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户通常都知道,对虾养殖有三大痛点:“白便”、“空肠空胃”和“偷死”(死虾肝胰腺萎缩、壳肉分离)。目前“偷死”已成危害养虾业的头号杀手,而“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阶段,为“偷死”亮起了红灯,所以防控“白便”能有效遏制后期的“空肠空胃”以及“偷死”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对虾白便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肠壁细胞增生、粘膜上皮畸变脱落、肠道逐渐发空变白、肝胰腺体萎缩。脱落的腺管上皮、肠道黏膜上皮和增生细胞随粪便排出,形成“白便”附着在料台上或者漂浮于水面。“白便”外观细长呈白色,如棉线、有粘性、严重时成片漂在水面、有恶臭味。初始阶段对虾摄食正常,甚至出现暴食,但很快随着病情加重,出现空胃、趴边或偷死。
目前“偷死”已成危害养虾业的头号杀手,可以说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阶段,为“偷死”亮起了红灯,所以我们预防白便治疗白便最能有效遏制后期的“空肠空胃”,以及“偷死”造成的巨大损失。
总体而言,想要减少偷死的发生率,必先解决“白便”。
白便的危害
1、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
2、消化吸收差,饲料利用率低,间接影响水质;
3、若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演变为空肠空胃,甚至恶化为大面积偷死,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预防“白便”的发生
白便通常是由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于对虾肠道和肝胰腺所导致的慢性病变。因此,应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手段,有效防控对虾白便的发生。要全面有效控制南美白对虾的“白便”、空肠、空胃,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1、虾苗选择:挑选品种优、健康度好的虾苗。
2、勤改底勤调水:定期改底调水,投料高峰期每间隔一个星期改底一次,严格控制养殖水体氨氮、亚盐、硫化氢、弧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3、保持水体藻相平衡:注意补菌和培养有益藻类,抑制蓝藻等有害藻类的过量繁殖,保持水体稳定性。
4、合理投喂优质饲料:选择优质饲料,注意储藏防潮防霉,合理投喂。
5、精心管理:平时多巡塘多观察,除了观察吃料情况,也要仔细观察虾的肠道、肝胰腺变化,如果出现粪便异常如长而不散或大小头、断肠、空胃、肠炎、肝胰腺发红肿大,极有可能是“白便的前兆,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6、平时在投喂过程中可以添加保肝护肝的胆汁酸。胆汁酸是动物体内一种内源性活性物质,能够促进肝胰腺的排毒,使体内的毒素、霉菌毒素、重金属离子随着胆汁排出体外,修复肝脏损伤,恢复肝脏功能,提高对虾免疫力。
处理建议
由于白便引发的因素较为复杂,在养殖的过程中,对于诱发因素不容易区分,处理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发现白便首先是要控制饲料的用量,若属于虾吃料正常,减半投料(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一般内服早晚2餐,若属于虾吃料慢,情况严重,先停料1-2天,在停料的这两天内,可以使用“幸福100”、“胆汁酸”进行外泼1-2次。刚发现白便前3-4天,可以使用不耗氧的有益菌进行水质调控保持水体稳定,对于底质差的池塘,在有太阳的上午可以进行底质改良,视情况连续使用1-2次,老塘,长时间未改底的对虾土塘在改底的过程中需谨慎操作。
内服:若对虾处于白便的前期,可以通过浸泡后的粗蛋白饲料和加量内服“胆汁酸”进行处理,配合使用“幸福100”合理搭配进行拌料投喂,在这基础上,加强夜间溶氧的管理,可以通过泼洒开启增氧机提高溶氧,晚上入夜前可以进行增氧。
在处理措施中,前期处理效果较好,到了晚期处理效果很差,往往只能排塘或者捕捞上市。故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
文章来源于网络!
标签: 对虾白便症状 对虾白便是什么原因 对虾白便的预防和治疗 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