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养猪业哪种模式更适合养猪前段时间已经讨论的沸沸扬扬了!现在环保太严了,养猪场的猪粪处理的要求也高了,农村的养猪户说种养循环模式不错,投资少,而且处理猪粪还能赚钱;而规模化的养猪场的老板则说,发酵床养猪也不错,污染“零排放”猪粪直接变成有机肥!
养殖场发酵床是利用细菌直接的生物反应,达到产热、分解粪便的目的。据了解,目前猪场使用较多的是第一代接触式发酵床和第二代不接触式发酵床,但它们都存在一些缺陷。
第三代独立式发酵床也叫异位发酵床。需要在养猪场的旁边建设一个大棚和集污池,一般要求需要5米多宽,长度根据养殖量决定,一般存栏500头猪只要100平方米,平均每头猪占0.2平方米。
通过各种设备将粪污收集在集污池中,然后由污泥泵将里面的粪污均匀地分布于预先铺设好的发酵床垫料中,开动翻耙机耕匀垫料,即进入正常运转。
它的优点主要是可以人为掌控进入垫料中的粪污量,更规范,更自动化。
并且独立式发酵床垫料的原料选择非常的广泛,垫料消耗少,可持续使用两年。
并不是说种养模式不好,种养模式是一种生态循环养猪模式,是一种“猪-肥-田-猪”的绿色发展发展格局!
养猪场的猪粪经过预处理集中储存,固液分离之后干料可采用堆包发酵来制作有机肥,而废水则可用于沼气的厌氧发酵,沼渣与沼液可用于农田灌溉还田!
但是这种模式要求养猪场要有与之匹配的种植土地来承污,但是就目前来看,养猪场大多都专注养猪,很少选择种植,另外土地未经集中流转,广泛的分散在农村中,因此,对于养猪场厌氧发酵后的沼液的还田,理论很成功,但是实际操作还是有差距的!
而发酵床养猪模式经历了两代的发展,创新出异位发酵新型养猪模式!
传统的发酵床养猪理论上也很成功,但是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一个是温度与湿度,在南方,高温高湿,用于吸纳粪污的垫料很容易发生霉变,这不仅影响了,堆肥的质量,而且,由于垫料霉变产生的有害气体,直接影响生猪的生长,另外猪群在垫料中活动容易造成一些病菌的交叉感染,影响生猪的育肥!
而异位发酵床则不然,这个床可不一般!
异位发酵床模式,生猪的生活空间与垫料的堆肥空间隔离进行!猪粪经过漏粪板流出,通过刮粪板集中收集储存在集污池中,预先在离猪场不远的地方并排修建发酵槽,一般尺寸在3750mm左右,在发酵槽中铺入垫料(锯末、稻壳等)并混有发酵菌种,将猪粪打入到发酵槽中,而在发酵槽中安装翻耙机,开动机器,翻耙机来回行走、翻堆,增加好氧菌的活性,加速堆肥的时间!
异位发酵床模式下,堆肥发酵中心温度高达70多度,慢慢水分被蒸发掉,因此这种模式是一种无二次污染排放的模式!发酵床养殖技术新方向--异位发酵床,更科学更高级
购买产品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