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441

丰收季金黄的麦田。摄影/邱会宁 人民日报 中国人对“丰收”的感情 是刻在基因里的 这个带着被阳光烘热的香气的词 不仅意味着物质的充裕 更意味着无可替代的安全感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山西运城下起了丰收雨。摄影/康辉 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 秋收无疑是最高潮 是所有期待的指向 也是最盛大的节日 万亩金黄,颗粒归仓 粮食既是最受中国人重视的作物 也是“丰收调色板”上 最雍容灿烂的一抹暖色 当黑龙江人揭开一锅 “嗷嗷香”的五常大米饭 广东人正坐在灶旁 等待“煲仔”中的丝苗米饭的成熟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黑龙江五常水稻田。摄影/赵天华 当青稞糌粑和酥油茶抚慰了高原的风 高粱酿出的一口香醇热辣 也驱散了贵州山中的阴冷 2019年 中国的土地上长出了6.64亿吨粮食 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4.4% 而要寻找华夏农耕的发端 我们终归要回到 那两条被深情地唤为“母亲”的 大江大河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秋季的嘉兴水田。摄影/夏松 长江 孕育了一串珍珠般的大小粮仓 从“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 到“熟则天下仓廪皆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腰肢柔软的水稻与水墨长江是绝配 而锋芒毕露的小麦 则似乎正该与拥有“小麦色肌肤”的黄河为伴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甘肃酒泉瓜州县,农民收割小麦脱贫致富。摄影/吴俊瑞 小麦 早已彻底俘获了黄河沿岸居民的胃和心 以河南省为例 粮食产量占全国1/10以上 不仅能在喂饱本省人民的同时远销海内外 还是中国最大的饼干、方便面生产基地 虽然广大山区的土层较薄 但土地从不亏待勤劳的人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或许种不出五常大米 却正好对上了洋芋(土豆)的脾气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贵州威宁农家的烤土豆。摄影/李光荣 在“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之路上 土豆展现出了惊人的可塑性 碾泥、摊饼、炸块儿、做粉丝 丝毫不输给小麦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广州市增城小楼镇小孩在开心地收土豆。摄影/卢文 瓜果菜蔬,大地如虹 如果淀粉之香是画布的温暖底色 那瓜果蔬菜就是慷慨倾倒的颜料桶 1988年 “菜篮子工程”第一次由农业部提出 其后30余年间 中国人均蔬菜占有量 从170公斤上升到了近400公斤 中国成为了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 2043.89万公顷菜地 1亿多名菜农 8000多万名相关从业者的努力 支撑起我们的一日三餐 常规的白菜萝卜西红柿 是“蔬菜安全”的坚实防线 而另一些地区的秋季特产 则不图产量 只图半个月的新鲜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江南的鸡头米(芡实果实) 既可以与河虾仁、荸荠、莲藕一同 组成“荷塘小炒” 也能在桂花糖水中 扮演新剥珍珠的角色 色浓,味甜,质感敦厚 这是果园里的丰收图景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硕果累累,是最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甘肃平凉市泾川县柿子丰收场景。摄影/左雪兰 新中国成立时 中国人均水果占有量仅有3千克 而今已高达184千克 上千万名果农和农技人员 种出了全球31.4%的水果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甘肃庆阳西峰的苹果熟了。摄影/汪琳 西瓜、柑橘、苹果“三巨头” 占了全国水果总产量的56% 而在1996年到2017年间 中国其它水果的年产总量涨了三倍 广东的菠萝 与新疆的吊干杏、石榴擦肩而过 四川的红心猕猴桃、晚熟芒果 卖到了祖国的东北角 西藏的昌都醉梨和江西的马家柚 进行了位置互换 各地风味在血管般的高速路上涌动 更是独属于秋收季节的狂欢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广州从化人家丰收荔枝。摄影/邱新生 丰腴百味,皆出于此 佳肴盛宴 需要扎实的主料 更需要星星点点的百味调合 这些“隐藏英雄”,就是油和香料 今年 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预计达到2781万吨 居全球第二 国内消费量则位居全球榜首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江苏徐州贾汪区的红米花生到了收获季节。摄影/郑舟 长江流域每年的菜籽产量 占世界总量的25% 从春季开始 油菜花海的景观一路北上 由长江流域的冬油菜开启 再由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春油菜接替结尾 向日葵也不甘示弱 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三大产区的夏季 前来赏花的游客 都被淹没在高大的花丛中 相比之下 花生、大豆、玉米、芝麻、胡麻 虽然外形低调 种植面积却是“闷声发大财” 除了大豆 其余四种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 均位列世界之首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吉林洮南市玉米丰收季。摄影/邱会宁 有了油脂 五味的融合就有了介质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生产国 而广西则是国内最集中的甘蔗出产地 如果追求更有“酿造”气息的甜 盛夏花期之后 就到了蜂蜜成熟的时节 中国稳居世界蜂蜜产量第一位 浙江、四川、湖北、河南、黑龙江的养蜂人 贡献了超过60%的全国蜂蜜总产量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广州从化正在酿蜜的养蜂人。摄影/邹庆辉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种 被国家统一调控的商品 食盐对于生活乃至文明的意义 再强调也不为过 中国人每年要吃掉700万吨盐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江苏盐城盐场,全国最重要的盐产地之一。摄影/清溪 当今中国 四川产的花椒总体质量最佳 而河北、山西则以量取胜 夏末秋初,花椒大量成熟 这场丰收不知牵动着多少食客的心 没有花椒 麻婆豆腐、沸腾鱼、椒麻鸡可怎么办? 中国大地虽然物产丰饶、各有千秋 但辣椒的收获场景 仍是最有“丰收味儿”的画面 中国凭4000万吨的辣椒年产量 位居全球之首 其栽培面积占蔬菜栽培总面积的12%以上 秋天,新疆的广阔大地上 正准备酝酿一波接一波味觉刺激 全国1/5的干辣椒 都来自这片被阳光亲吻的土地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新疆塔城沙湾县的农民正在晾晒辣椒。摄影/张永锋 从“传统吃辣大省”云贵川 到陕西、甘肃、湖北、 江西、广西、海南…… 这种介于蔬菜和香料之间的神奇作物 “点燃”了中国人的舌尖 创造出数不清的迷人风味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陕西宝鸡市陇县农家院的辣椒丰收图景。摄影/左雪兰 上山下海,收尽肥美 秋收,收的不止是土里长出来的 也有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2019年,全国牛肉产量667万吨 羊肉产量488万吨 大江南北 共享这一份对秋膘冬补的执念 草原林海中 除了有“行走的丰收” 还有“深藏的山货” 这是独属于一方水土的秋天 趁夏季的余温尚在 东北的森林里出现了蓝莓、榛蘑 与西南人民的菌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人心里都藏着一份“莼鲈之思” 中秋前后的大闸蟹 是老饕眼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奢侈 生蚝、扇贝、贻贝以及各类海鱼 也在秋季达到了风味与口感的巅峰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江苏淮安盱眙县天泉湖的秋季捕鱼场景。摄影/杨默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福建漳州东山岛的海捕场景。摄影/杨天鑫 秋风乍起 困居城市的人们无畏旅途劳顿 只为在河塘边、海港边的餐馆院子里坐下 给味蕾一个季节性的交代: “看吧,我没有辜负你吧。”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广东江门台山,村民喜悦丰收莲藕。摄影/邱新生 中国人与土地的羁绊 深刻得无法被城市化动摇 丰收的另一面不是挥霍 而是加倍珍惜 以及对土地和劳动者的真诚感念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愿收获的人们都如愿以偿,我们的日子也熠熠生辉。摄影/张永锋 又是一年 秋收、秋耕、秋种的大忙时节 祝所有期待着收获的人们 如愿以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丰收中国2020(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标签: 丰收中国2020 中国丰收小报 丰收中国什么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