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非瘟、猪价等偶然因素,真正决定养殖户发展的,在于最基本的养猪成本,在于最核心的农业配套!
国内,养猪成本居高不下,现在约8元左右,而有的国家售价也就5元左右。
农业配套方面,更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认为行业没有出路了,大家都在艰辛的生存,但是大家都认为不行的事情,反而证明这个行业大多数人都没做“好”,没做好是不是证明有空间呢。
任何行业有明显上升空间,未来不会很差,但相对的更年轻化、专业化、资金等配套要求就更高。
农业一直是年轻人的更佳选择,但是现在农业的门槛和要求越来越高了,如果打算来混日子还是算了吧。
养猪业的空间在于走向国际化和标准成本值控制,以及深加工细化挖掘、其他产业附加值等。
以美国嘉吉举例:虽然大豆是主产业,但是世界500强,私人控股能做到可以说首 位的地步。
如果仅仅种地卖豆子,就能滚动到现在的规模实力吗?几百年也不行吧?
他一定是有更高附加值的延伸来快速崛起的,比如1kg大豆,提取出来10g人用或医用或科技用的,超 级附加值的产物,有可能就换1T大豆。
就比如日本那个做味精的厂做的一个膜,全世界芯片都要用那个膜。
农业科技的附加值和空间肯定大,建议多看国内外实际生产的素材材料。
多去感受和关联思考,多琢磨根源性的事物道理,也许很多事情你想到的点就是金子。
但也得先泼冷水!实际想要实现深耕,我感觉目前国内缺乏的是“管理者”。未来的很多行业价值体现在于管理梳理效价和方向性的纠正上,不在于你多能干,只在乎你是不是更会更懂,能做的更完善和危机处理上。
我14年接触养猪,这10年接触了很多养猪人,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思维和认知问题。
相对应的生产问题也是由延伸的管理能力导致的,而人的认知思维问题;我们行业相对年龄较大的情况下,想要短期快速改变真的太难太难了。
如果这个人40,从业10年,想要让他成为符合当代的管理能力和思维这样,合适的条件都要很多年才可能可以。
更何况,符合实际管理能力条件的人本来比例就小,那么只能向“能干好活”的方向追求。
简单讲就是给他一个“范本”,一丝不苟的执行就行了,不要乱学多学,只需要按一种标准做就行,国际大厂的标准都行。
未来养猪人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环保土地等从业手续;
这方面不想说太多,不管你做什么,别怕烦,越规范总是能更长久。必要正常的手续,想法弄完善。
2、长期的深化贴实调整;
时代和行业等变化只会更快,守旧基本没有未来,今天大家都看得到,昨天我无法改变,就少总在那里回忆纠结,准备怎样更好的活在明天,准备的充分,做的更早更多也许更有益。
3、多元化中小型复合农业,年轻化方向性管理者的组合;
鸡蛋不能都在一个篮子,但是冲突性,符合自己的条件等都要考虑,多产业融合、浅深加工配套,或者有的更高农业科技价值等等,比单纯商品猪肯定更优活路。
只要是真正热爱这行的,特别年轻人总是有更好的思路或者更好的态度。但人的精力往往只够做好一种事,那么多元化多产业则需要更多的方向性的管理者的组合配合;农业想找到合适的人组合搭配,匹配好农业企业,实在不太容易。
4、更好的心态和耐性;
做什么事也都这样,规划好以后,心态和耐性往往是致命的,我见过很多猪场在危机处理和若干问题的处理上,漏洞问题频出。
有时候多点耐心理性,动或者静都要有必然的道理,我们为的是付出得到对等价值,围绕这个核心就行了。
标签: 养猪不赚钱了 养猪还有希望吗 养猪困难吗 养猪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