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水产养殖过程中中草药绿色又安全您知道用那种吗)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484
29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水产养殖过程中中草药绿色又安全您知道用那种吗)


摘要:该文论述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应用意义,并通过细菌、病毒、真菌与寄生虫4个角度论述常见鱼病的中草药防治方式。


为我国渔病防治提供全新思路,促进我国渔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草药;鱼病防治;渔业


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渔业养殖产出超过捕捞产出的国家 ,鱼病防治药品对我国渔业发展有重大影响。


传统药品在我国大规模养殖中抗药性表现明显,中草药作为我国传统医疗精粹,引发病原体变异的概率较低,对我国渔业发展促进作用明显。


1应用意义


1.1不易形成抗药性。


现阶段,渔业养殖中使用规模较大的病害防治药品为抗生素等人工合成制剂,长期使用极易导致病原体发生变异,抗药性增强,原有病害防治手段效果变差。


由于中草药作用机理较为复杂,在鱼病防治中应用不会导致病原体产生针对性变异,可长时间使用。


1.2生态友好度高。


相较于传统渔业养殖使用的药品,中草药由于其为对植物的直接应用,未经过复杂的工艺处理,残留药品可由微生物直接分解,在养殖中应用对水体影响较低。


同时,中草药使用中不会存在部分元素在鱼体内大量堆积,不影响养殖鱼食用的健康性与安全性。


1.3综合价值较高。


中草药相对于传统渔业中使用的药品价格较为低廉,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提升渔业养殖收入,中草药综合药效较强。


在渔业养殖中应用除进行针对性病原体防治外,可以有效提升鱼自身的免疫力,使养殖鱼在面对多种病原体侵袭时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2具体应用


现阶段已有200多种草药被证明可应用于鱼病防治中, 主要集中于细菌性疾病防治;


在真菌防治与寄生虫灭杀上成果较少,分别仅有10种及22种被验证有效的草药[1]。


2.1细菌性疾病防治。


细菌性疾病为我国渔业养殖危害最大的疾病种类,病原体繁多, 常见的有假单胞菌、气胞菌、弧菌等几大种群。


中草药在针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2.1.1白头白嘴病。


白头白嘴病为常见细菌性鱼病,病原体为粘球菌:


患病初期表现为白嘴至眼中间皮肤呈乳白色,严重时会出现全身褪色与染病部位腐烂,传染性极强且致死率较高,是对渔业养殖损害较大的疾病之一。


由于病原体最适温度较高,白头白嘴病发病高峰常处于夏季。


中草药在白头白嘴病防治中主要应用方法 :


第一, 每亩鱼池放入15kg的苦楝树叶,并记录投放位置, 8天后打捞并等量放入新的树叶,重复3 ~4次,可有效防治白头白嘴病。


第二,干乌柏叶磨粉用20%的石灰水常温浸泡12小时 ,然后大火煮沸10分钟 ,稀释后向鱼池内均匀喷洒。平均每千克乌柏叶需20kg石灰水。


第三,将大黄用浓度为0.3%的氨水浸泡1天1夜,无须剔除药渣,稀释后直接向鱼池内均匀喷洒。


平均每公斤大黄需要用20kg氨水浸泡,每立方米水体需要投入的大黄为3g左右。


第四,五倍子应用简单, 捣碎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 ,向鱼池内均匀喷洒即可,每立方米水体需五倍子3g左右。


2.1.2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多发于1年以下草鱼,表现为鱼鳃腐烂且带有污泥,部分鱼感染后鱼鳃增生明显,症状较为严重者会在2天内迅速死亡。


由于患病症状特点不明显,在诊断进程中需将病鱼打捞,观察染病部位是否存在寄生虫。


细菌性烂鳃病原体为粘球菌, 由于与白头白嘴病病原体同属于一个种群,发病时间多集中于夏季且防治手段较为相似[2]。


常用中草药防治方法:


第一, 白头白嘴病常用的大黄、五倍子、乌柏叶等对细菌性烂鳃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用法用量较为相似。


由于细菌性烂鳃病多集中于1年以下草鱼,在鱼种投放前可用低浓度药液浸泡或在饵料中加入少量药品食用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此外,将生姜捣碎在油锅中熬煮20分钟 ,稀释后在鱼池内均匀喷酒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药液制作时,生姜与菜籽油的重量比应控制在1 : 3左右,同时每亩鱼池需该混合物约1kg。


第二,黄连、百部、鱼腥草与大青叶为现阶段较为少见的鱼用方剂;


4种药物的配比为3 :2:2:2 ,平均每100kg的鱼种需用药1kg ,煎药后取药波进行投喂, 1次/d ,每个疗程为3天。


2.1.3赤皮病。


赤皮病多发于草鱼、青鱼,当鱼体完整时,病菌无法直接入侵,所以赤皮病多作为其他病害的伴生病症。


鱼体感染赤皮病初期多表现为鳞片脱落、皮肤充血,症状集中于腹部。


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夏季常为该病高发季节。


常用中草药防治手段:


第一, 将新鲜的蓖麻茎叶成束投放到食台周围浸泡,每次浸泡时长以3天为最佳,连续浸泡2次。


每亩鱼池用量为新鲜蓖麻15kg ,扎成10束左右[3]。


第二,新鲜辣萝草 与苦楝树皮煎制的药液对赤皮病预防效果良好。


辣蓼草与苦楝树使用比例约为2 :3 ,每亩池塘需混合药物12.5kg ,熬制成药

液15kg ,在使用时加入1 5kg的食盐会明显提升使用效果。


2.2病毒性疾病防治。


病毒性鱼病具有治愈难度较高的特点,虽病原体种类较少,但会对渔业造成严重损失。


中草药在病毒性疾病预防上具有一定成效,杜仲、忍冬等药草具有明显的病毒抑制作用。


草鱼出血病是我国渔业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病体表现为各个器官出血,依据病体与致病毒株的不同出血位置有所差别,病原体为水生呼肠弧病毒。


常用中草药防治方法:


第一,大黄或枫香叶煎成药液或磨成粉末与饲料搅拌进行饲喂,通常用量为每公斤鱼使用药草0.4kg左右,1次/天 ,连续饲喂5天。


第二,板蓝根与枯木混合磨制成粉末,混合在饲料中。


板蓝根与枯木使用比例为7 :3,通常用量每公斤鱼添加5g , 3~ 5天为1个疗程,每15天进行1个疗程喂养。


2.3真菌性疾病防治。


真菌性疾病常作为其他鱼病的伴生感染疾病,如水霉病、鳃霉病等。


多种中草药对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如陈皮、艾叶、菖蒲、五倍子等。


水霉病为典型的真菌性鱼病,主要因为鱼表皮组织损坏造成真菌侵染。


患病鱼体常表现为感染部位被白色絮状物覆盖,严重时造成皮下肌肉组织大面积裸露。


常用中草药防治方法:第一,生姜、 食盐、 酒混合捣碎制成药剂投喂,用量为每100kg鱼使用生姜300g、食盐1g、 白酒300mL。每天投喂1次,连续3天。


第二,芭蕉心真菌抑制效果表现良好。


每亩鱼池需取芭蕉心30kg ,碾碎与2kg食盐、50kg尿液混合 ,均匀向鱼池内喷洒, 1次/天 ,连续3天。


2. 4寄生虫疾病防治。


中草药作用中由于有效成分浓度较低、见效缓慢等特点,在寄生虫防治上效果只集中于部分病虫,效果与传统药物有一定差距 ,且防治手段多以方剂形式出现。


典型的有小瓜虫病,小瓜虫常会主动侵染鱼的皮肤组织与鳃组织,感染处常会表现为较严重的增生或发炎,伴有大量的黏液分泌。


患病鱼体常表现为长时期浮出水面, 2~ 3天死亡。


中草药对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金银花、白芷、干姜、白术混合制剂对小瓜虫病防治有良好效果。


常规用法为每亩鱼池区金银花135g、干姜90g、白芷135g、白术90g ,煎制成药液,剔除药渣加入饲料中投喂,1次/天, 5天为1个疗程。


3结束语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具有成本低、负作用小等优点。


中草药应用多为经验总结,相关人员应加强现代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明确作用机理,加速中草药应用研究,促进渔业用中草药药品向精确化、成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耀辉.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4) : 183 ..

[2]杨娟.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J] .甘肃畜牧兽医, 2018,48(8) :72-75 .

[3]邓福平.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浅析[J].江西水产科技, 2017(2) :30-31.

作者覃金兰单位广西鹿寨县黄冕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标签: 29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水产养殖常用中药 水产养殖种什么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