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一文读懂鱼类脂肪肝成因防治及相关思考)

农村养殖畜牧网 水产养殖 282

中国水产频道综合整理报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薛敏博士曾经说过:“加州鲈是先天性脂肪肝患者”。鱼类脂肪肝,更准确地说, 是一种以超过鱼类正常肝脂含量的过量肝脂积累为特征的生理性现象以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统称。

鱼类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一文读懂鱼类脂肪肝成因防治及相关思考)

加州鲈花肝(图片来源:龙昌亮哥)

鱼类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一文读懂鱼类脂肪肝成因防治及相关思考)

加州鲈肝脏发白(图片来源:龙昌亮哥)

近年来,水产养殖集约化工艺逐步深化,随之产生的由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非寄生性鱼病的病情日趋严重,尤其是由于饵料营养失衡,强化投饵、饵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乱用药和滥用药,造成鱼类肝、肾、脾损害及其综合症肆虐,并继发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诊治困难。

这类疾病中,最主要的是肝损害和肝病及肝性综合症,它已经成为鱼类养殖对象的严重疾病。在集约化养殖中一旦发生肝损害以及肝性综合症等病,往往是大规模和全面性的。虽然这样的疾病无传染性,但它的危害和后果远远地超过传染性疾病。笔者将近几年危害鱼类养殖最严重的鱼类脂肪肝病及其诊治方法做一粗浅的探讨,供养殖者参考,期望对这类疾病引起足够重视。

01 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病鱼类无明显的体表症状,仅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饵料利用率低等不易察觉的现象,死亡很少。病理解剖见肝脏表面有脂肪组织块积累,或肠管表面脂肪覆盖明显。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组织空泡化,细胞核偏位,细胞体积增大,肝组织淤血。

02 脂肪肝的成因

当前养殖鱼类的所谓“脂肪肝”,决不是一个单纯的营养或者饲料的问题,而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并且包含人类意志和自然规律深刻矛盾的复杂问题。养殖鱼类脂肪肝的成因可以分为以下5个方面:

1、营养与饲料的因素

不平衡的营养元素搭配或者质量低劣的饲料是导致绝大部分养殖鱼类脂肪肝发生的首要因素。根据其诱发脂肪肝的原理不同,又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过高的能量摄入;必须营养素缺乏;外源性与内源性的过氧化;饲料毒素的影响。

2、环境因素

养殖水体环境对养殖鱼类脂肪肝的发生有诱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的污染。

3、生理因素

鱼类自身的天然生理因素和行为习性也与能量代谢息息相关,不同的生理状况对机体的能量利用和肝脏脂肪沉积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鱼龄和性别是影响鱼类肝脏脂肪沉积的重要影响因子。

4、物种因素

不同的鱼类对饲料营养素和能量的响应不同、对毒素和环境的耐受性不同,造成不同鱼种对于诱发脂肪肝的因素的敏感度和耐受度也有很大差别。

5、遗传与突变因素

相关的实验室研究表明,在某些基因出现突变或者缺失后,鱼类就会出现典型的脂肪肝症状。

03 危害对象

因导致肝损害的原因涉及到营养、饵料、药物、毒物等多方面因素,故患脂肪肝的概率很大,集约化养殖鱼类都有发生,尤其是在放养密度高、生长快的条件下更易发生。

脂肪肝病的发生率大致为:温室养鱼>流水养鱼>网箱养鱼>池塘精养>粗养。

04 检验与诊断

由于鱼类患脂肪肝时症状表现不明显,不易被养殖者注意。只有经过仔细检查才会发现。由某些药物、毒物引起的脂肪肝,有继续恶变为肝淤血、肝血肿、肝腹水、肝硬化、肝癌及肝性综合症的可能。

因此,在脂肪肝阶段及时、准确地加以诊断,并采取控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对脂肪肝的诊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生长检测与摄食观测

当发现养殖对象生长速度下降、食欲减退、饵料利用率低、日粮减少等变化时,就要注意是否发生了脂肪肝,并采样作病理学检验。

2. 病理检验解剖病鱼

剖开腹腔,肝、脾、胰、肠等器官被脂肪粘连在一起,肝色异常,由粉红色变成黄褐色,肝严重充血,肝组织脆弱弹性差。胆囊异常,体积较正常大一倍左右,颜色较淡。肝表层有脂肪层覆盖。

05 对待脂肪肝的正确态度

对待养殖鱼类脂肪肝现象的正确态度:

1、脂肪肝并不完全是病症;

2、不能苛求在当前简单解决脂肪肝。

06 防治方法

1. 饵料要新鲜

一定要用鲜活料或人工配合饵料,不要使用鲜度较差或腐败的饵料。

2. 科学投饵

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投喂,保证饵料在1.5小时~2小时内吃完,未吃完的残饵及时清除。

3. 科学用药

不乱用药或滥用药,不提倡将药物添加到饵料中长期使用,提倡科学用药。

4. 添加维生素

饵料中应添加一些有利于脂肪代谢的物质,如VB、VE、氯化胆碱等。

5. 调整饵料配方

控制脂肪肝发展,关键是大幅度调整饵料配方。及时调整VE、VB、VC、氯化胆碱的配比,并且添加足量的鱼粉、骨粉、豆饼等,基本上可克服氨基酸不平衡的弊端。脂肪添加量一般为3%~5%,因脂肪易氧化,使用时再添加。饵料中要添加适量的钙、磷、铁、钾、铜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添加量一般为2%~3%,鱼粉和骨粉中含大量矿物质,添加后可满足鱼类的需要。要保持饵料的清洁无污染。

6. 调节水质

要及时更换池水,保持水体理化因子指标正常,尽量使用物理方法改良水质。效果较好且价格便宜的当选沸石粉,全池泼洒(100~150)×10-6,可较好吸附水中毒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毒素对鱼类肝脏的侵袭。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必要时,饵料中掺拌些护肝素类的营养药剂。

07 结语

养殖鱼类的脂肪肝现象是机体受到多因素共同作用后的表观体现,类似于当前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都市人群的代谢综合征。养殖鱼类脂肪肝的产生背景复杂多变,并伴随着人类意志与自然规律发生冲突的深刻矛盾。

尽管在短期内很难解决养殖鱼类的脂肪肝问题,但是从长远看,从推广环保理念、 改善水体质量、 更深入地了解鱼类代谢机制各方面入手,形成绿色养殖模式、 研发绿色环保饲料、建设绿色水产产业链,才是缓解和预防养殖鱼类脂肪肝的正确方向。(本文综合整理自【水产学报(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杜震宇教授)、中国水产(ID:fishery1958)】,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或wx@fishfirst.cn。)

标签: 鱼类脂肪肝的主要因素 引起鱼类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鱼类脂肪肝怎么治疗 脂肪肝 鱼类 一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