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公鸡饲料配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养公鸡饲料配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应该怎样喂好种公鸡?
养鸡场种公鸡挑选的优劣十分关键,它决定了养鸡场人工授精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养鸡场雏鸡品质的好坏,更影响着最终养鸡效益的实现,所以养殖户要掌握好科学选择种公鸡的技巧。
种公鸡配种前期饲养管理,21周龄开始公母混养分饲,这一阶段管理要点是确保稳定增重、肥瘦适中、使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鸡群全群称重,按体重的大、中、小分群,饲养时注意保持各鸡群的均匀度。混养后在自动喂料机食槽上加装鸡栅,供母鸡采食,使头部较大的公鸡不能采食母鸡料,公鸡的料桶高45~50cm,使母鸡吃不到公鸡料。
公鸡增重在23~25周龄时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睾丸和性器官在30周龄时发育成熟,因此各周龄体重应在饲养标准的范围内。体重太轻、营养不良,影响精液品质;体重过重,会使公鸡性欲下降,脚趾变形,不能正常交配,而且交配时会损伤母鸡。
喂同样的育雏、 育成饲料。转群后,采取平面饲养方式的鸡群可采用同栏饲养,分 槽饲喂;笼养鸡群则采用单笼饲养、单独饲喂。但不管何种伺养方 式,均应该饲喂公鸡专用料。
为了保证鸡群中适宜的公、母比例, 如有公鸡淘汰,则应随时补人新的公鸡。 种公鸡的体重控制是提高种用价值的保证。公鸡体重过大,脚趾容易变形或发生脚趾瘤而影响配种。公鸡体重过小,则不能适时 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后所产生的精液不但数量少,且质量差,种用 价值不高。
土种公鸡在育雏、育成阶段与母鸡分栏饲养,喂同样的育雏、 育成饲料。转群后,采取平面饲养方式的鸡群可采用同栏饲养,分 槽饲喂;笼养鸡群则采用单笼饲养、单独饲喂。但不管何种伺养方 式,均应该饲喂公鸡专用料。
为了保证鸡群中适宜的公、母比例, 如有公鸡淘汰,则应随时补人新的公鸡。 种公鸡的体重控制是提高种用价值的保证。公鸡体重过大,脚趾容易变形或发生脚趾瘤而影响配种。公鸡体重过小,则不能适时 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后所产生的精液不但数量少,且质量差,种用 价值不高。
因此,应严格控制公鸡的体重。种公鸡在育雏、育成阶 段应采取与母鸡相同的饲养管理方法,并坚持抽样称重,以保证其 具有较高的均匀度。 在产蛋期,除严格按照日喂料量饲喂公鸡外, 平养鸡群尚应注意防止公鸡偷吃母鸡饲料造成过肥,失去种用价值。
为有效控制公鸡的体重,产蛋期应每4周抽样称重1次,并根据体 重情况适时调整种公鸡的日喂料量,使实际体重一直保持在标准体 重的水平上。如果,每次抽样称重的结果都是公鸡体重比母鸡大 30%左右,也能表明公鸡的体重没有过大、过肥,而属于正常状态。
在种公鸡饲养过程中,要保证鸡群拥有合理的料位和水位,尤其在平养时育雏第1周是人工喂料、自由采食,这就要求工人喂料要均匀且同时给料,保证鸡群采食时间和采食量相同,从而同步发育。在采用限饲之后,布料速度要快且均匀。不管是槽式料线还是盘式料线都要根据鸡群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粒位。
整个饲养期,均须为种公鸡提供合适的饲喂面积,以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和福利。平养种公鸡时,6周龄以前种公鸡饲养密度以4只/米?为最佳,每栏鸡不超过500只;6-20周龄以3.5只1米2为最佳; 20周龄以后以3只1米为宜,每栏鸡不超过300只,否则密度较大、饲喂面积较小,再加上限饲会影响部分种公鸡采食,进而影响其生产性能。
如何配制土鸡饲料?
这个问题脑洞开的有点大了,怎么就能把土鸡和配制饲料联系在一起?如果让消费者看见了,会强化他们的一种认知---土鸡吃饲料=伪土鸡。
下面言归正传,我从几个维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1、 真土鸡的特点之一是自由采食,不吃饲料。如果你的出发点是养真土鸡,我建议你不要给鸡喂养饲料,诚信应该是每一个养鸡人都坚守的理念。
2、 如果你的初发点就是养殖伪土鸡,这样的饲养模式离不开饲料,但我不建议自己配制,直接采购商品饲料是最佳选择,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干。饲料生产是技术性很难的事,专业配方师+专业生产设备+大批量原料采购+专业质量监测体系+科学工艺,优势明显高于普通饲养场。
3、 对于养殖土鸡的人来说,精力应放在如何养好鸡和拓展销售渠道上面,养的再好,卖不出去或者说卖不上价格,最后也是失败。
总之,你要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要的是什么,然后做出正确选择。我们需要敬畏消费者,要清楚对于吃饲料的“土鸡”,消费者不会有买单的热情。
您要是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不要忘记点赞和关注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公鸡饲料配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公鸡饲料配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