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312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文/东观

编辑/东观

前言

西瓜属葫芦科,是一种爬藤类蔬菜,又称夏瓜,水瓜,寒瓜,月明瓜等,被誉为“夏季瓜类水果之王”,是一种很好的农作物。

西瓜在全球排名前10位,是夏天最好的解热食品。中国在长期的农业开发过程中,同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物质、文化的交往一直没有中断过。也正是在此基础上,西瓜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的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和民族文化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在中国,西瓜是一种很好的农作物,栽种面积很大。据数据显示,我国在2012年度的西瓜种植规模已达180万公顷,产量达7070万吨,因此对西瓜史进行深入的探讨,既有实践上的意义,又有研究上的价值。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试图从多个视角对西瓜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有:西瓜的命名、西瓜的起源、西瓜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西瓜在中国的种植发展、西瓜的加工和利用以及西瓜文化。

学术界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已有比较丰富的研究结果。但是,关于西瓜史的学史考察仍有缺憾。而且,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关于西瓜历史的通论性研究

西瓜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引种、传播和发展过程的专门论述却很少,历史文献中仅有简单的介绍,有关的文章也少之又少。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叶静渊著)的《西瓜种植史》一栏,概述了中国西瓜种植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中国并非西瓜的发源地。中国栽培的西瓜早于五代之前就已传入新疆,本文还就其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品种及种植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获彭世奖的《中国作物栽培简史》一书《西瓜栽培史》,对我国西瓜的起源与分布,品种与生产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仲葛先生则主张,西瓜原产于非洲,自西汉张骞征西之初,首次引进到中国,并简要地叙述了各国所栽培的优秀品种;王潮生就西瓜的起源和传播,西瓜的古代品种和种植技术,西瓜文化发展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西瓜的命名考论

俗话说得好,“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对于一种农作物的研究,首先要讨论的就是它的名字。

西瓜之所以称为“西瓜”,是因为它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另外,西瓜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最著名的绰号是“寒瓜”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本草纲目》中,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把“寒瓜”当作西瓜的另一种叫法,并提出了“寒瓜”是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出现的。其后许多文人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并将其称为“寒瓜”。《赵传集》则把《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寒瓜”,视为中国本土的“西瓜”。

李志学指出,明代之前的“寒瓜”不是现在的“西瓜”,寒瓜实际上是中国本土的一种蔬菜——冬瓜。

对于历来混淆的“冬瓜”这个名字,俞为洁作了一番考查,认为它也是一种瓜类,早在明代就有此一种类,但在清代和民国的方志中有较多的记录,主要集中在两湖和江浙地区,另外,它又被称为“瓜子瓜”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关于西瓜起源的疑问

瓜类植物的起源是一个很大的科学问题,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也很重视。

目前对其产地的看法不一,主要有:印度,非洲,意大利,南亚等;还有一种观点是“多源性”,目前大部分学者都同意其产地是非洲中南部。

总的来说,非洲是西瓜的原产地,这一点在学界已经被广泛认可。但中国“本地来源”理论也曾因多种因素而出现过,但其影响却很小。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1)非洲的发源地理论

人们通常相信,西瓜的原产地是在非洲的撒哈拉。在南非和非洲的赤道地带,有大量的野瓜,这些野瓜是非洲干旱季节里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来源

根据瑞士的植物学家德空多尔的记录,野生的西瓜是在非洲的赤道地区被发现的,利文斯顿曾经看到非洲的土著和几种动物都会食用这种水果,他们会用斧头劈开西瓜,品尝其中的味道,再挑选最甜的一种。

在古代埃及,人们就种植了西瓜。并且已经种植了很长时间,到了第十个世纪才被引进到中国。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据考古学者推测:大约在4000-5000年前。撒哈拉大沙漠并非像现在这样干旱荒芜,到处都是绿色的土地。苏丹是西瓜最初的发源地,目前撒哈拉沙漠周边还分布着一大片较为接近的野西瓜。

据李瑶等报道,曾有有学者将非洲好望角的西瓜与栽培甜瓜杂交,获得了双亲混合杂种,表明二者为同源。另外,距今4000年的吃瓜壁画也在埃及墓葬中被发现。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2)中国原产地理论

上世纪50年代末,在浙江杭州的水田洼发现了一批“似西瓜籽”的种子,之后,在江苏高邮的邵家沟、邗江的虎场、广西的罗泊湾等地方,陆续发现了“西瓜籽”种子。因此,许多人都相信,由于中国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西瓜”,因此,中国应当也是“西瓜”的发源地。

比如,赵传集基于古籍资料和现代考古学证据,提出了“西瓜是多源的产物,中国应该是西瓜的起源地,即中国虽然没有“西瓜”这个名字,但确实有它的存在

在古代书本上,它被称为冬瓜;中国的西瓜种植,应该是有“原始品种”也有“五代传入的品种”。据此,杨鼎新认为,当时所说的“似西瓜籽”,其实不是西瓜子,而应为葫芦科植物及其变异种——瓠瓜的种子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在对江苏邗江虎场五号汉代墓葬“西瓜籽”进行调查时,却因被磨得粉碎,无法辨识,其种子也没有经过专业人士的检验,没有一张清楚的图片。后来,叶静渊、俞为洁等人,又去了南京博物馆,以及广西壮族地区博物馆,对剩下的“西瓜籽”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

他们说:“到他们发表声明时,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汉墓和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西瓜籽”,没有一颗是可信的,中国的西瓜种植史还是保持最初是由外国引进的说法。”

中国西瓜的引进和散播

关于西瓜在中国传播的时间、途径和方式,学术界一直十分关心,不少专家学者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讨论。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科技史学家兼古文献学家胡道静认为,虽然西瓜的产地是非洲的热带雨林,但是印度也有很久的种植历史;中国江南第一次种植西瓜始于1143年宋代的鸿浩南下;它的传播途径为:先从西域传入北方,然后又从北方传入中原、江南地区。

日本的星川清亲先生曾经描述过西瓜的全球扩散,他说:“它发源于非洲,三千多年前被引入希腊,然后被引入罗马,后来被引入地中海地区,成为一种常见的可食用水果,后来进入欧洲,在中欧地区开始推广。”

1629年,随着第一批移民进入美国马萨诸塞州,1664年,西瓜被引进美国佛罗里达州;在近东干旱地区栽培的西瓜是从埃及引进的;最早期由海上传入印度,后来由印度传入东南亚。11世纪引入中国,五代时,泰阳将军胡峤征伐匈奴,将其带回中原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此外,也有一种传说,认为是土耳其从中亚细亚经过天山,把西瓜带到了中国。曾维华还讨论了有关西瓜传入中原的方式、时机等问题。

他指出,单凭《新五代史·四夷附录》所载,不能断定中原的西瓜栽培起源于五代,最可靠的说法是,洪皓是在绍兴年间将西瓜从金国引入中原的。不过,他在确认洪皓是从金国被送回中原的说法后,提出中国中原比宋朝更早开始栽培“西瓜”的说法

依据的是考古学材料,在材料中发现在南宋洪昊以前,不但中原就已开始栽培西瓜,而且长江一带的栽培历史还更加久远。而且,“寒瓜”、“东陵瓜”、“青门瓜”、“少平瓜”、“古侯瓜”、“五彩瓜”、“青登瓜”、“甘瓜”、“羊瓜”、“虎掌”、“桂枝”、“蜜筒”等等,都是不同的西瓜,不同的品种。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他还指出,历史文献中的“西瓜”与现今所称的“西瓜”有异,而“西瓜”作为一个泛化的术语,是在元代、明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作者以为,这种观点并不能区分“瓜”和“瓜”,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杨鼎新《陕西古代的甜瓜》一书指出,在周朝时,记载的瓜应该是“冬瓜”,“东陵瓜”(也叫“少平瓜”、“五彩瓜”、“子母瓜”、“青门瓜”等)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也说“寒瓜”应该是“冬瓜”,唐代以前的古籍中用的是“甜瓜”一词。

但西瓜这个名字是从五代开始的。 1991年8月,在西安城外的郊区,出土了一只名为“三彩西瓜”的果实。王昱东,周劲思等人则把它视为讨论西瓜栽培历史的重要实物材料。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他们认为:自汉代开始,西瓜就从西域传入了中国新疆;唐代关中一带曾经有过西瓜,但后来就绝迹了;五代时期,内蒙、燕北一带都有西瓜的栽培;到了北宋、南宋时期,又逐渐传入黄河南部;十二世纪中叶传入南部,很快在国内流行开来;直到元代,栽培西瓜的技术已经很好了。

在唐朝之前,人们所说的“冬瓜”并不是西瓜。西瓜传入大陆的最早是在宋朝,五代传的说法是不恰当的,中国大陆的西瓜在唐朝就已经存在了。同时,对其传入中国大陆的途径作了简单的描述,并指出西瓜通过“海上丝路”与“西南丝路”传入中原的两种说法均不可信,“西安三彩西瓜盘”也证实了“三彩西瓜”是从“西北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张中义,柏桂英,徐萍三人就中原西瓜的历史与来源,提出了中国西瓜的五代引入说,南宋栽培说,西汉传入说,海上丝绸之路传入说。经过论证最后得出的结果是,西瓜起源于非洲,是在隋唐时代,从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传入中国新疆的,后来被契丹引进,到了南宋,传到了中原一带。

内蒙古地区的考古学家于1995年夏天在敖汉旗羊山1号墓葬中出土了一幅“西瓜图”,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幅西瓜图。

本文认为:西瓜最早是在10世纪初期由辽太祖平定西域而传入北部的;到辽太宗时代,上京一带已经开始栽培西瓜;西瓜之所以能从西域引进到北地严寒的大草原,与契丹人发明的“牛粪覆棚”技术密不可分。而且,在这以前,中国还没有人种过西瓜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舒迎澜提出,“寒瓜”就是“西瓜”,“寒瓜”是在梁代(6世纪)首次传入中原的;唐朝,西瓜经丝路传入关中;到了五代,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西瓜;关于“瓜”的文献记录始于北宋,到了宋朝,其文献记录不断增加,种植范围不断扩大;在明朝和清朝,西瓜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廉登岗认为,中国的瓜种史不应只用汉族的瓜种史来推算,而应该用各少数民族的瓜种史来推算,因为各个少数民族的瓜种史就是中国的瓜种史。这样,中国最早在8世纪就开始栽培西瓜了。他还指出,从唐朝开始,长江及中原一带就有了西瓜的栽培,而南北朝及后汉时期更是如此。

湖北恩施西瓜牌。也叫“西瓜岩”,是中国仅有的一块保存较好的、记录了西瓜耕史的古碑文,被称为“西瓜岩刻”。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邓辉是第一个向我们介绍这块石板的人。刘清华辨认出了这些铭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瓜碑上所记录的桑树、瓜果、荷花、人物、交通等信息,对瓜碑的历史、民族史、古城址、交通以及宋代少数民族区域的州郡制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因为石碑上的文字已经被风化、剥蚀得很厉害,文字日渐模糊不清,所以他又根据恩施县县令郑永禧在中华民国6年(1915年)所著的《施州考古录》所记载的文字,和其他文字进行对比、考证。通过注释和翻译的方式,对其作了较为精确的校勘,并对校勘后的文字、意义和相关的史实作了分析。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李春和曹义中等学者则提出了西瓜经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和海洋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观点。 他们回溯了由非洲经由西域传入中国腹地的历史,并对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和海洋丝绸之路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剖析。

黄盛璋说:“西瓜发源于非洲,最初由埃及种植,后来又通过东西两条航线,遍及全球;西瓜是从中亚传入今天中国南疆的,最早出现在哈剌汗王朝的东疆以哈什为东都,西瓜一词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的《陷虏记》中,当时还没有传入中国大陆。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洪皓从金国将西瓜种子带回了南宋,并将其引进到了长江盆地。从湖北恩施的“西瓜”碑文可以看出,在南宋时期,西瓜种植有扩大和重新引进;元,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和北部都有西瓜的种植。

文章从中国现今种植的西瓜的起源、引进的时间、过程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种出西域”的西瓜是契丹人于924年征服和州的回鹘人所种,并引进到辽上京的东南方;洪皓于1143年从金燕京带回了南宋,并在杭州,饶州,英州种植。1170年,范成大使金称:"整个河南都种满了这种植物”,应该是1153年金朝迁都之后的事了。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中国西瓜栽培技术的发展

被引进中国以后,西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界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

高震从西瓜的起源、传播和功能等方面,阐述了西瓜的生物学特点,针对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西瓜名品,研究了西瓜的种植技术;赵传集从西瓜的栽培技术和种类来看,西瓜的发展是由五代到元、明、清快速发展,使得我国西瓜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关于西瓜种类的文献记载,在农业类书籍中很少见到,大多散落于各地的地方志中。由于保存到今天的宋元方志很少,当时的瓜农发展状况难以清晰地展现。明清以后,方志所载的西瓜种类大为增多,俞为洁对明清至民国三年方志所载的瓜种记载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总结。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关于西瓜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张中义、柏桂英和徐萍也作过论述,他们指出,西瓜传入中国以后,最先出现于黄河河谷,到了南宋,江南才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到了宋朝,长江地区的农民就有了相当发达的瓜田耕作技术;到了元朝,瓜田的耕作技术就相当完善了;清朝,西瓜的栽培技术更上一层楼,并在国内推广开来。

中国经过长期的种植开发,已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西瓜产区,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的西瓜新品种。

舒迎澜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中国西瓜的特色品种和栽培技术,并提出了西瓜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办法;王鸣、侯沛在简单概述了“西瓜”的由来与发展过程,着重从植物学、生态学、经济应用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西瓜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并评述了过去50年中国西瓜的重要品种选育成果;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童莉,王欣,张刘宾等人,从新疆西瓜种植的历史和规模,西瓜品种资源的分布,60年代以来新疆主要种植品种的种类和新疆西瓜品种资源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方健指出,自宋代开始,西瓜开始大规模栽培,但其产业化和商品化程度仍未达到一定程度。

认为这是由于西瓜栽培技术的提高还需要时间。再加上西瓜不易保存、上市时间短、果实又大又脆、再加上运输不方便,这些都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西瓜文化与加工利用

西瓜既有能用来吃,也能用来药用。西瓜不仅能起到消炎止渴的作用,还能起到其他的功效。 王硕,周小雷,龚小妹等人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参考了中国古代的中医典籍,并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现代药物资料库进行了研究。 综述了西瓜的名称,产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提取方法。为西瓜的药用价值做了现代科学研究证实,。

自从西瓜传入中国,它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并与中华的农耕文明相融合。王心喜对西瓜礼仪、西瓜诗话及瓜乡风情作了简单的说明。并以考古材料、历史文献、民俗材料等为依据,对西瓜这一具有历史、园林、饮食、风俗、文学、医药等诸多方面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探讨。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结语

总之。在众多学者的不懈的努力下,他们从各个角度,对西瓜的来源、名字、在中国的引进、传播与发展、西瓜的加工与应用、西瓜的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就一些热门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尽管如此,最令人感兴趣的仍然是关于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地点,特别是在中原(在汉族统治下)的时间,然而,关于“西瓜传至中国后,它是怎样在中国人的生活环境下,融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体系,最终成为具有中国地方特征的西瓜新品种”这一问题,却没有得到重点探讨。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这一变化的动态进程,包括了西瓜对中国本地土壤的逐渐适应性,以及中国本地土壤对外来农作物的接受程度。而且,就连中国的西瓜引进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对于中国西瓜的其它地方,如加工利用,文化影响等,目前的相关研究还比较零散和薄弱。

从这一点来看,尽管有关西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其系统性、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因此,今后对于西瓜甚至是整个域外引种的农作物的研究,必须继续扩大自己的思维和眼界,将农作物的引入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系统性的讨论,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如今,西瓜不仅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消夏食物,而且还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农作物,然而,因缺乏相关的史料及考古学材料,关于它的来源一直没有定论,以至于一些研究者无奈地将它称为“谜根瓜”。为此,亟待对西瓜这一植物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我国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西瓜育种历史(西瓜在古代中国的引种栽培史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农业历史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2]彭世奖.中国作物栽培简史

[3]张仲葛.西瓜小史

[4]王潮生.西瓜的原产地与传播及西瓜文化的发展潮生.农业文明寻迹

[5]赵传集.中国西瓜五代引种说及历史起源雏议

标签: 西瓜育种历史 西瓜传入中国的朝代 西瓜在古代的地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