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子宫脱出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病,经常发生在母牛产后数小时至24 h之内,多发于经产母畜。子宫脱出是指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和阴道等全部脱出于阴门之外,子宫体上子叶的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并伴随有淤血和水肿,同时子宫粘膜干燥,发生破裂及出血,导致大出血的发生。此时母牛表现为贫血症状、虚弱、进而颤抖。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发生死亡。子宫脱出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子宫肌紧张性减低迟缓和外力作用引起的。
牛
1、引起肉牛子宫脱出的因素
1.1 品种
近年来,为了提高肉牛的日增重和牛肉品质,通过引入外来品种对当地的黄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提高了犊牛的初生重,但是由于杂交牛胎儿过大,不利于自然分娩,在助产的过程中通过外力的作用加大了肉牛子宫脱出的风险。
1.2 胎次
初产牛较少发生子宫脱出,经产牛一般4~6胎容易发生。
1.3 营养因素
饲料种类单一,营养差,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K的缺乏会导致子宫脱出的发生,因此从怀孕开始在母牛饲料中添加壮骨肽。
1.4 饲养管理不当
母牛长期处于拴系状态,缺乏运动,助产时用力过大等。
牛
2、临床症状
牛子宫脱出分为两种类型,即为子宫部分脱出和子宫全部脱出。子宫部分脱出是指部分子宫体脱出到阴门之外,子宫全部脱出是指子宫体和产道全部脱出。
子宫部分脱出母牛的临床表现为焦躁不安,减食,努责,发现子宫角套于子宫颈和阴道内。子宫全部脱出分为3种类型:轻症、重症和危症。
轻症临床表现为:子宫脱出的初期颜色为鲜红的玫瑰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变为暗红色,出现水肿症状。
重症临床表现为:子宫表面呈现紫红色,牛只精神倦息,食欲减退,卧地不起,舌苔淡白。
危症临床表现为:子宫严重肿胀,呈现紫红色,长期卧地不起,食欲废绝,舌苔苦白。
3、综合治疗
3.1 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在子宫脱出之后,需要用止血敏、维生素K3进行注射止血,对大血管进行包扎,用生理盐水冲洗上面的黏着物,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另外,用42℃温水冲洗2~3次,子宫表面涂抹青霉素粉,用手掌心托住将子宫送到腹腔中,用手掌部位轻轻按压子宫,使子宫复位。采用结节缝合的方法,缝合5~9针,上面致密,下面疏松, 缝合完之后,每天观察缝合部位情况,一般1周左右,没有异常,即可拆除缝线。
3.2 西药治疗
给病牛饲喂适宜的淡盐水和适当的精料,肌肉注射链霉素和青霉素,每天2次,连续5天左右即可恢复。如果是重症的牛只,肌肉注射链霉素和青霉索之后,还需要静脉注射氯化钠,5%碳酸氢钠和维生素C50mL,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感染。
牛
3.3 中药辅助治疗
通过灌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即白术50 g、党参100 g、黄芪100 g、当归100 g、陈皮40 g、柴胡25 g、炙草15 g、蜜升麻50 g、益母草50 g、高良姜15 g,煎汤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1个星期,效果会有明显好转。也可以通过胶艾四物汤,即取50 g熟地、40 g艾叶炭、40 g阿胶、40 g白芍、20 g川芎、40 g秦归,加水煎煮后一次性给病牛灌服,能达到养血敛阴、行气活血、补血活血、滋补阴血、温暖子宫的目的。
3.4 加强母牛饲养管理
加强经产母牛的饲养管理,临产前,将待产母牛转入产房,产房要清洁干燥,专人管理。增加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同时为了避免产后子宫脱出,产前1周注射25%葡萄糖和10%葡萄糖酸钙各500 mL,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促进子宫收缩。在分娩的时候,尽量白然分娩,确实需要助产时,要小心细致耐心,避免损伤产道。产后要喂母牛红糖水,补充水分和糖类。产后24 小时之内要安排专人看护,观察是否有产道出血、努责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为了减少母牛子宫脱出产科病的发生,在选择杂交改良的时候,尽可能本品种之间交配或者是使用本品种之间的冻精细管,避免初生胎儿过大的问题,同时也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加母牛的运动量,定期牵引运动,补充多种类型的饲料,避免饲料种类单一,营养不全面,同时要定期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产后1~2周要加强护理,观察母牛的恶露排出情况以及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我是胜群养殖大讲堂,关注我,有更多养殖知识与你分享。
标签: 母牛难产要怎样处理 母牛难产的原因及常用的救助方法 母牛难产前征兆 母牛 难产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