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磺胺中毒症状(家禽磺胺药物中毒的原因与诊治)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341

在家禽养殖生产中采用药物防治家禽疾病是不可避免的,其中磺胺类药物属于比较常见的,但是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不但不能防治疾病,反而会造成家禽发生中毒,给饲养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主要围绕家禽发生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原因和症状进行分析,并且总结相应的救治措施,供参考。

1 中毒原因

1.1 用药量过大


禽磺胺中毒症状(家禽磺胺药物中毒的原因与诊治)

通常给家禽饲喂磺胺类药物是按照饲料量0.1%~0.5%的比例添加,或者是按照饮水量的0.05%~0.3%比例进行添加。但是在临床生产中,如果饲养者出现计算失误或称量错误等情况,会造成饲料或饮水中的药物浓度过高,家禽采食或饮用后发生中毒。家禽对磺胺类药物还是属于比较敏感的。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幼禽如果采食含有0.25%~1.5%的磺胺嘧啶的饲料,或家禽口服0.5g 磺胺类药物,即可表现黄疸和过敏反应,酸中毒、肝脏疾病和消化功能障碍等。如果给家禽投药量过大,或药片粉碎后没有搅拌均匀,都会引起家禽发生急性中毒。如果在家禽饲料中添加的VK3 不足,会使磺胺类药物中毒恶化。

1.2 用药时间过长

临床中给家禽投喂磺胺类药物的一个疗程约3~5d,如果病禽为混合感染,且感染症状不容易控制,如果用药时间超过7d,会导致家禽因为药物蓄积而发生中毒。

1.3 搅拌不均

药物拌料喂食应遵循逐级稀释的方法,将磺胺类药物均匀的混于饲料中,如果直接将药物混拌于大量的饲料中,则很难达到均匀混合的要求,局部饲料中含药量过高时容易引发家禽中毒。

1.4 用法不当

如果给家禽投药的方式不正确,也会引发家禽中毒。常见的错误方法是将不溶于水的磺胺药物通过饮水的方式给家禽投喂,这样会导致水槽的底部沉积大量的药物,家禽饮用过量药物后会发生中毒。

2 病理变化

2.1 急性型病变


禽磺胺中毒症状(家禽磺胺药物中毒的原因与诊治)


急性病禽的鸡冠、肉髯苍白,其皮下有广泛的出血症状,个别病家禽的眼睑和肉髯有出血现象,中毒时间较短的呈现红色斑点,但是中毒时间较长的发展为紫癜。还有的病鸡出现腹泻,多因大量出血而死亡,但死前会出现挣扎和鸣叫。

2.2 慢性型病变

慢性感染的家禽精神状态异常,采食能力下降且生长缓慢,病禽还表现羽毛蓬乱,冠和髯苍白,成鸡中毒后产蛋量明显降低,产薄壳和软壳蛋的情况较多。

2.3 典型病变

中毒家禽的皮下和肌肉都呈现广泛性出血,特别是腿和胸肌部位的出血症状非常明显,有出血斑点。血液稀薄呈水状,血凝不良,骨髓颜色变淡或变成黄色。其胃肠道黏膜有出血点,肝脏和脾脏出现肿大和出血,胸腔和腹腔中的积液呈淡红色。肾脏肿大和苍白,主要呈花斑状,肾脏和肠管表面存在尿酸盐沉积,主要呈现白色和砂粒状。

3 剖检变化

剖检中毒死亡家禽可见各种出血性的病变,病死家禽的皮下、胸肌和内脏都有斑状出血症状。肝脏肿大呈黄色,表面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肾脏同样肿大呈土黄色,也有出血斑。输尿管变粗,被白色尿酸盐充满,腺胃的粘膜和肌胃角质下及小肠粘膜都有出血。心肌可见刷状的出血灰色结节区。

4 治疗

如果发现家禽出现磺胺类药物中毒情况,应立即停用含有磺胺类药物的饲料和饮水,而临床中使用的抗菌性药物和抗球虫药物也都应该停止使用。给病禽饮用0.1%的碳酸氢钠溶液,饮用3~4h 后改为饮用3%的葡萄糖溶液。因为碳酸氢钠可以促进磺胺类药物排出,缓解药物对肾脏产生的损害程度,而葡萄糖溶液能够增强机体的解毒能力。此外还可以配合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多种维生素,可减少出血,提高治愈率。

5 预防


禽磺胺中毒症状(家禽磺胺药物中毒的原因与诊治)

临床生产中应该严格的掌握磺胺类药物的适用症,1 月龄以下的雏禽和产蛋禽应该少用或禁用磺胺类药物。在给家禽使用磺胺类药物时,首先应该保证药物用量的计算和称量准确,最好采用逐级稀释的方法均匀搅拌,并且控制药物的使用疗程,通常不能超过5d。给家禽投喂磺胺类药物的同时,应该适当提高饲料中的VK和VB的添加量,通常是按照正常量的3~4 倍添加即可。在给家禽使用磺胺药物的同时配合抗菌增效剂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疗效,降低药物毒性,避免家禽采食之发生中毒。临床给家禽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可以配合等量的碳酸氢钠,同时要给家禽供应充足的饮用水。此外,如果家禽感染其他疾病,应控制或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避免加重病情。

标签: 禽磺胺中毒症状 禽类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处理 磺胺类药物对蛋鸡的副作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