾的发病原因:

1、梅雨季节连续阴雨,光照不足,水位不高,藻类光合作用弱,导致虾塘易出现倒藻、溶氧不足、氨态氮、亚硝酸盐超标等现象,水体环境恶劣易引起对虾不适而发病;

2、暴雨、气温突变,虾塘上下层水体对流、泛底,造成水体溶氧不足、弧菌大量滋生,引起对虾应激发病,造成免疫力低下,虾发病率提高。

3、天气闷热、气压低,导致水体溶氧饱和度降低,虾更易出现缺氧浮头或暗浮头现象。

每年的梅雨季节期,此时正是对虾养殖的第一茬,为对虾幼虾的生长旺盛期。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池塘的水质指标变化较大,对虾幼虾易发病死亡。梅雨季节期虾的健康状况及发病症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阴雨时间较长后变晴天或暴雨过过后,对虾摄食量急剧减少,对虾塘边无力缓游,对虾体发红或肝胰脏区很浑浊,肠道无食物,头胸甲易剥离,肝胰脏肿大或萎缩。2天后,死亡量变大,病虾头胸甲上有白色的圆点;4天后,死亡率会达到60%以上,此时可初步判断为对虾白斑综合症。

2、暴雨后养殖水体上、下水层之间的交换,往往将池塘底部的淤泥搅浑,水色接近黄泥水色,水体的透明度低(15cm以下),对虾的鳃部呈现浅黄色或黄色,随着病情的发展易引发黑鳃病。暴雨后养殖水体上、下水层之间的交换,往往将池底的淤泥搅浑,水色接近黄泥水色,水体的透明度低(15cm以下),对虾的鳃部呈浅黄色或黄色,随着病情的发展易引发黑鳃病。

3、梅雨季节期,随着水温的升高,对虾的摄食量增大,但有时对虾的摄食量突然增大(如正常摄食量为5%,3天内摄食量升至8%以上),据公司技术总监多年的实践观察,这一情况一般为感染弧菌或病毒病。

4、梅雨季节期,随着水温的升高,对虾的摄食量增大,但有时对虾的摄食量突然增大(如正常摄食量为 5%,3d 内摄食量升至为 8%以 上) ,据笔者多年的实践观察,这一情况一般感染弧菌病或病毒病。

5、下雨后,由于气候、水温、盐度的变化,常常能使对虾蜕壳生长,但梅雨季节池塘养殖水体中细菌大量繁殖,易引起对虾甲壳溃疡,其甲壳和附肢上附着有黑色溃疡斑,溃疡边缘呈白色而中央凹陷,称为甲壳溃疡病或黑斑病。

梅雨季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足氧: 

梅雨季节,藻类产氧能力差,池塘溶氧不足(特别是底层溶氧,虾极易出现缺氧浮头或暗浮头现象,所以,合理的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晴天早开,阴雨闷热天全天开),防止池塘水质分层。遇到大雨时排表层水,尤其是虾蟹蛏混养池塘,及时排出表层淡水(预防盐度下降带来对虾疾病)。;

2、控料:

梅雨季节一定要做好控料,合理投料,一般建议正常使用量的1/3,当然视天气情况,雨水较大的时候,可以停止投喂。

3、稳水:

梅雨季节,受光照不足、暴雨、气温变化等因素影响,藻类很易倒藻,必须提前保持池塘藻类多样性和足够的丰度,必须持续给水体补充多样性且充足的营养,才能稳定住池塘藻类活性,预防倒藻。

4、抑菌:

梅雨期间,弧菌易大量滋生,导致对虾发病,所以,必须通过消毒补菌、内服益生菌等措施,抑制虾体内外弧菌,预防虾病。

5、免疫:

梅雨期间,天气、水质变化大,虾应激大,免疫力低下,蜕壳后的软壳虾易感染病菌发病。外界环境变化大,虾肝胰脏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调节和解毒压力大,易损伤,造成免疫力低下。所以,梅雨期间,加强硬壳操作和保肝护肝操作,提高对虾免疫力是根本。

梅雨季节的天气复杂多变,对养虾管理是个挑战,养虾要安全度梅雨,必须预防在先,在培藻稳水,底净足氧,硬壳壮虾,抑制弧菌等方面做好预防。实践中发现梅雨期间能持续改底增氧、补菌补肥、硬壳壮虾的虾塘,能有效的保持水质稳定,虾体透亮,虾肝胰脏清晰,养虾更容易获得成功。

标签: 梅雨季节虾塘怎么调水 梅雨季节养白对虾要注意什么 梅雨 季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