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333

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陈宏 四川省会理县农业农村局(615100)

一、良繁品种选择是关键

为达到最佳养殖效益,养殖者应以市场为导向,并结合地方实际确定适宜养殖的品种,原则上应满足“生长速度快、耗料量小(料肉比高)、瘦肉率高、抗病力强、综合生产性能良好”等几大先决条件,这是当前养殖创收的基础性保障。当前农区可选择的品种较多,经实践验证增收效益较好的外种良种瘦肉型猪包括“大约克夏(Yorkshire)、外中长白猪(Landrace)、杜洛克猪(Duroc)、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等,国内良种猪包括“三江白猪、湖北白猪、苏太猪、藏香猪”等。另外,我国良种猪选育专门化品系向培育合成系配套生产杂优商品猪转变,目前已攻克了“瘦肉猪良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课题”,培育出4个合成母系和两个配套父系,其杂交后代商品猪是现代养殖水平较高的规模养猪场(户)理想的选择。商品育成猪优选技术要点:外观检查无遗传基因缺陷,骨骼、肌肉、被毛发育良好,总体健康度、整齐度良好,具有最大初生重;屠宰后胴体瘦肉率达56%以上,肩部、胸腰结合部、腰荐结合处三点平均膘厚不超过3cm,体长大于腰围15cm以上,且眼肌面积为28c㎡以上,这类猪种是当前优先选择的瘦肉型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二、培育健康度和整齐度良好的育成猪群

1)合理限密分群饲养是规模养猪生产中的最基本管理技术,养殖者应随仔猪的生长发育,达到育成期后适时根据不同品种、生产目的等实际需要,按照来源、日龄、体况、性别基本一致的要求进行组群饲养,单位面积上饲养数量以不拥挤、不影响猪群正常饮食起居为宜,这样可以避免仔猪不合群而打架、强凌弱、抢食、产生不良应激等。一般同栏舍(同群)商品猪群在养殖过程中,体重达60kg以前体重悬殊不宜超过5kg、体重达60kg以后不宜超过10kg,这是最合理的组群方法。

2)育成仔猪(体重25-60kg)处于生长旺盛期,对日粮营养要求较高、需量较大。笔者实践总结认为:瘦肉型育成仔猪日粮中粗蛋白最佳配比量为17%-18%,能量水平为12.97~13.39MJ,赖氨酸添加量为0.9%,消化能为12.56~12.97MJ,同时还要注意微量元素“矿微、维生素”的合理搭配与添加补充,严格遵循当前仔猪生长阶段的全价营养标准要求,一般三元杂交仔猪对微量元素需量应高于地方品种10%左右,才能保证日粮营养均衡、发挥最佳生产性能。阶段性适用饲料营养配方推荐:仔猪期(体重10-20kg),玉米粉60%、麦麸10.5%、花生饼或豆粨15%、优质鱼粉10%、酵母粉3%、骨钙粉1%、食盐0.5%;育肥前期(体重21-35kg),玉米粉59%、麦麸13%、花生饼或豆粨15%、饲用粗纤维粉(牧草粉、玉米秸秆粉、地瓜秧等)5%、优质鱼粉6%、骨钙粉1.5%、食盐0.5%;育肥中期(体重36-60kg),玉米粉51.9%、麦麸类24%、花生饼或豆粨15%、饲用粗纤维粉3%、优质鱼粉4.3%、骨钙粉1.3%、食盐0.5%;出栏期(体重61-90kg)实施短期优饲,玉米粉65.2%、麦麸类18%、花生饼或豆粨10%、饲用粗纤维粉3%、优质鱼粉2%、骨钙粉1.3%、食盐0.5%。

3)科学饲喂。瘦肉型商品仔猪与地方猪种饲喂方法有所不同,宜采用“前放(自由采食)后控(限制喂量)”的饲喂技术,一般体重50kg以前,每天多次喂料(5-6次)、任其自由采食,喂量不加限制;体重达50kg以后,每天保证不间断清洁饮水供应,早(6:00-7:00)、晚(17:00-18:00)各喂料1次,以8-9成饱为宜,忌喂过饱造成沉脂过重而降低瘦肉率。经近年相关试验测定,瘦肉型商品猪体重达40-60kg时每天产瘦肉量约为388g左右;体重超过60kg以后,日产瘦肉量有所下降(约240g左右),而沉脂量增至瘦肉量2倍以上。因此,瘦肉型商品猪体重达90kg左右即应适时出栏、上市屠宰销售,此时肉品质为最佳。

4)商品瘦肉型猪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适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防治寄生虫性皮肤病(螨虫病);早期调教育成仔猪定点排泄,保持猪群卧位和采食点干燥、洁净;强化猪场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养殖环境实施到位的消毒灭源管理,综合防治各种常见传染病;四季科学调控高温、寒冷、邪风、潮湿、污染等不良环境条件,尽量消除上述不良环境应激因素,构建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猪群发挥最佳综合生产性能。

三、注意防治繁殖障碍性疫病

现代自繁自养规模猪场善于防治几种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养殖创收的前提保障,具体防治病种包括“猪瘟(必免)、猪蓝耳病(必免)、猪细小(必免)、猪乙脑炎(选择)、猪伪狂犬病(选择)”等,此类繁殖障碍性疾病危害性最大,目前唯有采用相关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最佳。另外还要注意预防黄曲霉素(曲霉素)中毒造成繁殖障碍性疾病,种猪、商品猪严禁投喂过期、霉变的饲料,超出半月未用完的饲料有必要检测其中黄曲霉素含量是否超标,轻微霉变的饲料用于投喂商品猪(原则上禁止用于喂种猪)须经脱霉剂处置。

四、善用母猪同期发情技术

同期发情技术是最有利于现代规模猪场统筹管理的必备技术,对提高母猪孕产率、产子率、成活率等也非常有利。当前国内最推崇“药物诱导母猪同期发情、排卵技术”,具体操作方法为:维持后备母猪、经产母猪合理的营养水平,促使母猪处于良好的种用体况指标,在确保母猪正常发情、排卵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相关催情药物;一般母猪断奶后7d左右即可发情配种,若超过7d仍未发情者,就非常有必要实施药物催情,笔者采用“促性腺激素(促排2号LRH-A)”对发情不明显的后备母猪、初配母猪作注射(2ml/头)效果明显,注射后3-5d左右即可达到同期批量发情;为便于管理、控制母猪尽量在白天分娩,可采用“氯前列稀醇”诱导母猪白天分娩。方法:于母猪临产前1-2d,颈部肌注氯前列稀醇2ml/头,多数母猪注射后24h以内即可分娩,并可缩短分娩时间,且对母子均无副作用。

五、猪群保健预防

1)有针对性预防母猪产期综合征,比如预防母猪三炎症(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乳炎),以及其他产科疾病。笔者采用“益母生化散+可溶阿莫西林(粉剂)”于产前后3d内连续拌料投喂,即可有效净化三炎症及预防其它多种常见产科疾病;母猪产后胎衣脱出即表示产子完毕,有必要肌注1-2剂消炎解热剂,笔者采用“氨苄西林钠(0.1g/kg)+氨基比林注射液(10-20ml)+鱼腥草注射液(10-20ml)”混合肌注,对于母猪产后尿淋漓不尽、恶露不尽、乳房红热肿痛、产后厌食等症综合防治效果颇佳。

2)注意预防新生仔猪湿热下痢、腹泻综合征,重点预防最为常见的仔猪黄、白、红痢3种,于母猪产前15-20d每头肌注标准剂量的仔猪大肠杆菌埃希氏3价灭活疫苗或猪大肠杆菌-猪魏氏梭菌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有效的母源抗体垂直传递抗体保护,对预防本病效果显著。

3)新生仔猪15日龄以后母源抗体保护力逐渐削弱,有必要采用保健型药物净化1-2次体内(内源性)病原体,笔者推荐采用“复方黄芪多糖散(含黄芪多糖、人身皂苷、青蒿素、鱼腥草提取物、板蓝根、大青叶、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效因子等,0.2%-0.5%拌料,1-2剂/d)”连续投喂3-7d,该方剂综合预防、净化效果值得业内推崇。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商品猪稳产创收实用技术)

标签: 稳定生猪生产措施 稳定生猪生产项目实施方案 商品猪生产技术指南 商品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