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猪又腹泻了是谁惹的祸该如何防控)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335

2010年10月份以来,中国等亚洲国家爆发了由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导致的仔猪群大规模死亡的疫情,该病毒甚至传播至从未有该病流行的北美洲,给当地养猪业造成了重大影响。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PEDV,但对仔猪的危害较大,患病仔猪病死率高,即使耐过存活,愈后也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笔者立足于PEDV与其他腹泻病毒共感染的现状,从饲养管理、疫苗免疫、中药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1 PEDV与其他腹泻相关病毒共感染情况

我国各地发生和流行的猪病毒性腹泻多为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等混合感染,且各地共感染病毒种类和数量不同,但PEDV仍是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有不同学者分别对不同地区规模猪场病料进行PCR检测, 结果PEDV在我国的猪腹泻病病原中仍占主导地位,是猪腹泻病的主要致病原,但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ED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PoRV是近年仔猪腹泻重要的3种病原。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和干燥,严格消毒。冬季寒冷季节注意保温,产房和产床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适当通风换气。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新进猪严格隔离观察,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

2.2 建立疫苗免疫方案

免疫方案Ⅰ: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WH-1株+AJ1102株),后海穴注射,进针深度按猪龄大小为0.5~4.0 cm,其中3日龄仔猪0.5 cm,随猪龄增大而加深,育成猪4.0 cm,进针时保持与直肠平行或稍偏上;妊娠母猪产前20~30 d每头4 mL,其所生仔猪于断奶后7 d内接种1 mL,体重25 kg以下仔猪每头1 mL,25~50 kg育成猪每头2 mL,50 kg以上的育成猪每头4 mL;春、秋季节母猪普免2次。

免疫方案Ⅱ: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型)三联活疫苗(弱毒华毒株+弱毒CV777株+NX株), 1 mL/头份,后海穴注射,操作方法同免疫方案Ⅰ。妊娠母猪产前40天接种,20 d后二免,每次1头份/头;免疫母猪所产的仔猪于断奶后7~10 d接种疫苗1头份/头,未免疫母猪所产的仔猪3日龄接种1头份/头。

免疫方案Ⅲ: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HB08株+ZJ08株),肌肉注射,1 mL/头。妊娠母猪产前3~4周注射2头份/头;免疫母猪所产的仔猪于断奶后1周内注射1头份/头;未免疫母猪所产的仔猪于3~5日龄注射1头份/头。

实践结果表明,母仔同防或灭活苗与活苗联用效果较好。参考免疫程序:母猪产前40天、20天后海穴各注射1次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G5型)三联活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或母猪产前40天、20天后海穴各注射1次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G5型)三联活疫苗,3日龄仔猪后海穴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G5型)三联活疫苗。

2.3 中药疗法

猪流行性腹泻中兽医辨证认为属于寒湿泄泻,应以渗湿利尿、散寒温阳为治疗原则。现整理出几种中药配方及疗法,仅供参考。

1)将白头翁80 g,黄芩80 g,秦皮50 g,党参60 g,苍术50 g,甘草30 g,当归40 g,肉桂50 g,厚朴50 g,诃子60 g,山楂50 g,加水煎至1 000 mL后给猪灌服,每千克体重0.75 mL,2次/d,平均4.42 d治愈,治愈率为86.67%,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疗法。

2)利用两种中药复方(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0 g,木香10 g,黄芪10 g,煨诃子8 g,代赭石6 g;藿香15 g,黄芩15 g,茯苓10 g,泽泻10 g,肉豆蔻10 g,乌梅8 g,煨诃子8 g,姜黄10 g,车前子10 g,呕吐严重者加生姜,脱水严重者加芦根,腹痛严重者加白芍)煎汤灌服,60 mL/次,2次/d,连用3~5 d,对猪流行性腹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在52%以上和80%以上。

2.4 IFN疗法

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猪IFN-α治疗猪流行性腹泻,口服每次1.5 mg/头,2次/d,连用2~3 d仔猪治愈率达50%~70%,但在不同猪场使用效果差异较大,治愈率为37.5%~70.0%。对于严重病例治疗效果不佳,不能缓解脱水和酸中毒症状,用于预防的效果优于治疗,但防治成本较高。

也有利用重组猪IFN-α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的报道,治愈率为92%,但必须在病毒感染早期使用才能奏效,且需要反复多次使用。目前市场上商品化IFN有正规兽药批准文号的厂家较少,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甄别。

2.5 返饲疗法

返饲是模拟自然感染的方式,将具有典型腹泻症状的仔猪肠管及其内容物等病毒携带物经处理后通过口服感染产前2周以上的妊娠母猪,通过黏膜免疫使免疫母猪群产生相应抗体,从而使新生仔猪通过母乳获得高效价的母源抗体,以抵抗腹泻病毒的感染。

具体实施要点:将患病2~3 d的仔猪经放血处死后,解剖腹部并取肠管及肠内容物充分剪碎,置于组织匀浆机中制备组织匀浆,同时加入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每头患病仔猪病料用生理盐水稀释至约500 mL,供3~5头母猪食用(喂食量可以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而调整),并与饲料均匀混合,连喂3~5 d,1次/d,对产前3周的母猪进行返饲,整个过程尽量控制在2 h内。

一般以返饲后3~5 d未发病猪出现食欲降低、呕吐或腹泻等症状为返饲成功的标志。对出现上述症状的母猪无需任何处理,2~3 d后自然康复;7 d后对在上次饲喂时未出现腹泻的母猪再次拌料投喂。另外,返饲当天不要在饲料或饮水中加任何消毒剂。

返饲并不适合所有猪场,必须在配合实验室检测的前提下确定返饲病料中无CSFV、PoR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若未做病毒分离鉴定,病料中所含病原的性质和含量都不确定,返饲效果难以保障,存在爆发疫病或散毒风险。

2.6 特异疗法(卵黄抗体)

卵黄抗体又称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指用特定抗原多次免疫产蛋禽类后从免疫禽蛋中获得的针对免疫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耐酸、耐碱和抗酶解,具有特异性强、效价高、成本低、容易制备等优点。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IgY可提高猪的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及生长性能,并能有效降低由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TGEV及PEDV等病原引起的腹泻。以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作为免疫原,采用氯仿抽提和硫酸铵盐析法纯化卵黄抗体,经微生物学检测和安全性试验制成合格的卵黄抗体,每头猪每次口服卵黄抗体2 mL,2次/d,轻症病猪口服1~3 d,重症病猪可再口服2 d,同时注射抗生素辅助治疗,临床应用治愈率为88.0%。发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随病程延长,口服吸收率下降,治愈率逐渐降低,可以考虑应用胶囊或缓释技术使抗体抵抗胃酸破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市场上尚无批准的商品化卵黄抗体,多为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制备,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各地使用效果存在差异。

2.7 对症疗法

猪腹泻后会出现严重的脱水和酸中毒,在利用中药、干扰素、卵黄抗体等治疗的同时须收敛止泻、补液和纠正酸中毒,以减少患猪死亡。收敛止泻药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药用炭等。抑制肠痉挛药如阿托品、盐酸山莨菪碱(654-2)、地芬诺酯等。补液药如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水1 000 mL),轻度脱水每千克体重40~60 mL,中度脱水每千克体重60~80 mL,多次少量,在4~6 h内饮完或灌服完,以后酌情调整剂量,直到腹泻停止,但每日补液总量以每千克体重100 mL为宜;断奶仔猪每小时饮用1次,每次每千克体重10~15 mL,4~6 h内饮完;哺乳仔猪每隔0.5 h灌服1次,每次每千克体重5~8 mL,4 h内服完,一次饮用不可过多,否则易引起呕吐和腹泻加重。纠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同时配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新霉素、环丙沙星等,防止继发感染。


作者 | 张丁华 王艳丰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疫病快速诊断中心


来 源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年14期第98-100页,文章原题目:《养猪场PEDV与其他腹泻相关病毒共感染状况及防控措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标签: 猪腹泻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猪只腹泻怎么治 猪腹泻久治不愈是什么原因 腹泻 防控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