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哺乳仔猪出现这类腹泻情况,需要注意)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224

哺乳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近些年随着外引种、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哺乳仔猪腹泻病因也越来越复杂化,防控难度也在逐步增大。本篇归纳近年来在临床上遇到这类哺乳仔猪死亡率较高的病症,分析其病因及防控措施。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3天左右,开始腹泻,粪便性状均是黄色稀粥样,腹泻前多呕吐,呕吐物为黄白色凝乳块与胃液,腹泻开始呕吐停止。粪便没有特异恶臭味,没有过多的气泡,没有眼观的血液成分,也未见病毒性水样腹泻。病程3-5天,用任何治疗药物效果不明显,最终都以脱水衰竭死亡,死亡率高达50%-100%。

剖检病变:

胆囊萎缩无胆汁或胆囊肿大,胆汁粘稠。肝脏肿大、色淡发黄,质地变硬。胃肠道内有大量未消化的脂肪凝乳,肠内容物呈稀粥样黄白色,无特殊酸臭味。

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哺乳仔猪出现这类腹泻情况,需要注意)

诊断分析

这种病例在最近两年越来越多,本病是典型的仔猪肝源性腹泻。出现此类问题,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腹泻,或当作细菌性肠炎去治疗(肝源性腹泻先吐后泻、谢始吐止,油质粪便;病毒性腹泻先泻后吐、泻吐同在、水样粪便;细菌性腹泻只泻无吐),使用抗生素、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结果既不能治标又不能治本,病情更加严重。

病因分析

肝脏的五大功能(合成、代谢、解毒、藏血、分泌胆汁)决定着妊娠母猪及胎儿健康的因素之一,肝脏损伤不仅影响着母体的新陈代谢,同时影响着胎儿的发育。仔猪的肝胆功能受到破坏,肝脏受损后胆汁分泌减少或缺失,肠道不能充分消化乳汁中的脂肪,脂肪不能被乳化吸收,亦不能将胰脂肪酶分解乳脂吸收,未被消化吸收的乳脂滞留在胃肠道内,肠壁细胞为了维持肠道和肠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会分泌过多的水分于肠道内,造成机体腹泻迅速脱水。

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哺乳仔猪出现这类腹泻情况,需要注意)


母猪妊娠期间,受到霉菌毒素、肠毒素、药物滥用以及高能高蛋白废物的积蓄和沉淀的影响,可导致母猪的肝损伤。各类毒素、毒物积蓄沉淀在新生仔猪的肝脏,使控制肠道节律性蠕动的乙酰胆碱无节制释放,蠕动加快,加重腹泻、脱水的进程

对于新生仔猪来说初乳是通过母乳获得免疫力的途径。哺乳仔猪的被动粘膜免疫依赖于母源免疫球蛋白的连续供应。母猪因肝胆损伤造成机体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形成所谓的胃肠道-乳腺连接,初乳中粘膜免疫因子缺失,造成新生仔猪免疫力低下,加重肝源性腹泻的病症,死亡率提高

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哺乳仔猪出现这类腹泻情况,需要注意)


防治措施

本病的防治核心在母猪围产期的调理上,只有保证母猪体质的健康,才能杜绝本病的发生。具体调理原则:

1、加强毒素管理:选用优质原料,减少霉菌等毒素摄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减少便秘发生(青绿饲料、微生态、酶制剂 等)。

2、重点病毒防控(蓝耳、圆环等),提升猪体抗应激能力(扶正解毒散、病毒阻断剂等)。

3、保肝利胆:修复受损脏器,增强肝胆的毒素清解功能(茵栀解毒颗粒、肝胆颗粒等)。

母猪围产期脉冲式给药,尽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作为预防保健用药,对于已发病仔猪,根据猪场情况采取寄养、人工喂养、断奶等措施,辅以解毒、补液等方法进行施治,可以挽回部分损失。

欢迎关注猪猪帮共享平台,了解更多的猪业信息和防控技术。若有其他养猪方面问题可私信给我或在评论区留言。

标签: 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 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哺乳仔猪腹泻拉稀的最佳治疗方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