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50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理念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的有效途径。具体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时,需要加强病虫害预防工作,全面调查病虫害各类资料信息和防治成功案例,对种植区域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合农保部门最新的研究成果,构建全面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从而实现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水稻种植效益。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措施

2.1.1 降低虫源基数。为了能够降低虫害对水稻的影响,就必须控制害虫的基数。例如,由于三化螟通常在稻桩中越冬,因此控制越冬的三化螟数量对水稻种植十分有益。通常可以采用翻耕等手段,这样既可在冬季将虫卵消除,又可以让种植土地保持一段时间干旱而消除害虫,冷冻措施与干旱理念相同;或者在三化螟预蛹期灌深水灭蛹,保持稻田中的水深在6 cm左右,并持续三四天后排干即可 。

2.1.2 选择优良品种。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有所差异,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受到病虫害侵蚀,因此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在老病区要尽可能降低染病品种种植数量。玉林市北流石窝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建设超级稻示范区,并加强了对田间稻瘟病的检查,选择优良的抗病虫害品种,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大力推广,与农户合作大力开展稻瘟病防治工作。

2.1.3 调整品种布局,实施保健栽培。在品种布局上,早稻以中熟品种为主、晚熟品种为辅,这样早稻可以减轻第二代三化螟的影响,晚稻也可以通过较低的气温保证安全齐穗,还可以避免第四代三化螟造成的白穗问题。笔者所管辖的示范区采用了统一播种、统一移栽策略,从而降低了病虫害的影响。避免因为相邻水稻田块由于生长阶段存在差异出现病虫害迁移等问题。在确定播种期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避免出现危险性生育期和多雨天气、虫害盛行期间相遇。移栽阶段是主要的防控期,针对近些年玉林市大力推广超级稻,采取宽窄行栽培方案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施肥时以有机肥为主,并配合氮肥、磷肥、钾肥。在水分管理方面,采用浅水分蘖、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科学管水手段,够苗排水晒田,以减轻纹枯病的影响。

2.1.4 及时处理稻桩、稻草,避免病虫害侵染。在收割期间,尽可能采用齐泥收割,无论是人工收割还是机械收割,都要第一时间将田犁翻,或将稻草集中进行堆沤,或将水稻草覆盖土壤自然发酵、腐烂,阻隔空气,减少三化螟余虫、飞虱卵 。移栽工作开始前,要清除病稻、枯稻,将水面漂浮废渣进行集中处理,减少菌源数量。

2.2 物理防治措施

2.2.1 灯光诱杀。大部分害虫都具有趋光性特点,所以可以在田间设置诱光灯,这样不仅可以杀死成虫,还能够减少部分虫卵量。为了可以提高诱光灯使用效果,尽可能采用成片安装形式,保证稻田一定范围内具有一盏诱光灯,通常2.5 hm 2 设置一盏诱光灯即可,同时要控制诱光灯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距离地面1.5 m即可。使用时,在水稻成虫发生期,傍晚开灯、天亮后关灯,每4 d到灯下清理一次死虫。

2.2.2 草把诱杀黏虫。配合吸引害虫药剂,可以将白酒、水、醋、糖按照1∶2∶3∶4的比例配置成糖醋溶液,并在其中加入少许的黏合剂,在田间插上带有糖醋液的草把,667 m 2 地安装70个草把即可,草把之间的间距控制在20 m左右,并且每100 m设置一个长竹竿用于吸引高处的害虫,让害虫黏附在草把上,进行人工捕杀。

2.3 生物防治措施

2.3.1 稻田养鸭、养鱼。玉林市全面推广稻田养鸭技术。水稻田中由于水分充足,因此适合养鸭。稻田养鸭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虫害,还可以为鸭子提供活动场所,在稻田中捕捉害虫和虫卵,这样既可降低稻田中害虫基数,降低养鸭成本。而且鸭子的粪便还会成为稻田有机肥料,保证土壤肥力,从而保证水稻质量安全。通常,早稻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开始放鸭治虫,晚稻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开始放鸭治虫。鸭子以小鸭为主,通常鸭子体质量在0.1~0.3 kg,否则会因为体积过大破坏稻田。鸭子放养量要适中,667 m 2 地放养 70 只小鸭即可 。此外,凡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天旱不干且洪水不淹的早晚稻田或囤水田都能养鱼。稻田养鱼应加高加固田埂,开掘鱼沟鱼溜,安装拦鱼栅。以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宜,如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稻鱼轮作,投饵饲养,667 m 2 放大规格草鱼种100~120尾,鲤鱼、鲫鱼 150~200 尾,鲢鱼 30~50 尾,鳙鱼 10~20 尾,667 m 2 产鱼量200~250 kg。放养时间宜早,单季稻田养鱼或稻鱼连作养殖食用鱼,一般在秧苗移栽返青后放养。稻鱼轮作可在收稻后立即灌水养鱼,到翌年插秧前捕鱼。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害虫影响,还能够提高稻田种植效益,一举多得。

2.3.2 保护天敌。降低害虫数量,最为重要的是积极保护害虫天敌,充分利用天敌的作用,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尽可能不使用化学药品,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治。例如,可以在田埂中种豆,双抢期间在田埂上放置草把,为稻田蜘蛛天敌营造栖息场所。同时,通过全面推广高效、无公害农药,减少对害虫天敌的伤害,保障稻田生态平衡。[吉山花瑶钟建荣]

2.3.3 生物农药防治。绿色防治需要保证无公害化,而生物农药不会对稻田造成负面影响或污染。可以采用稻螟赤眼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对三化螟进行防治,在黏虫乱孵化期间采用苏云金杆菌喷洒稻田,可以杀死大部分虫卵,减低成虫数量;喷洒井冈霉素能够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喷洒春雷霉素可以防治稻瘟病 。在生物农药喷洒阶段,必须要避开高温干旱时期,相比化学农药来说,喷洒时期要提前两三天。

2.4 化学防治措施

除了上述的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外,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种子处理方法,也就是消除种子上的病源。在水稻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从而降低种子发病率。例如,杂交水稻品种种子用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浸种24 h,如果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适当缩短浸泡时间,为了确保最终效果,浸泡时间不得少于12 h;常规的早稻、晚稻种子采用25%咪鲜胺乳油4 000倍液浸泡48 h,浸种完毕之后可以直接催芽,以大大降低恶苗病的发生率。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标签: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哪些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场会 防控 水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