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当下,养猪的为什么对非洲猪瘟恐慌?(技术层面)
1.1、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 (Africanswine fever virus, ASFV) 引起的一种以皮肤发绀(发红、出血、甚至血肿)、淋巴结及脏器严重出血为临床特征的急性、高热、高死亡率(100%)、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其列入必须通报的动物疾病名录,中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2-2020年) 》中明确规定须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1.2、ASF于1921年首次在肯尼亚被报道,2018年8月,在我国沈阳市沈北区确诊首例ASF,前后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了近100年。
1.3、直到今天,非洲猪瘟疫苗研制仍然无任何结果,甚至预言3-5年内不要有什么指望。
对非洲猪瘟感染后保护性免疫的认识
对ASFV感染引起的保护性免疫认识不清楚, 是制约ASF疫苗研究的主要原因。ASFV基因组集成了抑制干扰素产生、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多种免疫逃避机制;编码了多种病毒蛋白参与调控宿主的免疫应答。早期曾认为, ASFV无法诱导产生中和抗体, 随后发现p72、p54和p30蛋白具有中和作用, p72和p54可以抑制病毒的吸附, p30可以抑制病毒的内化。ASFV抗体介导的中和作用可能与其他病毒不同, 这种独特性可能是病毒在细胞传代过程中外膜成分发生改变, 从而失去了中和特性;也可能是血清的存在封闭了抗体的中和活性。ASFV的其他囊膜或者内膜蛋白, 如CD2v、p12、D117L, 也可能诱导中和抗体参与抑制病毒的入侵和释放。其中CD2v可以和细胞AP-1蛋白互作并参与病毒的细胞内转运, 推测与病毒毒力和免疫逃避有关。
特异性的CD8+T细胞在抗ASFV感染中有着重要作用。核酸疫苗在没有ASFV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可以诱导产生部分保护, 这与CD8+T细胞应答有关。利用DNA质粒文库鉴定出了多种具有潜在保护力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抗原表位。ASFV结构蛋白p30、p72可以激活CTL应答, 但是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还不清楚。因为体内T细胞的异质性, 使得具有保护作用的CTL表位的鉴定非常困难。除了CD8+T细胞外, T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等在抗ASFV感染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认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抗ASFV感染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可行性分析及面临的挑战
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可以提供完全保护, 是短期内最有希望的疫苗, 其安全性可以通过进一步缺失毒力或免疫抑制相关基因来解决, 而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保护效力偏低 , 需要对ASFV的免疫应答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ASF疫苗研发面临的科学问题有:1)对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不够清楚;2) 对病毒复制和转录调控不清楚, 需要深入研究病毒蛋白结构和功能, 特别是囊膜蛋白的功能;3) 对病毒侵入机制了解十分有限, 需要鉴定病毒侵入的细胞受体, 为研发抗ASF制剂提供靶标;4) 对ASFV免疫逃避相关蛋白研究甚少, 深入研究相关机制将有助于ASF疫苗研发。
商业化应用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ASFV疫苗的实际应用还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1)缺乏相对规范的临床评价系统对收集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2) 缺乏ASF疫苗生产细胞系, 由于ASFV主要感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对其他非靶细胞适应性差, 易发生生物学特性的改变。3) 动物试验条件和成本高。疫苗评价相关试验只能在本体动物上进行, 且必须在ABSL3以上实验室进行。
1.4、还没有世界公认的治疗方案、方剂、药物(比如青蒿截疟)。
.............................等等
2、我们应该怎样把猪健康地保存下来呢?
2.1、织密织牢生物安全防护网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低感染率、低传播率、低发病率(5%-10%)的病原,即使同栏中有的猪发病,但也有其他的猪健康而且不带毒。
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能高度接触的渠道:口、鼻、产道等。所以,猪场一定要注意一切可能与猪高度接触的外来物体(这是防控成功与否的关键)。如出猪台、运猪车、出差归来员工、外来人员、精液、饲料(尤其是猪源性制品)、兽药和疫苗的外包装等。不仅要盯紧场内,还要关注场外风险因素,要重点防范周边的疫点、死猪填埋场、屠宰场、场外经过的车辆、人员、动物等,定期进行场区周围消毒,扫除“门外雪”。
2.2、扶正祛邪,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正气不足、邪气入内”。由于目前尚无商品化非洲猪瘟疫苗可供使用,故要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破坏猪只正气,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改善空气质量、改进均衡营养、做好保温和通风、减少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等,同时要做好猪瘟等重要疫病的免疫预防。鉴于非洲猪瘟的发病特点,根据中医瘟疫学理论和现代西医技术,辨证辨病、中西结合、组方遣药,防控非瘟是可行的。
3、对于特殊的猪场,如果疑似感染了,怎么办?
3.1、迅速淘汰发病猪(怎么判断?)
主要临床症状:
无症状突然死亡;
发病率、病死率高;
高热,体温升高40.5 至42℃;
耳、四肢、腹背部皮肤有出血点、发绀;
呕吐,腹泻或便秘,粪便带血;
虚弱、步态僵直,不愿站立等;
偶见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
其他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下降;
呼吸困难,湿咳;
关节疼痛、肿胀;
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弱仔。
剖检变化,最明显的剖检病变是:
脾脏显著肿大,一般情况下是正常脾的3-6 倍,颜色变暗,质地变脆;
淋巴结( 特别是胃肠和肾) 增大、水肿以及整个淋巴结出血,形态类似于血块;肾脏表面瘀点( 斑点状出血)。
剖检变化还可能包括:
皮下出血;
心包积液和体腔积水、腹水;
心脏表面( 心外膜)、膀胱和肾脏( 皮质和肾盂)的出血点;
肺可能出现充血和瘀点,气管和支气管有泡沫,间质性肺水肿;
瘀点、瘀斑( 较大的出血),胃、小肠和大肠中过量的凝血;
肝充血和胆囊出血。
3.2、严格消毒
3.2.1、整理场地内疑似点的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垃圾等,并集中存放;所有物品消毒前不得移出场区。
3.2.2、选择合适的消毒物资
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
消毒剂:如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适用于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表面、车辆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适用于人员消毒。可选用0.8% 的氢氧化钠、0.3%福尔马林、3% 邻苯基苯酚,10%的苯及苯酚、次氯酸盐、戊二醛等。
3.3、猪群分区,专人专责
3.4、对疑似感染的进行中医药等紧急拌料、饮水预防
临床发现,确实有中药,合理使用,能很好阻断疾病传播、恢复猪群稳定。
1956年8月,北京地区乙型脑炎流行。医院按照之前石家庄用清热解毒、养阴法的治疗经验,用中药白虎汤和输氧、注射青霉素等西法治疗,效果不显。蒲辅周作为专家组成员,肯定了石家庄的经验,用温病治疗原则治乙脑是正确的,但应遵循“必先岁气,毋犯天和”的原则,根据五运六气学说来研究北京的气候环境因素。他分析说,去年石家庄地区发病,是因久晴无雨,天暑地热,属暑温偏热,采用的白虎汤,可辛凉透邪,清气泄热,切中病机。但北京今年雨水较多,天气湿热,患者偏湿,属湿温。倘不加辨别,而沿用清凉苦寒药物,就会出现湿遏热伏,不仅高热不退,反会加重病情。正确的办法,是采用宣解湿热和芳香透窍的药物,湿去热自退。改投通阳利湿法,用杏仁滑石汤、三仁汤等加减化裁,效果立竿见影,不少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一场可怕病疫得以迅速遏止。被中医界专家誉为可载入中医史册(同一病,地点气候不同,温热湿热、组方遣药完全不同,足见中医之神奇)。
2003年,非典,中西医结合,我们战胜了非典;
2013年,流感,中西医结合,我们战胜了流感;
2019年,非瘟,中西医结合,我们一定消灭它。
(资料来源:成都蓄康生物;经过本平台汇编,若文章作者有认为有不妥之处,请留言联系本微信公众平台,本平台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标签: 非洲猪瘟如何消杀 非洲猪瘟维持感染的方法 猪场发现非洲猪瘟如何把损失降低 猪瘟 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