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时令进补时节,人们开始食用一些益气驱寒的食物,羊肉绝对是餐桌上一道经典佳肴,鲜香的羊汤锅、美味的涮羊肉、滋滋响的羊肉串,激发着味蕾。羊肉虽好吃,但是要警惕被布鲁氏菌感染,以免引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
什么是布病?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侵害动物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以前,布病主要在牧区流行,随着经济、养殖业和交通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开始出现病例,布病不再是牧区专属。我国流行的布鲁氏菌种类有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以羊布鲁氏菌最为常见。羊型和猪型布鲁氏菌病大多症状较重,牛布鲁氏菌病症状较轻。
人如果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病畜,就非常容易感染这种病菌,病畜乳、肉、内脏、皮毛等都会成为传播媒介。病菌通过人体的黏膜或皮肤创口入侵;也会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不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人被布鲁氏菌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周,平均2周,也有少数患者潜伏数月或1年以上才发病。急性期病程在6个月以内,会出现反复发热的症状,所以,布病又称“波浪热”;还会有多汗、乏力、厌食、肌肉和关节疼痛症状,肝、脾及淋巴结等其他器官也可能受累。发展到慢性期后,除了持续或间断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疼痛,还会有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能造成劳动能力低下或丧失劳动能力,因此布病还被称为“懒汉病”,“蔫巴病”。
布病是可以预防的。购买牛羊肉时,注意看是否经过检疫。处理生牛羊肉或内脏、未经消毒的皮毛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在食用时,生熟分开,肉烹饪熟透再食用,不喝现挤、未经消毒处理的牛羊奶。
布鲁氏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布鲁氏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从事家畜饲养、屠宰、畜产品收购运输加工者、兽医及检疫员,在与牛羊等家畜密切接触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乳胶手套等防护物品;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加强职业防护。
布病也是可以治愈的。感染布病后,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到疾控中心或医院就诊,若耽误最佳治疗期,拖成慢性病,后果很严重。普通感冒、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也会有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但是若近期接触过家畜,则需要警惕布鲁氏菌。
来源: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资讯
编辑:严益章(见习)
审核:马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