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之前,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甲流这个名字。
到底啥是甲流?
通俗来说,就是流感的一种。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4大家族,
其中甲型流感较为常见。
一到冬春交际,乍暖还寒的时候,就会进入高发期。
往年都是如此。
但怎么就今年感觉尤为严重?
其实,并不是流感病毒变强了,而是我们的身体变弱了。
感染甲流所产生的抗体,有效期一般为半年。
但这三年,我们的全部重心,都放在新冠身上。
不仅去接种流感疫苗的人少了。
而且及时消毒,戴好口罩,也已经成了我们刻在骨子里的自觉。
预防了新冠,同样也抵挡了流感。
而现在,新冠第一波全国流行刚刚结束。
憋了三年,好不容易能正常出门了,不少人都开始了报复性出行和聚会。
可新冠是不用害怕了,流感还需要预防啊。
这一下子,聚集的人流多了,口罩也不戴了。
所以,本轮甲流,才会让人觉得如此严重。
抵抗力下降了,又不重视预防。
自然就让病毒钻了空子。
这个锅,追根究底,新冠真得背。
甲流是小型新冠吗?
那要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甲流?
下面这张图片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甲流的症状,和普通感冒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首先就是突发高热。
甲流不像感冒一般循序渐进,发病急是其最大的特点。
一般来说,3-6个小时内就会出现高热症状。
由于体温上升太快,病人常会感觉到恶寒。
并且,在发热过后,才会出现其他如咳嗽等症状。
因此,要是你先前没有任何症状,却突然高热不退,那就要小心了。
其次,甲流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全身酸痛。
尤其是关节疼痛和头痛,近8成的病人都会出现此类症状。
最后,就是浑身疲乏,四肢无力。
整天头晕,平日打不起一点精神来。
总是觉得来劳累,疲乏,也要引起重视。
有人可能已经发现了,甲流的症状,和新冠有点类似。
于是,这几天,网上总是能听见一种声音:
“新冠都不怕,还怕甲流?” “甲流不就是小型新冠吗?”
对不起,真的不是。
甲流虽然不如新冠那么凶猛,但也绝不是纸捏的老虎。
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感染经历。
相当大一部分人群表示,得了甲流,甚至比新冠更难受。
很多病例都是迅速烧到了39度以上,并且好几天不退。
严重的,都出现了肺炎和中耳炎等并发症。
痛苦程度和新冠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有人觉得,新冠都熬过来了,甲流算个屁。
但他们似乎有所不知,全世界每年因为流感死亡的人数,也有29-65万人。
和新冠相比,甲流可能确实没那么可怕,死亡比例也不高。
但几十万人压到每一个家庭上,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谁能保证自己或是自己的父母就不是倒霉的那个?
别忘了,去年新冠流行之前,还有人强调只是大号感冒来着。
直到我们自己真的感染了,才知道有多么遭罪。
在健康面前,最要不得的就是经验主义。
自以为没事从而放松警惕,真有什么问题后悔都来不及。
治疗永远抵不上预防
尽管需要重视,但也不必过度反应。
如同新冠前期,甲流爆发之后,药品果然又被抢疯了。
奥司他韦线上线下,全部断货。
有人一买就是几十盒,价格涨到上百元。
同样紧俏的,还有甲流抗原自测试剂。
与其有关的搜素词条,一度登上淘宝热搜榜单。
一周内搜索量上升110%,很多店铺已经断货了。
但,真的有必要吗?
这到底是以备不时之需,还是有人在故意传播焦虑?
就说奥司他韦,有人只宣传它有效。
但没有人说,作为一种处方药,它也有一些副作用。
比如,少数患者会出现幻觉、谵妄等状态。
国外就曾发生过,儿童用药后,跳楼自杀的案例。
有人大量囤药,甚至不遵从医嘱就自行服药。
怎么敢的?
一味传播用药焦虑,要是真吃出什么问题来,谁来负责?
不管新冠还是甲流,我们要找病因,但不能执迷于病因。
更要明白,再好的治疗,也比不上预防。
甲流的传播力,没有新冠那么恐怖。
因而一些预防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比如接种流感疫苗,这永远是最好的预防方式。
尽管接种后,仍需要2-4周才能产生足够量的保护抗体来抵抗感染。
有人觉得来不及。
但若是没有感染,最好还是接种疫苗。
毕竟甲流还剩个尾巴,也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预防啊。
再就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少聚集。
手部消毒,打喷嚏要掩住口鼻这样基本的措施我们就不说了。
最最要紧的,是少出入通风不良且人员密集的场所。
非去不可的时候,也要戴好口罩。
尤其是儿童、孕妇和老年人这样最容易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对来说,出现白肺等肺炎并发症的几率较大。
若有不适,千万别不当回事或是嫌麻烦,一定要及时就医啊。
05
还是那句话,但凡是涉及到身体健康的事情,再怎么小心、麻烦都不为过。
什么经验,什么传言,都不如自己的感受重要。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就是幸运的那个。
但,预防也要有度。
要保持基本的判断力,而不是陷入恐慌和焦虑中,不知如何自处。
疾病,疫情,从来就不只是只对我们身体素质的挑战。
有时候,它更加考验人性。
还记得上轮新冠,舆论场的混乱吗?
有人说热橙子止咳,没过几天就有医生辟谣。
有人说吃冰淇淋有用喝奶茶,然后立马反转,说不利于恢复。
在全民关注的大事面前,各种信息、传言,真假难辨,几乎是必然。
有人习惯人云亦云,喜欢跟风。
有人大量囤药,把自己吃进了icu。
所以才更加需要我们保持理性,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否则,做了被收割的韭菜事小。
要是因此错误的治疗,耽误了病情,是没有后悔药吃的啊。
与其相信网上千奇百怪的偏方,不如相信自己的身体素质。
适当锻炼,合理饮食。
小心警惕,注意预防。
世界瞬息万变,没了新冠甲流,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出现什么新的疾病呢?
把身体养好了,把家人顾好了,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标签: 甲乙流年是什么时候 流年甲子是什么意思 甲己流年是什么时候 年年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