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雏鸭选购购买雏鸭应到没有疫情且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鸭场购买,同时应详细了解产地的疫情和饲养管理情况,并对雏鸭实施检疫,经检疫合格者方可购买,运输到达本场后,应隔离饲养观察2周后才能混群饲养。雏鸭质量的优劣对雏鸭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2)饲养管理控制好环境温度和饲养密度适宜的饲养温度是提高育雏成活率和抗病力的重要条件。适时饮水和开食,一般先饮水后开食。保持鸭舍通风良好,肉鸭新陈代谢比较旺盛,鸭群密集,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分,以及粪便及潮湿垫料的发酵和腐败而产生的有害气体,可使鸭舍内空气受到污染。搞好环境卫生。
减少或避免应激,饲养员进出鸭舍要有次序,打扫卫生、清除粪便、加料等动作要轻。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杀灭肉鸭体内已携带病原菌,预防疾病发生。加强日常管理,根据肉鸭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认真做好鸭群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养殖档案,鸭场都应有肉鸭养殖过程的记录。
(3)营养调控严格控制饲料品质,饲料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肉鸭的生长速度及体质强弱。饲料加I的适宜程度对肉鸭的消化吸收影响很大。配制理想的蛋白质日粮,使日粮氨基酸达到平衡,可减少氮的排出量。使用绿色添加剂,在肉鸭的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又称活菌制剂),可改善饲料的利用率。
(4)规范使用药物 兽药是一种特殊商品,质量好坏凭感官是无法判断的,为保证兽药的质量,养殖业主应从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的合法生产企业和有GSP认证且持有新版《兽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采购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的兽药。最好同时向销售人员或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咨询了解所购兽药的作用、特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任何禁用药物;禁止滥用兽药;禁止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鸭群饮水中;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鸭群;禁止将没有“兽药添字”产品批准文号的兽药预混剂违规添加在饲料中使用;做到规范和安全用药。临床用药须凭执业兽医开具处方进行施药,做到规范和安全用药,并做好用药记录。上市前10天禁止使用任何药物,一定要严格执行休药期,确保肉鸭产品的质量安全。
(5)疫病预防要使肉鸭群 免受传染病的危害,兽医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疫病免疫程序,对肉鸭群进行适时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还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案。进人生产区的所有工作人员一律要经过严格消毒。鸭场大门口和主要路口要设置消毒池,鸭舍门口设脚踏消毒池,所有进出鸭场的车辆、人员、物品都应严格消毒。商品鸭出售,一旦出场绝不能返回,运鸭车辆不得进人生产区内。养鸭场易孳生蚊蝇等,要定时清除粪便、垫料和污水,消灭有害昆虫。病死鸭必须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 16548一 2006)规定做无害化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或造成疫病传播。排泄物以及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垫料等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做无害化处理。被病鸭污染过的圈舍、用具、设备、场地等须做彻底消毒。
标签: 肉鸭养殖技术要点 肉鸭养殖技术 肉鸭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