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论文

农村养殖畜牧网 每日行情 1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治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治霉菌毒素中毒?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论文

在高温高湿季节由于饲料贮藏保管不当,特别容易发生霉菌和腐败菌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饲料发霉、变质、腐烂,家禽食用后可引起中毒死亡。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论文

家禽常见的是曲霉菌病和黄曲霉毒素中毒,曲霉菌的病原主要是烟曲霉菌,它产生的孢子存在于稻草、饲料、地面、用具和空气中。这些霉菌孢子在环境中生活力很强,雏鸡、雏鸭出壳后接触到有霉菌孢子污染的饲料、垫草和污染的育雏室等便可能发生感染。一般在温度30度,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最适宜黄曲霉繁殖和生长,几乎所有的饲料饲草都可被黄曲霉污染并且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论文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有哪些?

幼禽对曲霉菌最容易感染,常呈现急性群发,雏禽放入被霉菌严重污染的育雏室或食入发霉的饲料后,48小时就开始发病,72小时就可死亡,雏禽5—9日龄是流行最高峰。如果在育雏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不恰当、饲养管理不好,雏禽的发病和死亡会更多,损失更严重。

如果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在0.2%以上时,家禽就可造成生长停滞和死亡,尤其是雏禽对黄曲霉毒素最敏感。家禽一旦中毒,毒素很难中和或排除,一般几天内死亡。

如何防治霉菌毒素中毒?

目前对霉菌病和黄曲霉毒素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对霉菌病可采用制霉菌素治疗,每100只雏禽用50万单位拌入饲料中喂,每天喂两次,连续喂2—3天。立即更换垫草和饲料,打扫和消毒育雏室,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以防继发感染,可在短期内降低发病和死亡。

发现家禽发霉饲料中毒立即更换饲料,这是最关键的防治措施,增加青饲料,少喂含脂肪的饲料,轻者一般不用药可自愈。

不要用发霉的垫草,育雏室要保持清洁、卫生和干燥,要经常更换垫草。

严禁用发霉饲料喂家禽。

更多更实用的养殖技术、饲料制作、种植技术,请关注老周说三农,咱们共同探讨。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霉菌毒素造成家禽某些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感染霉菌毒素的家禽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喘气、呼吸迫促、嗜睡、食欲废绝、发热、腹泻等。防治霉菌毒素中毒首先要创造一个不利于霉菌毒素生存的条件,饲料发生严重霉变要丢弃不用。

饲料消毒配方?

鸡场饲料的调整和消毒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机种,供大家参考:

  1.增加高能量、高蛋白饲料的比例当气温高于30℃时,种鸡为减少体增热采食量会相应减少。若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将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及产蛋性能,因此,需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增加高能量、高蛋白饲料的比例。

  2.增加抗应激的添加剂含量高温季节可在饲料中相应增加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添加比例。维生素C 可提高鸡体的抗应激能力,维生素E 有助于鸡达到最佳的免疫功能,提高鸡体的抵抗力。在饲料中添加电解质可弥补矿物质的不足,维持酸碱平衡,提高热应激时鸡的生产性能。也可以在饮水中添加氨基果维素。

  3.添加脱霉剂如果给鸡饲喂了发霉酸败、有毒或有刺激性的药物,往往会引起中毒。配制饲料时,严禁使用劣质原料,在雨季及湿度高的季节以及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饲料中应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危害鸡健康。建议使用霉易净或强效青蒿素。

  4.加强管理,减少应激

  夏季自然灾害严重,洪涝干旱时有发生,管理者应加强硬件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形成常规化管理,提高防暑降温措施的执行力,防止突发事件对鸡群带来伤害。

  5.抓好卫生防疫,预防疫病

  除了常规免疫和消毒工作外,鸡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5.1 疫苗免疫夏季温度较高,一些冻干苗在免疫过程中容易失效,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免疫时,应加冰块保存。

  5.2 控制蚊蝇,减少疫病传播夏季是寄生虫生长与繁殖的活跃季节,切断传播途径和消灭传染源是防疫的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卫生死角的消毒,定时清除鸡舍四周的杂草和污水,使用灭蚊蝇药物杀灭虫卵,预防蚊蝇滋生叮咬,尤其是预防库蠓叮咬传播住白细胞虫病。为防止蚊蝇,可在饲料里面加入驱蝇净或蝇立绝。

  5.3 及时清理鸡粪鸡粪堆积容易引起发酵,尤其是夏季细菌生长活跃期,鸡粪发酵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刺激种鸡的呼吸系统,引起应激。及时清理鸡粪可以减少呼吸道疾病。其效果主要表现在营养功效和疗效两大方面,包括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促进畜禽增长,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周期,提早出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畜禽肉品质;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存活率等。

饲料经过高温能杀灭霉菌毒素吗?

饲料经过高温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杀灭霉菌毒素,但并不是所有的霉菌毒素都能被完全消除。高温处理可以破坏部分霉菌毒素,但有些霉菌毒素可能具有较高的耐热性,无法通过高温处理完全消除。
一般来说,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大部分微生物和细菌,但对于某些霉菌和毒素就不一定有效了。例如,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非常耐热的霉菌毒素,高温处理可能无法完全消除。
因此,在饲料加工和处理过程中,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如选用优质的原料、控制饲料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等,以减少霉菌毒素的污染。同时,对于已经污染的饲料,应该进行有效的去毒处理,如使用吸附剂、化学处理等方法,以保障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

肯定是不能吃,那样对健康不利,人们食用了被霉菌侵染的花生、大米、食用油酱、面粉、玉米等,往往会引起体内重要脏器的损害,并可诱发癌症。为了阻止霉菌毒侵入人体,危害健康,对霉变的食物需用以下方法适当处理后才能食用。(1)如花生、豆类等发生霉变长毛,应及时拣除,不要让霉变的籽粒再扩大侵染。大量花生、豆类发生霉变,可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这样就能除去98%以上的毒素。(2)酱油发生霉变应先煮沸,然后再用多层纱布滤去白色膜状泡沫。(3)大米发霉主要发生在米糠层中,若能将米粒上的米糠尽可能除去,则可大大减小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据试验,淘米时用力搓洗两遍,便可除去67%的霉菌毒素。当大米被煮成粥或烧成饭时,又可除去约1/5的黄曲霉素。倘若在煮粥烧饭时加入少量食碱,解毒作用将更好。(4)如年糕、月饼发霉,因霉菌主要侵染其表层,一般只需将发霉部分切除或洗净即可食用。(5)玉米的霉变主要发生在胚部(玉米脐),只要把玉米粒放在水中搅拌,即可除去80%以上的毒素。(6)如果食油被霉菌污染,只要将油放在锅里加热,等锅内的油冒出青烟时,再加入炒菜需放的盐,此时锅内的油温可从120℃上升到180℃,半分钟后再倒入要炒的菜。用这种方法,可除去95%的霉菌毒素。但是,如发现霉变范围较大,霉菌及其毒素已侵入深层,那么就难以去除霉菌及其毒素,这样的食物也就不宜再食用了。

饲料霉菌什么意思?

饲料霉菌实际上是霉菌大量生长和繁殖的结果,而霉菌在饲料中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其中大部分属于温性型微生物,其中曲霉菌属适生长温度为30℃左右,青霉菌属为25℃左右,镰刀菌属为22℃左右。上述几种霉菌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相对湿度在80%以上。因此,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与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密切相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霉菌 研究进展 毒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