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在人们夜以继日的劳动中不断由蒙昧走向清明,由低端走向高尚,由高尚走向辉煌。我遗憾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一直没有掌握更好的技能,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看一看半坡氏族的人面陶钵,或者我故乡这里的后洼人的半地穴式的小屋。
去年,我曾经计划着带领一群大叔大妈去后洼遗址和老石山遗址采风。可是当天带我们前往的旅游公司的司机竟然不知道本土有这些遗存。甚至连当地的居民都不知道有这些遗存。人们都太热爱赚钱或炫富了,身边有价值的东西,他们无暇顾及。
是日先是阴天,后来下了雨,基于安全考虑,加之司机的不靠谱,我临时决定取消行动计划,因此没有看成后洼遗址和老石山遗址。
其实,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初级的农耕技术,它们使用火种,会用动物的骨头做针来缝制衣服,会把石头磨成刀和斧,后来还会制陶。那么在新旧石器时代之前,当人类还与动物一样,疯长在森林和草场、野渡之间的时候,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呢?我的学校生活告诉我,他们的生活里有一项叫“茹毛饮血”。
【茹毛饮血】
初识“茹毛饮血”这个词,我不明就里,以为是拔了细毛喝动物的血。后来明白是连毛带血一起吃下去。于是就想到外婆家的猫当年抓老鼠时的神勇。把老鼠耍得精疲力竭,猫们用力一扑,前爪按住,毫不客气地开始撕咬。当时觉得猫这种动物真残忍,虽然老鼠着实可恶。猫对老鼠“茹毛饮血”之后,会伸出它特别的舌,努力地把爪子、嘴巴都舔干净。就连嘣上血的其他部位也都打理干净。
一切都打理干净,猫会迈着优雅的步子,志得意满地回到某个港湾,睡觉或者闭目养神。刚才的那番厮杀,以及残忍杀生经历,仿佛已云淡风清。是以,我觉得猫最适合作案,或做间谍。
小的时候不懂这叫弱肉强食,长大以后明白了,却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事,透着那么多的不可接受。但世界就是这样,有美好的,也有丑陋的,一个好人会有恶的一面,一个坏人也会有善良的一瞥。好花从来不常开,好景从来不常在。最美的花常常有毒,丑陋的花朵却能治病除疾。
在人类的成长史上,是否也有过猫这样的时代,把山野中弱于人类的动物擒了,众人凑在一起,粗鲁地撕咬?然后或许他们有过不懂得打理弄脏的手和嘴的时期。想一想都觉得可怕。那时候的人类,应该跟野兽没有本质的区别,除了会发出人的声音,有智慧,能直立行走。
茹毛饮血时代结束,完全源于火种的发现。传说带领人们发现火种的是燧人氏。燧人氏究竟是如何发现火的?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好像还没有一个资料,详尽地、真实地记录过这个过程。但我们可以想象。人类因为想象,就等于鸟儿有了翅膀,可以漫无目的地发散思想。我觉得,很可能是燧人氏在某个劳作的午后,这个午后,最可能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他发现一块石头撞击另一块石头的时候,出现了像星星那样闪亮的东西。而且他还应该发现这些东西发热。
他也许会努力地用一块石头击打另一块石头,于是奇迹出现了,旁边的枯叶和干草突然间被这些闪亮的小东西给变成闪着更大亮光的东西。紧接着草和枯叶变黑了,变成了粉末、灰尘。如果这时候恰是夜了,或许燧人氏会觉得,这些闪亮的东西能像星星一样照亮大地。多久以来,只有白天在外面活动,夜间只得回到室内的人类,还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可以照亮黑夜,除了星和月。但是这下他们懂了。
或许在日后更多的实践中,燧人氏或他的子孙、朋友、亲戚,还发现一件事,拿干燥的木头凿树洞也会出生火花。
于是取火的方法也多了起来。有了火,人们就普遍使用它。为了防止没有取火工具,在野外没有火种,他们还会想各种办法保存火种。这些火种在被保存的过程中,没准就被风吹被人为变成燎原之火,火烧作物的过程中,也会有野鸡野兔之类的未能幸免,它们被烤熟的尸体发着美好的香味儿,于是人们会吃烧烤食物了,不再生食了。茹毛饮血时代彻底结束。文明又进了一步。
【击筑悲歌】
人类有了阶级,便有了富贵与贫穷的分别,有人高高在上为王,有人委身为奴为婢。还有一种人,叫义士,或豪侠,他们存在的意义是用肉身成仁。比如荆轲。
荆轲是燕太子丹养的死士。他和高渐离是朋友。高渐离是击筑高手。
当燕太子丹觉得秦王逼燕国到极点,必须出击的时候,他放弃了以武力对抗,因为太子丹当年是秦的人质,虽然后期逃了,但也没有实力与秦王抗衡,于是他鼓动荆轲刺秦。荆轲是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短。被养了这么久怎么可能不为太子丹出力?于是满口答应,并且表示,刺秦得拿出像样的诚意,让人家觉得确实是使者拿着土地啥的来求和。
秦王当时在追杀叛秦的将军攀於期。荆轲便对攀於期说,我有个办法为将军报仇,但不好意思出口。攀於期说,只要能报仇,怎么都行。荆轲说,是拿了你的头颅和地图去见秦王。攀於期竟然同意了。古代人的精神可能都有些问题,生命多可贵啊?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他的诗里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读荆轲刺秦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卡壳过。虽然古人讲究义,但这样不把命当回事儿,也真是醉了。或许,他们是为了自由?但是他们没有了生命,哪来的自由?当然,事实上他们是想以个人的小牺牲,换来大多数人的幸福指数攀升。这是大义。像我们的医护人员舍生忘死赴疫情前线。
荆轲准备出发的时候,高渐离拿出了看家的本领,在易水河边击筑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都知道不复还了,还唱,这让老荆什么心情啊。
此后,荆轲就拿着攀於期的头,和要献出的山河土地图,慷慨赴死。
当然是赴死。当他向秦王展示地图到尽头的时候,藏在地图里的匕首就出现了。太子丹在匕首上涂了见血封喉的毒药,秦王要是不小心,就没命了。但是太子丹没有成功。秦之所以强大,之所以最终还成为统一的封建王朝都是有原因的,人家会那么毫无戒备之心吗?所以,荆轲真的被高渐离的悲歌送上了断头台。
图穷匕见这个成语,也因此诞生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真是厚实得可以。一个事件,一个人,都可以诞生一个典故。
我是温禹,没事儿了一起闲说文化。我说文化会引经据典,穿越历史,打破国界,内容尽可能宽阔,或许,这对您会有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