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热性、高度致死性的一种猪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病,也是严重危害国内外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之一。目前已由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称已经消灭猪瘟,但我国尚未消灭,程散发和局部爆发的态势。

猪瘟病毒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国际上将猪瘟分为3个基因群(Ⅰ、Ⅱ、Ⅲ),10个基因亚群,目前我国主要流行群为基因Ⅱ群,占74.66%,基因Ⅰ群只占25.34%。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间存在一定的抗原性差异。强毒株引起急性、致死性感染;中等毒力株引起温和型和无症状持续性感染,以繁殖障碍,胚胎和仔猪受害为特征。猪瘟的发病没有季节性差异,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染源的不间断或间歇排毒,造成了易感猪的感染。有研究证实,猪瘟低毒力株感染妊娠母猪时,可使母猪持续带毒500天以上,成为种群中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的根源,持续带毒猪所产后代仔猪猪瘟阳性率达到50%-100%,且多为死胎或产弱仔。
猪瘟在流行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流行范围广,流行规模小局部散发。自2007年猪瘟强制免疫以后,猪瘟的大规模爆发的趋势受到有效的控制,但在养殖规模中小地区,养殖管理、生物安全措施欠缺的地区还存在着猪瘟的潜伏、流行和传播;第二,发病日龄趋小,亚临床症状持续感染。据统计,我国79%的猪瘟感染发病猪群多在90日龄以下,特别是2-10日龄的哺乳仔猪和断奶至60日龄的保育猪,育肥猪和种猪发病较少,同时症状不明显或者症状较为温和造成猪瘟的持续排毒,以及生产性状的下降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第三,混合感染严重。临床上,猪瘟与其它病毒病、细菌病混合感染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等混合感染。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物安全以及各疫病的防控管理,制订好、落实好相应的管理、操作规范。
猪瘟的治疗:黄连解毒散500g拌料300斤,板青颗粒100g兑水400斤,解热舒100g兑水400斤。
疫苗及免疫程序:
1、种类:猪瘟兔化弱毒苗、猪瘟细胞苗、猪瘟淋脾苗
2、免疫程序:仔猪20日龄免疫一次,60日龄免疫一次(持续性猪瘟可在仔猪产下来后采取超前免疫,1-2小时后再吃初乳,70日龄再免疫一次)
母猪:半年加强一次免疫,配种前25天免疫一次。
标签: 猪瘟的防控 猪瘟防疫措施方法 猪瘟防控技术 猪瘟 防控 养殖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