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的疾病与防治(猪的常见疾病的防治)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316

一、猪传染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

此两种病都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发生于秋冬季寒冷季节,各种猪只易感染,根据年龄不同死亡率相差很大。

1、临床症状:潜伏期短,发病迅速,蔓延速度快,2--3日内可以蔓延全群,发病猪突然出现急性水样下痢,初期呈喷射状排出,间有呕吐,病猪脱水明显,体重迅速减轻,15日龄前仔猪圈舍内死亡严重,哺乳母猪采食量减少或停食,食欲下降或停降,2--3日粪便逐渐变稠,一周左右康复。

2、治疗:发病猪只首先停食,补水和电解质及葡萄糖以防脱水,小猪可用抗生素药物防止继续感染,加强保温和消毒工作。

3、预防:9--11月份用猪流行性胃肠炎和腹泻疫苗接种,接种15天即可产生免疫力。

二、猪瘟

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只均可发生,四季流行。有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仍是威胁我国养殖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2、临床症状:①急性:突然发病,体温升高41℃以上,精神极度沉郁,伏卧嗜睡,怕冷,眼结膜初期发红,后期苍白,眼角常有眼屎,排球状干粪,死亡快,最急性在表现症状突然死亡。②亚急性:症状同急性,体温时低时高,耳尖、外阴、包皮、腹下及四肢内侧呈现紫红色出血斑,病猪逐渐消瘦死亡;③慢性病程长达一个月,体温变化较大,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逐渐消瘦,贫血、便秘腹泻交替发生,皮肤有出血斑和坏死症,部分猪可耐过,形成僵猪;④温和型: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不明显,间断性出现,精神不佳,粪便下痢,生长缓慢,多数会耐过,但会成为病毒的传染源。

3、预防: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加强二次免疫。

4、非洲猪瘟发病急,死亡快。而且尚没有效疫苗。

三、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性肺炎

本病为呼吸道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性胸膜炎和 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

1、临床症状:感染猪突然发病,体温41℃以上,精神沉郁,初期有轻微的腹泻和呕吐,后期出现呼吸困难,耳、鼻、四肢皮肤出现蓝紫色和暗红色,急性死亡率达80%以上,个别猪可引发关节炎,心内膜等。

2、治疗:使用磺胺和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此病,但愈后的猪仍会长期带菌感染其它猪只,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林呵霉素、土霉素、新霉素等屿增效磺胺配合。

3、预防:此病多发于秋末春初寒冷季节,断奶后到四个月龄以前的仔猪多发。

四、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有四种特征:败血症、脑膜炎、化胺性淋巴结炎乃关节炎,其中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死亡率较高。

1、临床症状:①败血症:最急性常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多数体温常达41.5℃以上。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结膜发绀、突然倒地、抽搐死亡、体表呈红紫色,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液体,体表呈暗红色班块,部分猪出现跛行。②脑膜炎型:多见于小猪,体温突然升高40.5--42.5℃,不食,偶有鼻液,后间断出现神经症状,后躯麻鼻侧卧于地,四肢呈泳状划动,部分猪关节肿大。③节关炎型;以关节炎肿胀为主要特征,甚至不起作用,病程长达2--3周以上。④化浓性淋巴结炎,多见于下额淋巴结的浓肿:脓肿逐渐变软,破、溃流出浓计后愈后,病程2--5周。

2、防治:防治可做疫苗,预防或用抗菌素和磺胺药物,同时加强卫生消毒和管理工作。

3、治疗:常用药物;抗菌素类有新霉素,林呵霉素、甲砜霉素等及磺胺类药物配合治疗疗效较好。

五、猪伪狂犬病:

1、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特征为成年猪隐性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脑脊髓炎(神经症)和败血症(发热);最后死亡。

本病主要通过与病猪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通过配种,哺乳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感染胎儿。

1、临床症状: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常常突然突然发病,高热、不食、呕吐、腹泻,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前冲、后退、转圈),全身肌肉痉挛,倒地应仰,抽搐,四肢划动,病程消失出现后肢麻痹,妊娠母猪流产(妊娠早期感染)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多在2--3天内死亡,死亡率能达50%,成年猪感染后的症状轻微,有时可贴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症状,一般性体温升高,采食下降,4--5天可自然恢复。

2、病理:缺少肉眼病疫:主要是脑部变化(点状出血、水肿),死胎内脏凝固性坏死,口鼻点状出血或溃疡。

3、防治: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

免疫:育肥猪、断奶后肌注1次,1毫升

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1次,2毫升

种公猪:2次/年,2毫升

标签: 猪常见的疾病与防治 猪常见的疾病及治疗方案 猪的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