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副粘病毒特效药(一例种鹅巴氏杆菌和副黏病毒混感的治疗)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鹅技术 475

作者:单德干 瑞普生物专家

鹅副黏病毒病的病原为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其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季多发。各品种、年龄鹅均易感;本病群体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7%和18.2%,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种鹅感染后产蛋迅速下降;不同感染途径(点眼、滴鼻、口服、肌注、皮下注射)都可使鹅100%发病;患鹅主要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和病变为特征。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常引起鹅的急性败血症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常伴有严重的下痢,又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摇头瘟等。本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等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以及损伤的皮肤黏膜等传染,是危害养鹅业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下面介绍一例种鹅巴氏杆菌和副黏病毒混感的诊疗情况,以供参考。


发病情况


2020年2月,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某养殖场饲养的3000只种鹅从220日龄开始发病,当天死亡2只,使用双黄连和氟苯尼考进行治疗,不但没有降低发病数量,反而死亡加大,到225日龄来就诊时,当天死亡12只。


临床症状


种鹅大群精神尚可采食量下降25.9%,饮水不详(池塘里自由饮水),种蛋减少51个,出现陡然伤亡,病死的全是大鹅。


防疫情况

鹅副粘病毒特效药(一例种鹅巴氏杆菌和副黏病毒混感的治疗)

病理变化


肠道溃疡灶明显,直肠出血,肝脏肿大并有白色坏死点,脾脏坏死,有的鹅肠道有脓状分泌物,心肌出血,卵泡液化。


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病鹅肝、脾、肺、肾、气管等组织,送实验室进行细菌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如下。


01、细菌检测


细菌分离与鉴定:经麦康凯培养基、TSA+5%牛血清+1%NAD 培养基培养, 本次送检样品分离出巴氏杆菌。


体外药敏试验表明:分离出的巴氏杆菌对速倍林、立本康敏感。


02、病毒分离


鹅副粘病毒特效药(一例种鹅巴氏杆菌和副黏病毒混感的治疗)

治疗方案


1、使用速康组合速倍林4g/瓶x2+康替优10ml/x1瓶+法康宁250ml/瓶x4瓶),每只鹅注射5ml。

2、注射完使用上午黄金康(500ml300斤料)+速倍林(300斤料)兑水后喷到料中拌匀,连用3天,下午使用立本康(100g拌料150斤)+精鉴热毒净(500斤料),连用5天。


治疗结果


注射后第二天死亡2只,第三天死亡1只,三天后无死亡,大群采食量恢复正常


治疗体会


当前由于温差较大,病毒性疾病多发,鹅副黏病毒发病多发基因Ⅶ型,而该客户所使用的疫苗并不含基因Ⅶ型,因此,即使开产前预防三次新流灭活疫苗,也不能有效预防鹅群感染副黏病毒。


同时,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由于该客户不重视环境卫生,不注重日常管理,没有保持鹅舍的干燥、通风和光线充足,导致鹅的体质、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鹅群感染巴氏杆菌。


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对巴氏杆菌比较敏感的速倍林和立本康来治疗巴氏杆菌,同时使用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康替优”来抑制细胞内病毒复制,并且使用具有专一性的“法康宁”来中和细胞外游离病毒,注射后使用“黄金康”和“精鉴热毒净”来巩固治疗,防止巴氏杆菌和副黏病毒复发,使死亡率迅速下降,治疗效果显著,鹅群迅速恢复健康状态。

鹅副粘病毒特效药(一例种鹅巴氏杆菌和副黏病毒混感的治疗)

标签: 鹅副粘病毒特效药 鹅副粘病毒治疗方法 鹅副粘病毒最隹用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