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鱼 Opsariichthys bidens
生物学特征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无
口须,下颌前端有一显著突起与上颌中部凹陷相对,眼较小。鳞细密,侧线在胸鳍上方,沿体侧下部向后延伸,于臀鳍之后逐渐回升到尾柄中部。臀鳍发达,尾鳍深叉,背鳍短小。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10~14条浅蓝色垂直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橙黄色。
野外状况 无危
马口鱼对环境有一定要求但不高,遍布中国各大河流、水库。
罕见程度 低
常见的游钓鱼类,除西藏、新疆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广,数量大。
饲养难度 一般
马口鱼有一定环境适应能力,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用一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30℃以下,要出状态需要足够强的光照和水流,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杂食性,从米饭到小鱼来者不拒,也容易接受各种饲料。值得注意的是,饵料对其发色的影响不如光照和水流大,为了发色不必刻意追求增色饲料。马口鱼有较强的食鱼性和吞噬力,不要和小鱼混养。
长鳍马口 Opsariichthys evolans
生物学特征
条纹密度比较不均匀,前密后疏,身体瘦削,头部比
较尖,发情顶点雄鱼胸鳍超过腹鳍起点。
野外状况 无危
长鳍马口是一个分布广、有一定适应力的物种,野外种群庞大,不过近些年在各地河流被污染破坏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种群有所下降
罕见程度 低
一个出名且美丽的物种,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高,一直是水族市场上的明星之一。
饲养难度 一般
长鳍马口是体质中等的类,相比较宽鳍,长鳍马口对水中的废物更为敏感。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8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30℃以下,要出状态需要足够强的光照和水流,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杂食性,可以很好地接受绝大部分饵料,吃各种水生小生物以及食物碎屑,一般长度为10~15厘米。有弱食鱼性,不建议同太小的鱼混养。
长鳍马口Opsariichthys evolans
参考:
1.摘自《中国原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