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已过,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很寒冷,变温动物已经早早冬眠,可是疫病可不冬眠,它们依旧是养殖企业的防控重点。
为帮助大家做好冬季禽病防控,提高防治水平,真正实现科学养殖、健康养殖,为国鸡养殖创造一个的学习、交流的机会,11月24日在广东举办了第二届冬季养殖防控交流会,共有专家、企业家、养户、客户等近200位嘉宾参加此次盛会。
华南农业大学毕英佐教授、郑州晟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毅、资深国家执业兽医师赵继刚等多位专家就当前行业关注的重点疫病进行了防控经验分享。
不把自己当"兽医",端正"养殖户"的身份才能养好鸡
"养殖企业不要自认是兽医,而应该端正自己养殖户的身份。"毕英佐表示,比起疫病防治,“养殖”工作更为重要,需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治”的生产管理原则。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毕英佐做《当前国鸡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主题报告,介绍了目前常见的重大疫病及对应的防控要点,对疫病逐个击破,实现全面防控。
据悉,目前滑液囊支原体、病禽流感、新城疫、支气管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疫病,由于对温度、通风、湿度等的控制较难,实践中对这些疫病的防控难以达到高水平高水准。为了缓解养殖户的紧张情绪,毕英佐为大家提供了七大防控法宝,即消毒隔离、加强管理、疫苗接种、合理用药、环境舒适、种鸡净化、饲料优质。他认为只要有用这七大法宝,疫病防控难题便迎刃而解。
针对当前行业重点关注的疫病,毕英佐就滑囊液支原体病、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等六个疫病分享了防控建议。
滑囊液支原体病
对于该病的防控,疫苗免疫必不可少。毕英佐表示,由于该病的活疫苗采用的是一株温度敏感性菌株(MS-H),在免疫前2周和免疫后4周禁止使用对呼吸道支原体有影响的抗生素,以免免疫失败;而使用灭活苗时,一般需免疫2次,必要时可以在2、14、20周分别免疫3次,免疫前应尽量避免感染,免疫剂量需在0.3ml/羽以上。
鸡传染性鼻炎
该病有A、B、C三种血清型,目前的流行毒株以A型、B型为主。毕英佐建议,在采用疫苗免疫时,最好使用三价苗免疫,并加大当地优势流行菌株的抗原量。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病类型多样,有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生殖道型等。传支感染2周龄以下的母鸡会造成生殖道永久损伤,形成“假母鸡”,所以育雏舍的防控极为重要。
毕英佐表示,在疫苗免疫时,采用活苗(H120株)和QX株或491株的灭活苗交替使用可扩大免疫谱。此外,采用死活苗结合的免疫方式也可大大提高提高抗体滴度,减少内脏病变的发生。
新城疫
目前我过养殖场中的新城疫以基因VII型为主,使用同型疫苗可以大大提高保护率。针对疫苗的使用方式,毕英佐建议开产后,冬春季每隔1个月、夏天每隔2-3个月用新支苗喷雾免疫一次,加强粘膜免疫,防止非典型新城疫发生;开产的蛋鸡要预防非典型新城疫引起的产蛋下降,产蛋高峰(32周)过后,用灭活苗加强免疫一次;同时要定期监测HI抗体。
传染性喉气管炎
"有超过95%该疾病的病例是由于疫苗毒株返强后引起的。"毕英佐表示,疫苗接种是预防传喉的有效方法,但未发生过本病的鸡场不主张接种疫苗。因为疫苗的弱毒进入鸡体后,毒力逐渐增强,并长期潜伏于三叉神经内,传播一段时间后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对未接疫苗的鸡群造成威胁。在实际生产中,生物安全和免疫的有机结合是控制该疾病的最佳策略。
禽流感
对于家禽养殖而言,H5和H7亚型禽流感是冬春季节最大杀手。毕英佐表示,2020年我国H5N6亚型禽流感仍以2.3.4.4d分支的毒株为主,该毒株分布范围最广;H7N9毒株分离比例仅次于H5N6,占比34%;H5N1则以2.3.2.1d为主,检出率较低;H9N2是低致病性禽流感,9.4.2.5分支是近主要流行毒株,分a、b、c三个亚分支,在疫苗免疫防控H9N2上,以a+b分支的疫苗毒株联合使用为宜。
值得注意的是,禽流感毒株极易发生变异,疫苗株使用两三年就会失效。毕英佐建议,企业要与科研院校、疫苗厂家密切联系,加强监测、及时更换有效的疫苗。
除了及时更换流行毒株的疫苗,还需做好疫苗免疫工作。蛋鸡开产前,最少需要免疫3次,产蛋高峰后再免疫一次,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标签: 冬季养鸡预防疾病 养鸡冬天怎么办 冬天养鸡怎样预防鸡不生病 养鸡 冬季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