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饲料近期会涨价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饲料近期会涨价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饲料原料一路高歌猛涨,猪价还会高涨2-3年你信吗?
不可能一直高价位,猪价和玉米有着一定的关联,玉米价格越高,应该猪价越低,因为玉米价格高,说明养殖户越多,猪多了玉米消费快,价格拉高,猪多了,猪价自然就价下来了,所以不可能高价运行两三年,最多运行到明年上半年,就不错了。
饲料涨价潮来袭,猪周期下行,规避养殖风险,你准备好了吗?
导语:据有关数据显示,自进入2021年以来,饲料原料玉米、豆粕价格一路疯涨,并且毫无示弱,部分地区玉米突破3000元/吨,豆粕突破4000元/吨,有的饲料企业9天饲料价格三连涨,有的饲料企业3天涨900元/吨,有的饲料企业明确不打预付款、不给予过渡料,饲料涨价潮不得不说是来势汹汹。
很多人都认为前两年养猪行业躺着就能赚钱,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搞养殖其实风险很大,有句话说的好“家有百万带毛不算”,这就是说的我们养殖业?特别是在饲料涨价潮来袭,猪周期进入下行已经是大势所趋的时期,养殖风险也是一触即发。那么养殖户又该如何规避养殖风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落实生物安全,增强责任意识。对于一个养殖场来说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始终要放在首位,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再好的猪也逃不过疾病的侵害;再棒的师傅也有打不完的针、输不完的液体;再好的饲料也喂不出皮毛光亮的猪。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谨记“养大于防、防大于治”。
二、合理调整存栏,避免超负荷运转。所谓物极必反,对于养殖行业同样如此,养猪周期已经进入了下行趋势,这是不可挽回。所以我们要合理的调整存栏,该出售的要及时出售,避免牛猪压栏,造成猪场超负荷运转。现在很多养殖户将猪体重提高到300斤以后再出售,如果价格高还算可以,如果价格偏低,只会越压越赔钱,造肉成本升高,自然没有利润空间可寻。
三、优化母猪群,提高生产成绩。在这两年猪价持续处于高位,很多养殖户为了快速扩展母猪群不分优劣,只要是母猪直接进母猪群。让本该上餐桌的母猪却上了产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拉低了全场的生产成绩。所以趁着现在淘汰母猪的价格还不错,抓紧淘汰一部分高胎次、产子数少、泌乳力差以及后代存在遗传缺陷的,继而可以提高一下全场生产成绩。
四、紧抓增长点,以绩效论英雄。不同的养殖场生产水平不同,增长点也不同,要寻找增长点,紧抓增长点提高生产成绩,让猪场效益在翻翻。找到增长点可以以激励模式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已到达猪场性能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五、货比三家,降低成本。俗话说得好,货比三家。我们做养殖的不能听品牌,不能听价格,我们只要看效果。无论品牌多大,价格多低,只要不适合我们那就是浪费。我们做养殖的看的是性价比、造肉成本,要的是利润,所以要货比三家,物美价廉才能入驻我们养殖场。
结语:养殖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我们要时时刻刻谨记,我们无法左右行情这个大趋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规避风险,尽可能的将我们的利润放大到最大化。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我仍然希望分享给大家。也希望更多人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遇见就是缘分,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猪价利好仍存!饲料再次飙涨,重压之下养猪人如何谋求出路?
猪价利好仍存!饲料再次飙涨,重压之下养猪人如何谋求出路?
今年已经告别了上一次猪的价格周期,结束了养猪漫长的亏损期,进入了新的价格周期,俗话说“养猪是一年赚钱,三年亏本”,上一次猪价格周期是在2019年6月份开始进入养猪红利期的,一直维持到2020年年底结束了养猪的红利期,从2020年年初肥猪价持续下跌,到2022年3月份达到了最低价,肥猪价格低于每斤5.50元,。今年进入了新的猪价格周期,有的观点是从4月份就进入新的猪价格周期,有的观点是从6月份就进入新的猪价格周期。不论怎么算,从今年6月份就进入了养猪红利期。到今年3月份国内肥猪价已经下跌到每斤5.50元左右。养猪人每出栏一头商品肥猪,头均亏损要超过300元。2月28日—3月4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89∶1,连续两周处于《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贫瘠每斤肥猪价跌破5.50元,养猪人深度亏损。为维持生猪生产正常发展,必须采取收储措施来调控肥猪价格,减少过多的上市肥猪,使猪价能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因此3月3日启动了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政府启动持续启动了十一轮收储,肥猪收储,由于连续启动收储,收储猪肉15.8万吨,使市场出栏的肥猪数量大幅度减少,逐步达到供求平衡,猪价回升,到6月底国内大多数地方的肥料猪价格已经达到生产成本线以上。政府就是通过收储肥猪来促进猪价的回升。如果猪价上涨过快过高,超过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政府就通过投放中央储备猪肉来平抑市场猪肉价格。多年的调控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只要政府出手干预,猪价可以回升,高价猪肉可以下跌。
随着猪价的回升,饲料价格也随着涨价,今年由于美元增值,人民币贬值,去年国际粮食价格大涨,前段时间国内玉米和大豆连续涨价,饲料原料价格已经创历史新高。如去年12月份每斤玉米价已经超过一元,进口商利润大幅度减少,就会使玉米进口数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止进口,国内生猪养殖数量将增加,随着饲料的需求量的增加,玉米和大豆价格就会回升。平常年份下,从9月份后饲养的生猪大量增加,一般一年中饲养的60%左右的肥猪是在春节前出栏的,现在饲养的肥猪比较多,而且肥猪吃得多,饲料消耗量大,因此每年这个季节资本都会炒作玉米和豆粕的,这已经形成了规律。炒作饲料原材料的大多数是规模养猪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在前段时间就已经储备了大量的饲料原料,他们是母猪饲养、饲料加工、肥猪饲养和屠宰销售一条龙生产,什么有利润就攻什么,现在炒作饲料原料,将前段时间购进的玉米赶快销售,更换即将上市的新玉米。前段时间炒作豆粕,现在又炒作玉米,我认为饲料原料的高价维持不了多久就会下跌的,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国,年均消费肉类总量约为8500万吨,平均每人年消费各种肉类是50多公斤。目前我国养殖业每年大约需要消耗掉豆粕7000多万吨,约合大豆8000多万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就承诺每年进口各个国家的农产品,主要是玉米、大豆等,这些饲料原料运到国内后,饲料价格必然下跌的,必然回归到正常价位上,高价饲料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现在在许多在价格周期上行阶段,猪价很难大起大落,很快就进入了南方地区制作腊肉、腊肠、火腿、香肠等最佳季节,猪肉消费量就可能大幅度增加,猪价也就进入一年中最高的价位。但是养猪人也要注意把握肥猪出栏的最佳时机,这两年猪价是非常诡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如去年春节前猪肉价格是前期高后期回落。现在养猪人面临猪价的不稳定性和饲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养猪人怎么办?现在影响猪价的因素非常多,因此我认为养猪人要注意肥猪达到出栏体重就要及时出栏,切忌不要压栏,不要渴望猪价能够大幅度涨价,现在每斤肥猪的生产成本在7.5—8.50元,虽然饲料价格涨价,但是每斤肥猪的生产成本很难超过9元,只要肥在价格高于10元就可以获得养殖利润,现在普通养殖场出栏一头300斤重的肥猪利润为1300—1600元,就是将饲料持续上涨的成本计算在内利润也已经超过1200元。影响猪价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中央猪肉储备的投放带来的影响,为了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当猪肉价格上涨过快过高时,达到了“一级预警”,政府就会出手调控市场猪价的;就会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和进口大量的低价猪肉来平抑市场猪肉价格。二是现在国内不缺乏肥猪,在今年9—10月份,许多养猪人大量囤积肥猪进行二次育肥,导致上市的肥猪大量减少,形成了肥猪上市的断档期,造成市场肥猪严重缺乏,猪价只有上涨的,没有下跌的,也就是说在近两个月的肥猪上市断档期内,国内积累了大量的肥猪等待出栏。现在肥猪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而消费量没有明显的增加,因此年底猪价大概率不会大涨,只能是今天涨五毛,明天跌八毛。三是今年各个行业不景气,消费者的购买力大幅度下降,今年大家的普遍感觉是物价不断上涨,而收入没有增加。造成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的原因是今年许多地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比较严重,一旦某地发生了疫情,这个地区将被封闭管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实行静默防控,造成人们没有办法外出工作,不上班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凡是发生疫情的地方经济是非常的萧条,商店关门,工厂停工,人们平常储备就比较少,月光族比较多,经过长时间的封闭,经济收入大幅度减少,普通百姓购买力大幅度下降,消费者就会抵制高价猪肉,那么猪肉就会形成有价无市,如果猪价继续上涨,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消费者就会减少或者停止购买消费高价猪肉,现在许多消费者已经转向消费价格稍低的肉鸡和鱼了,促进了肉鸡和鱼价格的上涨,有人说现在农贸市场卖猪肉的比买猪肉的人多,也就是说购买猪肉的消费者大量减少,过去农贸市场的猪肉摊位前是人头攒动,现在可以说是门可罗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饲料近期会涨价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饲料近期会涨价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