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桑蚕基地(群策群力 形成共识 助推湖南桑蚕业高质量发展)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235

“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气氛热烈,受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邀约参加湖南调研活动的各路专家,在座谈会上也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纷纷谈了自己在调研活动中的感受和见解。


湖南桑蚕基地(群策群力 形成共识 助推湖南桑蚕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科院蚕研所(江苏科技大学蚕研所)所长、研究员李木旺:


听了李一平所长、范茂林董事长、李飞鸣总经理、贺洁副总经理以及农业农村厅各位处长的发言,讲得都非常好,使我对湖南的蚕桑产业有了新的认识。确实像李所长讲得那样,湖南的蚕桑原来在国内的分量还不足,他对此也分析得非常到位,究其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缺少一个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其它企业想要发展也是非常困难的。


引进雅士林茧业实际上是很好地补上了这个短板,雅士林茧业规划今后要年产 50万吨茧,这在国内、国际都将处在领先的地位。我所在的中国农科院蚕研所(江苏科技大学蚕研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以前,1920 年在江苏镇江建立了一个桑蚕农场,到 20世纪 50 年代国家在农场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后来又和江苏科技大学合并,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蚕品种资源库和桑树品种资源库,有1200多份蚕种的资源,2800 多种的桑品种资源,现在已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蚕种资源保护中心。所里建有农业农村部蚕茧产品质量中心,部里每年委托中心进行全国的蚕种质量抽查,从蚕种到蚕茧都可以进行检测,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检测机构。

范董事长介绍雅士林茧业请山东农业大学崔为正教授在我所向全国推广的很多蚕品种基础上,选用了一个为人工饲养设计的品种,确实做得很不错。但下一步肯定还要涉及到一些改良,还有种性维持等方面的工作要做,如果需要蚕研所的协助和支持,我们愿意承担相应的工作。


湖南桑蚕基地(群策群力 形成共识 助推湖南桑蚕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兴起,蚕桑产业从原来传统的桑树养蚕到工厂化养蚕转变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我们所现在也接受了一些委托,包括选育适应饲料养蚕的高抗品种,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包括桑树的利用、桑树资源化利用等,所里有国家 蚕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

中国农科院蚕研所与江苏科技大学合并之后,我们的蚕学专业是全国目前招生还稍微多一点的三个学校之一,一个是西南大学,一个是华南农业大学,还有就是我校,培养出的蚕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口碑都不错。现在有个问题,好多科研院所找我们要有蚕学本科毕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我们自己也想找这样的毕业生,但不太容易,说明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挺旺盛的。我们所一直说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如果需要帮助湖南做些蚕桑,包括茧丝这方面工作,我们愿意一起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农科院蚕研所(江苏科技大学蚕研所)副所长、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秘书长、研究员刘利:


简单说三点,第 一,调研过程中企业家、省里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提出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桑蚕标准体系,我们蚕研所正是国家标准委下面的桑蚕标委会的主任单位,也是秘书处单位,我们对于今后几年整个桑蚕标准体系的建设已经有一个基本的规划,包括产业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都归我们的标委会负责。企业也好、管理部门也好,对桑蚕产业体系的标准建设有什么建议,可以直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可以一同把标准体系建设向前推进。特别是现在新出现的这种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饲料化利用等一些新情况,会产生一些新需求,倒逼我们把视野放宽,李木旺所长和我都是标委会的副主任委员。


第二,湖南的蚕桑历史很悠久,也很有特色,资源很丰富,特别是隐性资源有很多特点,这些资源对于支撑产业特色发展非常有价值,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可以一起去做。


第三,提一个小建议,雅士林茧业引进来之后,湖南的蚕桑应该呈现一种创新发展后发赶超的趋势,但是我们传统的产业,也不能把它弱化了,这种传统产业的数量规模不算太大,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来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模式创新带来的产业发展,会形成双轮驱动,推动整个湖南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所从品种到植保都有专业的团队,如果湖南产业发展需要我们给予哪一个方面的支持,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来做好服务和支持工作。


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品牌部主任郝晓辉:


参观雅士林茧业感觉非常触动,像是进了一个“钢铁厂”,小小一个蚕宝宝能带动这么大的产业,确实感觉到很惊讶。湖南长沙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国防科技大学上的大学,在火箭军服役 20 多年,转业时听朱保成主席介绍丝绸桑蚕产业以后,感到非常触动,坚定了从事这一行,全力以赴干好这一行的决心。阔别 18 年以后第二次回湖南,能在第二故乡发现这么一个企业、有这么大一个惊喜,感到非常荣幸。以后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有什么需求随时联系,我一定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保障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新饲料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闫海洁:我是桑蚕丝绸产业的新兵,我的专业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上午参观了雅士林茧业,的确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感受到了三湘子弟们的勇气与魄力,真的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魄力,而北宋文豪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当年正是在湖南写下的。能振奋勇气,有这份情怀,湖南桑蚕丝绸产业有希望做到中国最好,甚至做到世界最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与物质财富会传承下去,农桑文明、丝路精神也一定会得到发扬光大。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定位叫做国家级的战略科技力量。饲料非常奇妙,饲料行业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饲料“一肩担两头”,一端连着种植业,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一端又连着百姓餐桌上肉蛋奶的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习近平总书记,到农业农村部领导、中国农科院的领导对我们农业科技战略国家队有 4 个面向的要求: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面向产业的需求,面向国际一流的需求,面向人民群众的健康的需求。我认为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从成立到现在,恰恰它的战略定位就很准确地定向到了总书记提出的这些要求,所以作为品牌集群的专家,我应该为集群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设计再到顶层设计等出谋划策。


在参观考察雅士林茧业过程中,我给范茂林董事长提了一个建议——在企业成立研究院。我认为这家企业的研发能力目前已经走到了这个行业的前列,无论从蚕种、蚕的人工饲料,蚕的智能化养殖,以及后面的一些环节,已经基本形成全产业链的覆盖,这也是丝绸桑蚕品牌集群和朱保成主席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所以,我建议企业应该把研究院建立起来,把掌握的核心技术甚至集成技术凝练形成技术标准,并迅速地制定出来,未来将通过研究院,再通过企业,在园区这块土地上产生我们丝绸桑蚕产业的核心技术、硬核技术,我们制定出的技术标准要向外输出。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这是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中提出的要求,按照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发展要求,团体标准是属于国家标准的重要指导方向。丝绸桑蚕品牌集群将来要成立的国际丝绸产品产业促进会,都会有自己的团体标准,也会有团体标准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希望无论是政府层面、科研院所层面以及企业层面,都积极地加入到桑蚕产业标准体系中。由于丝绸和桑蚕是老祖宗们留下的瑰宝,中国人最有话语权,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话语权,不能把话语权轻易交给别人,只有中国人自己来做才能做到最好。


在饲料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地向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建言献策,把桑蚕的饲料以及蚕的疫病防控及时纳入国家的安全监管体系,这样会促进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关于创新,我们以前的饲养标准一直沿用欧美的标准,这不是创新,我对创新的理解是我们自己去解决生养我们这块土地上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技术,达到自主的创新。谈到饲料桑我有一个想法,像“湖南蚕桑科学研究所”可否换个名称叫“桑蚕科学研究所”,我认为桑产业可能会远远大于蚕产业,又面向国家饲料粮的安全,大家都提到了豆粕的减量替代,桑在饲料里的添加利用,随着推广面积的增加对产业的影响带动作用就更大了。


调研中了解到,湖南省蚕桑研究所、农科院蚕研所及企业、商业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非常扎实的基础,下一步工作是应该把这些研究进一步总结、凝练,形成推广的模式,或迅速地形成标准,在品牌集群的组织协调下尽快制定饲料桑应用的标准,在标准的制定中,饲料所里可能会与蚕研所一起组织力量参与,希望企业能给我们多提供一些更有效、更可靠的数据。


湖南桑蚕基地(群策群力 形成共识 助推湖南桑蚕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农产品》杂志执行总编、高级编辑宋毅:


我是代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协会和《优质农产品》杂志参加这次调研活动,并负责对这次调研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优质农产品》杂志虽然是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主办的,但与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是一家人。因为这本杂志的创办人是朱保成主席,在他担任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的时候,亲自提议、谋划协会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合作创办了这本杂志,我当时作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从一开始就参与了杂志的创办、编辑出版工作。直到今天,朱保成主席仍然担任着《优质农产品》杂志的编委会主任一职,杂志的“说桑话蚕”栏目就是专门为反映品牌集群工作而设立的。


在考察和座谈中,不少同志都提出解决桑蚕产业机械化的问题,对此我颇有同感。在我的职场生涯中工作最长的一段经历是在农机战线,前后达 18 年,其中有 10 年时间担任农业部下属的《中国农机化导报》社长、总编辑,亲历了农机具购置补贴从出台到发展变化的过程。我认为湖南桑蚕产业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争取上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方面是像雅士林茧业这样的龙头企业,省厅几位处长都认为它的工厂化育种、饲喂、饲料加工等设备都属于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装备,那么为争取省农机化主管部门对这个观点的认同,需要企业能编好农机故事、会讲好农机故事;在补贴产品申请上最好能以成套设备方式申请补贴,申请不了成套设备,想办法争取把几个环节的设备分拆开来,分别申请育种设备、饲喂设备,这就需要提前做好鉴定大纲编写和产品鉴定工作。另外,如果争取国补资金很困难,不妨先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申请省补资金试试。


另一方面,对桑蚕产业需要的大量饲料桑,必须按照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思路来解决,这既是饲料桑生产迫在眉睫的需求,也是农机企业开辟市场“蓝海”的需要。以饲料桑收获环节为例,使用玉米青饲机就可满足需要;而农民购买的玉米青饲机通常一年只能作业一季,其余季节闲置,而在两湖地区,饲料桑一年可收 4~5 季,对农机手来说,可以大大提高机械利用率,增加收入。目前,建议解决饲料桑的机械化问题要重点抓好 4 个环节,即栽种、收获、烘干、粉碎,因为在这些环节国内均有成熟的机具。


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主席朱保成


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第一个方面,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一是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二是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两个拓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三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第二个方面,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下一步,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申报建设国家桑蚕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发挥多层面积极因素,在生物技术、装备技术、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方面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生物技术,二是装备技术,三是数字技术,四是绿色技术。第三个方面,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带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主体。一方面,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把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统筹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要整合使用,立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目标、有部署、有考核,调动系统的力量和积极性,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健全完善产业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9 月 29 日,根据调研的计划安排,调研组上午来到湖南蚕桑科研所围绕蚕桑产业科技创新、蚕桑科研队伍建设等问题继续深入调研。下午朱保成主席召集随他一道来湘的调研组成员进行闭门讨论,每个人就在湖南调研的感受、想法和建议进行交流探讨,对调研的成果、拟向政府部门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经过热烈讨论后逐步形成共识。

在随后的国庆节长假期间,调研组的同志们仍没有完全休息,由一位熟悉行业情况的同志汇总大家的意见,归纳出几条建议,在微信群里征求大家意见,几易其稿后于 10 月 4 日形成了中国品牌建设桑蚕丝绸品牌集群文件《关于湖南桑蚕产业的调研报告》,并及时报送有关领导。报告中提到,调研组一致认为,工厂化养蚕突破传统栽桑养蚕模式,应用自动化设备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不受自然气候影响可周年稳定生产,是桑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建设国家级桑饲料原料基地。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在新疆等西部地区推进实施“植桑造地”“棉改丝”工程,建立大规模标准化桑园基地,治理沙化地、盐碱地拓展农业用地空间,为畜牧业和蚕业生产提供桑饲料,减少玉米、豆粕用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推动“两稳一保”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细化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落实财政部支持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措施。一方面,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加大蚕桑丝绸行业投入力度,扩大有效投资,稳住 经济大盘。另一方面,将工厂化养蚕相关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 减轻企业负担,拉动社会消费。

(三)建立重大创新项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借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做法,认真落实六部委文件要求,支持桑蚕丝绸产业发展,对产业重大创新项目实行专班推进,强化企业服务,狠抓责任落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四)加快推进国家桑蚕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凝聚桑蚕行业科技力量,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创新合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运用市场化手段,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把创新成果变成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的实实在在产业活动。”


湖南调研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大家感觉受益匪浅,值得让人回味,几位调研组成员纷纷写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朱保成主席写道:


九九重阳艳阳天,休息健身思桑蚕。

湖南调研谋发展,建言献策稳大盘。



闫海洁研究员写道


才折长沙桂,西山菊吐芳。

古丝路今行,千里话蚕桑。

悠悠桑梓情,初心寄重阳。

登高行且远,秋色胜春光。



宋毅执行总编写道:


芙蓉国朝晖,岳麓山叠翠,湘江水北去,橘子洲百媚。

雅士林头雁,众企业相随,浏阳河作证,桑蚕业兴废。

作者:建忠

END

湖南桑蚕基地(群策群力 形成共识 助推湖南桑蚕业高质量发展)

《优质农产品》杂志,刊号CN10-1159/S,月刊,全年12期。

订阅电话:010-64820702

订阅邮箱:hyb@zgppny.com

官网在线订阅:https://www.cgapa.org.cn/dl/YzWfBQC-25.html

投稿邮箱:yzncptg@126.com


优质农产品杂志:《优质农产品》杂志官方账号,聚焦品牌农业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开发

欢迎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源

标签: 湖南桑蚕基地 湖南省蚕桑科普基地 湖南桑蚕科学研究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