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肉羊疾病诊疗图鉴宝典在手,肉羊疾病诊疗不愁)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羊技术 289

近年随着养羊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养殖方式从散养向规模和集约养殖方向发展,与之相伴的羊病的发生发展也有所改变,以前危害严重的一些羊病通过综合防制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一些以往危害不严重的羊病又显得危害大了,伴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 又新出来了一些羊病。

为了更好的防治这些羊病,为养羊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我们推出《肉羊疾病诊疗图鉴》,该书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容易掌握。

肉羊疾病诊疗图鉴

肉羊普通病

瘤胃酸中毒

系瘤胃积食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急性碳水化合物过食、谷物过食、乳酸酸中毒、消化性酸中毒、酸性消化不良以及过食豆谷综合征等。

因过食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饲料,于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后引起的急性乳酸中毒病。

肉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肉羊疾病诊疗图鉴宝典在手,肉羊疾病诊疗不愁)


症状

一般在大量摄食谷物饲料后4~8h发病,病的发展很快。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和反刍废绝。触诊瘤胃胀软,体温正常或升高,心跳加快,眼球下陷,血液黏稠,尿量减少。

腹泻或排粪很少,有的出现蹄叶炎而跛行。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羊极度痛苦、呻吟、卧地昏迷而死亡。急性病例,常于4~6h内死亡,轻型病例可耐过,如病期延长亦多死亡。

剖检

两眼下陷,瘤胃内容物为粥状,酸性与恶臭;瘤胃黏膜脱落,有出血变黑区;皱胃黏膜出血;心肌扩张柔软;肝轻度瘀血,质地稍脆,病期长者有坏死灶。

诊断

依据过食谷物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确诊。必要时可抽取瘤胃液,测定 pH值,pH值通常为4左右。

预防

避免羊过食谷物饲料的各种机会,肥育场的羊或泌乳的奶羊增加精料要缓慢进行,一般应给予7~10d的适应期。已过食谷物后,可在食后4~6h内灌服土霉素0.3~0.4g或青霉素50万国际单位,可抑制产酸菌,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富含淀粉的谷物饲料,每日每头羊的饲喂量以不超过1kg为宜,并应分两次饲喂给。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每日饲喂给玉米粉的量达1.5kg时,其发病率几乎达100%。 因此,控制饲喂量就可防止该病的发生。

治疗

(1) 该病的治疗原则排除胃内容物,中和酸度,补充液体并结合其他对症疗法。若治疗及时,措施得力,常可收到显著疗效。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治疗。

(2) 瘤胃切开术疗法当瘤胃内容物很多,且导胃无法排出时,可采用瘤胃切开术。

肉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肉羊疾病诊疗图鉴宝典在手,肉羊疾病诊疗不愁)


肉羊传染病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或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上消化道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征。国际兽医局和我国都将本病列为发病必须报告的烈性传染病。

病原及流行状况

小反刍兽疫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对温度、酸碱及酒精、乙醚、甘油、去垢剂等敏感,大多数的化学灭活剂,如酚类、2%的氢氧化钠等作用24h可灭活病毒。1942年,本病在非洲西部的科特迪瓦首次发现,随后不断扩大蔓延,截至2004年国际上共有29个国家暴发该病。2007年我国在西藏首次发生,2013—2014年我国新疆、甘肃、西藏、 内蒙古等多个省区发生该病。

易感动物为山羊、绵羊、野山羊、长角羚以及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比绵羊更易感。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精液和胚胎传播,亦可通过哺乳传染给幼羔。流行 无年龄和季节性,多呈全面暴发流行或地方流行。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 4~6d,发病急,体温达 41°C以上,持续3~5d。起初病羊眼结膜充血肿 胀,眼、口和鼻腔分泌物增多,逐步由清亮变成脓性;口腔黏膜弥漫性溃疡和坏死。后期出现肺炎症状,呼吸困难并伴有咳嗽;水样腹泻并伴有难闻的恶臭气味,最后为血便, 脱水衰竭死亡。发病率90%以上,死亡率通常50%~80%,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

病理变化

结膜炎、口腔和鼻腔黏膜大面积糜烂坏死,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瘤胃、网胃和瓣胃很少出现病变,皱胃和肠管糜烂或出血,在盲肠和结肠接合处有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 马样条纹(不普遍发生);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并有坏死;呼吸道黏膜肿胀充血,肺部淤血甚至出血,表现支气管肺炎和肺尖肺炎病变。

肉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肉羊疾病诊疗图鉴宝典在手,肉羊疾病诊疗不愁)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注意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口蹄疫和蓝舌病相区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变主要为胸膜肺炎,而无 黏膜病变和腹泻症状;巴氏杆菌病以肺炎及呼吸道、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为主,无口腔及舌黏膜溃疡和坏死;口蹄疫口鼻黏膜、蹄部和乳房处皮肤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无腹泻和肺炎症状;蓝舌病由库蠓等吸血昆虫传播,多发生于库蠓活动的夏季和早秋,在乳房和蹄冠出现炎症但无水疱病变,而小反刍兽疫无季节性且无蹄部病变。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抗体检测用竞争ELISA法检测,病毒检测用RT-PCR或病毒分离培养方法。

防控措施

(1) 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目前临床使用的疫苗为小反刍兽疫病毒弱毒疫苗,免疫保护期达2年以上,能交叉保护各个群毒株的攻击感染,但热稳定性差,运输和注射时应特别注意。

(2) 发生疫情后,立即启动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响应机制,按规定依法执行隔离、封锁、扑杀、消毒和紧急免疫等措施,力求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消灭,避免疫情扩散,将损 失降到最低。

肉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肉羊疾病诊疗图鉴宝典在手,肉羊疾病诊疗不愁)


肉羊寄生虫病

多头蚴病(脑包虫病,晕倒病)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或晕倒病(Sturdy,gid),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农区也不少见。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及山羊,绵羊比山羊更为多见。因为多头蚴又称脑包虫,故所引起的疾病又称为脑包虫病。

病原及其形态特征

病原为多头蚴。多头蚴是犬多头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幼虫,外形为囊状,多寄生在羊的脑子里,有时也可寄生于椎管内。长成的多头蚴呈囊状,白色,外部包以薄膜,内部充满透明液体,直径可达5cm以上。薄膜的内壁有许多头节(原头蚴),数目可达100~250个,呈白色颗粒状。直径为2~3mm,每一个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和一个额嘴,上有两排小钩。

生活史

犬(或其他肉食兽)多头绦虫的卵或含卵体节,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健羊随食物或饮水吞入虫卵以后,即受到感染。卵内的六钩蚴,在羊的肠管中逸出,并穿透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顺血流而达到身体各部。只有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良好,进到其他各部的不久即死亡;六钩蚴进入脑以后慢慢发育成多头蚴,在脑或脊髓的表面经过7~8个月,长成豌豆至鸡蛋大的幼虫囊,数目由1个到数个不等,多的可达到30个。

症状

羊的多头蚴病临床表现多呈慢性和急性型。感染初期由于病原体转入脑部,引起局部发炎,病羊显出脑膜炎或脑炎症状,此时病羊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有时强烈兴奋,有时沉郁,离群落后,长时间躺卧,部分病羊在5~7d内因急性脑膜炎而死亡。耐过急性不死的病羊转为慢性,在一定时期内不显症状,在此期间多头蚴继续发育长大,大约在6~8周内患羊呈现视神经乳头瘀血。再经2~6个月,病羊精神沉郁,停止采食,因寄生部位的不同表现出下列各种症状。

诊断

因该病患羊表现出一系列特异神经症状,容易确诊。但应注意与莫尼茨绦虫病、羊鼻蝇蛆病及其他脑病的神经症状相区别,这些病不会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等现象。当颅骨因受压迫变软时,可以用手按压出多头蚴存在的部位,柔软部位存在于所转圆圈的内侧。有时可发现柔软部对侧的肌内或腿发生麻痹。一般的寄生部位是向左转在左侧,向右转在右侧,抬头运动在大脑前部,低头运动可能在小脑部。如果寄生在颅后窝,将眼蒙住,便跌倒在地,若一直蒙住眼睛,就不能站起来。

预防

(1) 防止犬感染绦虫。应把死于该病的羊头深埋,或用火烧处理。避免被犬食用,这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2) 每年给犬用5~10mg/kg体重的吡喹酮进行驱绦虫工作。驱虫后的犬粪深埋处理,是防止羊只感染的有效方法。

治疗

(1) 肉用羊应在身体情况良好时进行屠杀。

(2) 采用手术疗法。如寄生于脑的表面,触诊时寄生部位的头骨软化,可用外科手术取出。但如部位难以确定,或存在于脑部较深处时,手术结果不良。经过手术得到痊愈的,往往都是部位确定,存在于浅部,以及营养较好的幼羊。

(3) 采用药物疗法。药物治疗可用吡喹酮,病羊按50mg/kg 体重连用5d;或按70mg/kg体重连用3d。早期治疗可取得 80%左右的疗效。

肉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肉羊疾病诊疗图鉴宝典在手,肉羊疾病诊疗不愁)


疾病防治的三大措施

1 . 控制传染来源

(1) 防止外来疫病的侵入。有条件的地方应坚持“自繁自养”,以减少疫病的传入。 必须引入羊时,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外引进,只能从非疫区购买。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羊。新购入的羊只需进入隔离饲养,观察1个月后,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2) 经常检查羊群疫情,加强羊群检疫工作,注意查明、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对有些传染病如布氏杆菌病应定期进行检疫。对所查出的病羊或可疑羊,根据情况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或扑杀。

(3) 一旦发生传染病要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立即隔离病羊、可疑羊,派专人饲养管理,固定用具,并加强消毒工作,防止疫病蔓延。

肉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肉羊疾病诊疗图鉴宝典在手,肉羊疾病诊疗不愁)


2 . 切断传染途径

(1) 做好日常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对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杀虫、灭鼠; 对不明死因的羊只严禁随意剥皮吃肉或任意丢弃,应采用焚烧、深埋等方式处理。

(2) 当发生经消化道传染的疫病时,主要是停止使用已污染的草料、饮水、牧场及饲养管理用具,禁止病羊与健康羊共同使用一个水源、牧场或同槽饲养。

当发生呼吸道传染的疫病时,应单独饲养,并注意栏舍的通风干燥。当发生经创口感染的传染病时,主要防止羊只发生创伤,有外伤应及时治疗。

对寄生虫病,应尽量避免中间宿主与羊只接触,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的活动。另外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病羊的粪便、排泄物、尸体等所有可能传播病原的物质进行严格处理。

本文内容节选自

《肉羊疾病诊疗图鉴》

肉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肉羊疾病诊疗图鉴宝典在手,肉羊疾病诊疗不愁)


主编|马利青

责任编辑|闫庆健 陶莲

封面设计|孙宝林 田静

原创|海燕、陈莹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该图谱立足于广大的养羊场,种羊场和农户,题材来自养羊第一线。内容涉及羊病预防的一般原则,厂址的选择及建筑要求,肉羊易发传染类疾病(包括重大传染病,梭菌类,疱疹类,流产类,腹泻类,肺部疾病和其他类疾病),寄生虫类疾病(包括寄生虫防治新技术,绦虫病,吸虫病,蝇蛆病,线虫病和原虫类疾病),常见普通病(包括产科类,内科类,代谢类)和羔羊疾病的病原或病因、临床症状,典型病例图片,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和诊疗注意事项等方面。

这些内容对临诊兽医工作者和饲养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应当掌 握的,其中,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更为重要,是每个疾病诊疗的重点。典型症状包括对疾病诊断有帮助的一些较重要的症状和眼观病理变化,图片也都是比较典型的,能够说明问题。因此,本书的特点是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容易掌握。

标签: 肉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肉羊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肉羊常见病及治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