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天在用的皮试方法,很可能是错的!
情景回顾
有一天,一名护士来问我:护士长,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是用青霉素皮试还是用原药皮试?我们一直是用青霉素皮试,今天上级医院的主任来会诊,说要用原药做皮试。
我一惊,是的,我们一直是用青霉素做皮试,刚开始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时候,我们都看过说明书,上面注明要用青霉素皮试,难道现在有所变动?
这可不是小事,我连忙找了说明书来查看。
更换了厂家的说明书中只标明应仔细询问过敏史,没有说明需不需要做皮试,用什么做皮试。
我又在用药助手上搜索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共搜出16项不同厂家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说明书,其中10项说明书注明用青霉素皮试,5项说明书只标明应仔细询问过敏史,没有说明具体的皮试方法,1项说明书注明须做皮试,未说明皮试的具体方法,没有任何一项说明书注明应用原药皮试。
三种不同的说明书:
图片来源:用药助手
在各护理群中咨询各位护理同仁,得到的也是不同的结果。
所以,这类药究竟应该怎样做皮试?根据上述资料,看起来用青霉素做皮试是没有问题的。但能否用原液做皮试,哪一种皮试效果更好,就无法确定了。
笔者从一位学者的调查资料中看到: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15日调查覆盖全国六大行政区的55家医院,各家医院使用的皮试液种类及医院数(如图)。
图片来源:文献[1]
26家医院对所有的药品全部使用原液皮试;22 家医院对青霉素类药物均使用自行配制的青霉素钠皮试;4 家医院使用青霉素皮试剂( 每支 2500 U)皮试 ;少数医院使用头孢唑林或头孢曲松进行头孢菌素类药品皮试。
而在文献的查阅中发现,不仅仅是青霉素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各家医院的皮试方法也各有不同。
在上述调查中,大部分医院仍对头孢菌素类注射液进行皮试,还有少数几家医院对口服头孢菌素类药品进行皮试,有 4 家医院已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皮试液在各家医院差异较大,品种和浓度均不统一,大多数医院使用原液做皮试。10 家医院对碳青霉烯类进行皮试,3 家医院对单环β-内酰胺类进行皮试。
那么,问题来了!
1
青霉素类抗生素怎样做皮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及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发布的《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无论成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青霉素类药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停药72h以上,应重新皮试。推荐青霉素皮试液浓度为500U/ml。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怎样做皮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
2008年6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高端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已达成共识:
1. 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则必须做;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2. 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目前国内推荐的浓度为300~500μg/ml,注射量为0.1ml。
3.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2018年9月《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也指出: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测作用循证证据不足,且阳性率远高于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进行皮试普遍筛查。药品说明书明确要求皮试、既往有明确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速发型过敏史、即往有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临床需要者使用前应用拟用药品皮试。
反思:为什么会出现皮试乱象?
全国各家医院进行皮试的依据各不相同,分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基础护理学》、《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编药物学》、《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药品说明书及各省制定的头孢菌素类皮试规范建议等。
各参考依据不同,导致各皮试方法不同。
现医疗环境及医务人员的谨慎态度促使部分医院盲目增加皮试药物品种,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皮试不是唯一的法宝
皮试阴性表示发生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风险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的风险,尤其在首次给药时。皮试不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唯一措施,详细询问过敏史,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备好抢救设备和药物、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同等重要。
结 语
在此,呼吁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尽快出台关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方法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或指南,指导药品生产企业规范统一修改说明书,使临床用药有证可循,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各位护理同道,你们医院是怎样做这个药的皮试的?欢迎在文末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赵昕.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国内现状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11):30-34.
[2]程青.基于β-内酰胺类药物国内外皮试现状政府层面出台皮试规范的迫切性[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11):25-30.
[3]杨帆.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0):3143-3146.
[4]赵志刚.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6(04):1-2.
[5]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Z].2018-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