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极其重要的器官之一,体内绝大多数的代谢产物及外来毒物(包括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进行解毒。它一方面将有毒的物质变为无毒的物质排出体外,另一方面将某些物质变为机体所需物质而被吸收利用。但是,当肝脏发生病变(如各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时,因其解毒功能降低而影响对某些药物毒性的解除,从而使肝脏的正常结构受到破坏或损害,激发中毒性肝病或加重肝硬化发展的进程,使肝病经久不愈。
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方式各有不同,有的药物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整体结构;有的药物最初只干扰肝细胞的某一代谢过程,而后才间接地促进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或细胞坏死;有的药物作为抗原,在体内和肝脏内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破坏肝细胞。所以,肝病患者应慎用下列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1.西药
(1)抗生素类。
磷霉素钠、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洁霉素、麦迪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磺胺类药物。
(2)抗肿瘤药。
丝裂霉素、更生霉素、光辉霉素、氮芥类、甲氨蝶呤、巯嘌呤(6-MP)、门冬酰胺酶、农吉利碱等。
(3)抗寄生虫药。
氯喹、硝硫氰胺等。
(4)中枢抑制药及抗痛风药。
氯仿、三氯乙烯、氟烷、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氯丙嗪、苯妥英钠、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醋氨酚)、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秋水仙碱。
(5)抗抑郁药。
异丙肼、丙咪嗪、阿米替林、苯乙肼、异唑肼。
(6)激素类及其有关药物。
甲基睾丸酮、苯丙酸诺龙、己烯雌酚、硫氧嘧啶、他巴唑、氨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7)其他。
甲基多巴、安妥明、利尿酸、硫唑嘌呤、大剂量烟酸、金属类药物(如砷剂、铋剂、锑剂等)。
2.中药
克银丸、复方青黛丸的主要作用是治疗银屑病,这些中成药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尿液发黄、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
雷公藤是治疗肾病的常用药,雷公藤片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转氨酶升高及肝肿大。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与苍耳子和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五倍子、石榴皮这些中药含有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铅丹、铅粉、密陀僧常用于治疗癫痫、银屑病、精神病等,因含有氧化铅等物质,可致铅中毒,表现为腹痛、肝肿大、黄疸及转氨酶升高等。
黄药子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中药,但却含有薯蓣皂苷等毒性物质,使用两周后有可能引起黄疸(或无黄疸)型肝炎。
蓖麻子是常用的泻下药,因其含有蓖麻毒蛋白,易伤害肝脏而致中毒性肝炎。
千里光、农吉利因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而具有迟发性肝毒作用,长期使用可导致肝静脉闭塞,出现黄疸和腹水。
蒲黄、山慈姑如长期服用可致肝功能受损。
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蜂头茶、千里光这些中草药中含有黄樟醚、淮木通、硝石等硝基化合物,如使用不当,不但损害肝脏,还有诱发肝癌的可能。
总之,肝病患者用药时要相当谨慎,定期监测肝功,及时的对症治疗也是必要的。
肝脾胃病科简介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2007年成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单位,2008年、2011年、2014年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肝病研究室,2010年被评为长春市名科,2012年成立国家名老中医工作室,2018年成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化瘀通腑重点研究室。经多年建设,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在编床位数60张,年平均门诊诊治患者6万人次以上,年收治住院患者近2千人次。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7人,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7人。
科室不断总结历代医家对各类消化病治疗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及科技手段,提出了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独树一帜,疗效良好,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誉。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化瘀通腑重点研究室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解毒清浊、化瘀补肾法治疗脂肪性肝病的研究;中医下法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肝、脾、肾三脏同调法治疗肝损伤的研究。科室诊治疾病包括:各类肝病、肝系疾病、食道炎、各类胃炎、胰腺疾病、肠道疾病及消化系统肿瘤。其中四个优势病种:肝衰蝎,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腹水,省内取得了先进地位,对于肝癌等消化道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方案,治疗优势明显。在外治法方面,对中药塌渍疗法、结肠水疗、针灸疗法等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应用于肝脾胃病的治疗,进行深入总结和研究,丰富了中医药治疗肝脾胃病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水平在省内居于同行业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
咨询电话:0431-86177368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医疗咨询热线:0431-86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