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养殖场需要哪些证件(乡村振兴开办养殖场赚钱)

农村养殖畜牧网 每日行情 523

养殖场的养殖误区

近年来,随着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养殖户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养殖生产中存在许多误区,最后导致养殖效益远远不如别人。现以养殖场中的家禽养殖为例将常见的一些养殖误区进行简要分析,相信对开办养殖场的朋友会有帮助。

1引种方面的误区

种苗是养殖的基础,选好了种苗就标志着养殖成功了一半,但是许多养殖者在种苗引进上往往吃了大亏。

(1)饲养品种上猎奇

养殖户追求名特、优新、奇,养別人没养的家禽,走别人没走的路,发展特种家禽养殖,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正确的方向。但是一些养殖场过度追求名、特、优、新、奇,忽视养殖场中常用家禽和特种家禽的比例,将宝全部压在猎奇品种上,忽略必要的市场调硏和可行性论证。另外,对养殖新品种从种苗供应、生产难度,饲料保证、销售技巧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环节都缺乏认真细致的考虑,仅仅轻信某些宣传广告的不切实际的夸大误导,从而误入炒种者设置的圈套。

(2)种苗选择上降质

有一些养殖户由于资金有限,或者是一味追求价格便宜,从而忽视生产性能等因素对效益的影购在苗种选择或供应上出现降低质量的现象,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咧如少数家庭小坑坊孵育鸡雏,也有育雏户为节约成本,对种蛋或新雏不防疫或者防疫水平不过关,结果常常发生鸡白痢等传染病:也有一些养殖户在购买苗种时, 疏于鉴别,直接购进了劣质苗甚至病维,结果不仅导致产量明显下降,而且可能引发疾病,从而导致巨大损失。

(3)养殖项目上盲目

这种情况表现在一些养殖户随大流、赶时尚,对一些效益好的项目过于盲目,不能冷静地保持清醒的头脑,一而上,结果时间不久,就因市场软等原因受巨大损失。例如在蛋鸡生产效益不断增加时,不少养殖户纷纷上马,扩规模、增总量,而当市场饱和、价格下降时,又不能采取有效招施降本增效、度过难关,只好纷纷挥泪淘汰,一旦价格回升,又常恻悔不已。

2疫病预防方面的误区

(1)忽视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随心所欲安排预防接种,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误区

首先是不能根据疫病的流行特点、母源抗体水平、每免疫后抗体消长等因素来正确安排免疫,而是随心所欲地安排疫苗接和,当然不可能取得好效果。例如有的养殖户将“新城疫”首免推迟到14~15日后才进行,而对马立克首次免疫没有在规定的24小时内完成。

其次是盲目使用强毒苗,武断地认为越是强毒苗免疫效果就越好。这种误区是比较常见的,造成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第三是接种方法不当。例如不能根据疫苗的特点和要求来倣,而是想当然地使用点眼滴鼻、刺种等方法,由于接种方法的不当,有时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反而造成免疫性疾病的暴发。

最后就是私自购进和使用非正规厂家的不合格的疫苗、卵黄、血清等,从而造成免疫失败或治疗无效,甚至加重病症。

(2)缺乏综合防制意识,过分依赖疫苗的作用

疫病防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在防、检消等环节上严格把关。但实际过程中,有些人认为只要使用疫苗就能控制传染病,因而过分依赖疫苗的作用,不断地给鸡喂抗生素和注射疫苗。这些措施看起来无可非议,但事实上是有误区的。其实像肉鸡腹水症、鸡慢性呼吸性疾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鸡传染性贫血是很难用疫茔就能控制的;有些虽然用疫苗控制有很好的效果,但可能发生各种原因的免疫失败,对目前绝大多数仍处在强毒包围中的家禽群体来说,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另一方面,瘟疫等家禽疾病都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养殖场内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有限,家离的排泄物不仅使离舍内充满臭味和刺鼻的氨味,而且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新城疫、霍乱禽流感等病毒都通过空气传播。不对场内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净化,受细菌病毒等污染的空气随时可引发病害,因此仅靠防疫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疫情传播的问题。

(3)对烈性传染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

育些养殖户对瘟疫、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对病死禽不进行认真的处理和严格的消毒,而是向上隐瞒疫情,向下偷宰杀、暗岀售,结果常引起疫情的扩散,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人的健康。这种算小账、不顾大局的行为有时会害死人。

3药物使用方面的误区

(1)误用和滥用药物

使用药物不合理,往往造成不良结果甚至导致敏感病原产生耐药性,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①凭经验用药,不能正确地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从而无法对症下药。“技术是个宝,经验不可少”,这是我们家禽养殖专业户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也难怪,在养殖生产中,由于养禽场一般都设在农村远离城市的基层,缺乏病害的诊断技术和必要没备,所以一些养殖户在疾病发生后,无法进行必要的诊断,这时的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但是因为过多地依赖经验,他们常为表象所惑,不能对症治疗,造成药物浪费,贻误治疗。

②不能进行科学的药物联合,甚至不明药性乱配伍。一些养殖户在用药时,不问青红宅白只要有药拿上就用,结果导致有时用药效果不好,有时还会毒死家禽,这就是他们对药物的理化性质不了解,胡乱配伍导致的结果。如青、链霉素配合使用增强效果,而青霉素与四环素合用则会降低其杀菌作用。

③为了预防瘟疫以及各种疾病,养殖者不断地给鸡等家禽注射各种疫苗和抗生素类药物,造成滥用抗生素。滥用药物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产生危害。使用中要注意:一是常用抗生素等对病毒无效,仅能预防细菌继发感染;二是发热原因不明,不太严重的病不要轻易使用;三是可用可不必用时尽量不用,使用一种即奏效的就不用多种。

④不注药物的质量。不少人只看药物的价格,有的人是为了省钱图便宜,而有的人则是盲目相信所谓价格高效果就好的良药,却完全不顾药物的有效成分和内在质量

(2)不能正确掌握药物的用晕和疗程

①治疗的疗程过短。在防治疾病时,心须用药1~2个疗程,至少用1个疗程,保证治疗彻底,否则疾病易复发。

②药物剂量不足。尤其在急性病例中,剂量过小不但难以控制病情,还会使病情复杂化,甚至使细菌严生抗药性。

③药物剂量过大。有一些养殖户往往操之过急,随意加大禽药的剂量,往往今天用1mg/L的量,明天就敢用3mg/L的量。在他们看来,用约量大了,就会起到更好的治疗或预防效果,特別是价廉的痢特灵、喹乙醇等药物的使用。这种观念是错淏的,任何药物只有在合适的剂量范围内,才能有效地防洽疾病。

④药物混合不均匀。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粉剂药物的使用上,例如一些养殖户在向饲凇添加口服药物时,有时为了图省事,简单地搅拌几下了事,结果造成药物分布不均匀有的饲料中没有药物起不到治疗效果有的饲料中药物成堆成堆地在一起,导致家禽中毒。因此,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细致入微,对其进行充分搅拌,力求分布均匀。

⑤用药后不进行观察。有一些养殖户在用药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根本不注意观察家禽在用药后的反应,也不进行记录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建议养殖户在施用药物后,必须加强观察。尤其是在下药24小时内,要随时注意家禽的活动情况,包括家禽的死亡情况、活动情况和体质的恢复情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治疗经验,提高病害的防治技术,减少因病死亡造成的损失。

⑥重复用药。养殖户发生重复用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养殖户自己主观造成的,是故意重复用药,期望家禽的病快点治好;另一个情况是客观现状造成的, 由于目前禽药市场比较混乱,缺之正规的管理,同药异名或同名异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些养殖户重复使用同药不同名的药物,导致药物中毒和产生耐药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养殖户在选用禽药时,是请教相关科技人员,是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性能、治疗对象、治疗效果,然后对药物的通俗名和学名了解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曾经熟悉的药名。

4饲养管理方面的误区

(1)饲料配比不合理

饲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家离种类、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李节,在了解机体对營养物质的需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及时合理调整配方,确保每一种配方都具有针对性,万万不能采取一种配方包打天下的方法。既要杜绝一种配方适用于所有的家禽养殖,也要杜绝一种配方适用于某种家禽的全部生长期的情况发生,以达到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目的。

(2)滥用添加剂

添加剂仅仅是起辅助作用的,使用的量应该非常少。我们发现不少养殖户将添加剂视为万能药,认为只要在饲料中使用了添加剂,就一切OK了,这种想法实在要不得,殊不知滥用添加剂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既浪費财力又会使家禽机体代谢紊乱,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平衡。

(3)不能适时上市或淘汰

根据生产实践和大量的试验对比表明,家禽的生长曲线和饲料报酬曲线是倒∪形的。当养殖到了一定的时间时,生产性能就会逐渐下降,此时就要及时上市或更新淘汰。例如肉鸡宜在饲养55日龄左右上市、肉蛋兼用型麻鸭宜在80日齿左右上市为佳,蛋鸡一般在饲养500日龄左右淘汰。只有保证适时上市和淘汰,才能保证最佳饲料报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新技术不能及时应用在家禽饲养业中

许多家禽养殖从业者还是一直沿用过去的养殖经验,对一些新的养殖技术不学习不引进、不试验对养殖家禽是没有好处的。例如纳米技术用于家禽养殖就有许多好处,主要表现在家禽饲料营养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原料的生物利用率,提高饲料回报率;在家禽疫病防治方面,能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大大降低了使用剂量;另外,纳米技术在家禽遗传育种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建议养殖者可以因地制宜地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家禽养殖业中。

标签: 农村发展养殖场需要哪些证件 在农村开养殖场赚钱吗 乡村养殖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