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后方距离新冠肺炎病毒最近的人,她和她的团队,每天24小时循环工作,截止2月底,精准检测了876份样本,做到了精准检测零差错,人员零感染。她说:“早一刻出检测结果,我们的市民就更安全。”
她就是铁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检验科科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小组的组长李婵媛。
平均每天检测20几份样本
摘下护目镜,李婵媛的脸上满是勒痕,“我们这个防护级别的实验,大家每天都这个样子。”李婵媛说,到现在她们这个团队没有一天休息,一天24小时循环工作。为的是第一时间做出结果,准确出具检测报告,及时反馈给指挥部。“这样就能早一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市民就多一份安全。”李婵媛说。
2007年从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李婵媛来到铁岭市疾控中心生物检验科已经13个年头,大大小小的疫情经历很多了。2008年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2009年的手足口病疫情,2015年炭疽疫情, 2017年禽流感疫情……李婵媛都战斗在第一线,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工作。
疫情期间,李婵媛被任命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小组的组长。“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进入核心工作区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包括我一共6名同志,还有3名同志是负责采样送样人员,1名同志专职医疗废弃物高压。”李婵媛说,从1月23开始,他们陆续接到新冠疑似病例、密接等相关样本,截至2月底共做了876份样本检测,平均每天20多份。
检测人员字典里没有“怕”字
“我把我们疾控系统的检验人员比做侦探,在茫茫人海中,必须能够准确识别新冠病毒传染源,控制住传染源就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才能保护好广大的易感人群。”李婵媛说:“做一名疾控的检验人员真的很不容易,因为我们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群。由于实验室无温控系统,每次实验大家都要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防水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穿上之后已经大汗淋漓了。还要在密闭的负压实验室里一连工作5到6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不能进食。”样本多的时候,她们要连续做2轮以上实验。但在她们的字典里没有怕苦两个字,而只有检测两个字,而且一定要做到精准检测。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李婵媛至今遇到的实验室个人防护级别最高的致病菌检测。但李婵媛非常有信心,她说,通过标准的操作流程,对病毒的不断认识,一定会做到不放过一份可疑样本,做到精准检测,实现“结果零差错,人员零感染”。
疫情面前 绝不愧对祖国和人民
李婵媛的爱人葛红吉是铁岭市医院的循环内科医生,和李婵媛一样,她也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每天,夫妇二人都会通过微信交流情况,叮嘱做好个人防护,相互鼓励支持。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他们将孩子托付给了老人。
“这段时间工作任务重,也的确顾不上孩子和老人,从内心讲,是有愧疚的。但是在疫情面前,我们医务工作者一定会把人民群众安全放在首位,我们绝不会愧对祖国和人民。”李婵媛说。
辽沈晚报首席记者赵天乙
标签: 一早做核酸什么时候出结果 当天检测当天出结果 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