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世界第一个成功克隆的动物多莉羊在英国诞生;
2005年8月,中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小香猪在河北省出世;
2017年11月,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诞生;
2019年9月,四川首批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青峪猪诞生。
2019年9月下旬,巴中,4头通过青峪猪体细胞克隆和胚胎移植技术受孕的母猪,顺利产下23头纯种健康青峪猪仔猪。
被称为“巴中土猪”的青峪猪是四川省传统地方猪种,这是四川首次将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技术运用于地方猪资源保护。
先来看看克隆猪长啥样?
四川首批体细胞克隆猪的诞生
让公众和市场都很兴奋
也有了很多期待
体细胞克隆猪是什么?
搞克隆猪研究是为了什么?
克隆猪能食用吗?
揭秘四川首例体细胞克隆猪
研发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与四川省畜牧总站
2016年
四川为保护地方猪种,开展冷冻精液制作和保存,筹建地方猪种基因库
2017
朱砺团队开始实施“青峪猪冷冻精液制作及重要经济性状挖掘”项目
3月
2019年3月,为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对地方猪遗传资源的威胁,实现遗传资源保存和活体恢复,朱砺团队、省畜牧总站联合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青峪猪体细胞克隆实验。
5月
团队培育出克隆胚胎
6月
完成4头代孕母猪的胚胎移植
9月
克隆猪诞生
今年3月,省畜牧总站与四川农业大学朱砺教授团队联合巴山牧业公司开展青峪猪体细胞克隆试验。历时半年,过程很顺利,在猪耳朵上采集组织样品,然后培养胚胎、植入代孕,23只克隆猪宝宝长得跟普通猪毫无差别。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砺介绍,4头母猪依次产仔,“都是正常体重,同一猪场同期诞生的猪宝宝一般都在1.1公斤左右。”
朱砺打开手机,给记者展示克隆猪的生长情况。视频里,毛色乌黑、皮肤红润的猪宝宝在保温灯的照射下,依偎在猪妈妈的身旁嗷嗷直叫,还不时在特制的猪栏里钻来钻去、嬉戏打闹。“跟普通猪毫无差别,活力很足,长势良好。”
一场地方猪品种保卫战
进行克隆猪研究
是不是为了提高生猪出栏率?
朱砺给出的答案却是:
保护地方猪种
据2016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中国“土猪”一共有90个地方品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品种42个,省级保护品种32个,其他品种16个。
地方猪种急需保护!!!
媒体调查显示:1980年到2000年,广东大花白猪的母猪数量从1.3万头下降至几百头,金华猪的母猪数量从1980年近25万头降至2007年的1万多头。
四川有成华猪、内江猪、乌金猪(凉山猪)、雅南猪、丫杈猪、青峪猪、藏猪7个地方猪保护品种,保护压力都普遍偏大。
地方猪的养殖比例大大低于外来猪种,这是市场主动选择的结果。“外来猪种生产效率高得多,地方猪5斤左右饲料长一斤肉,有些外种猪只需要3斤左右;外种猪6个月就出栏,本地猪要10个月到一两年时间;地方猪瘦肉率一般为30%,而外种猪普遍都在60%左右。”朱砺告诉记者。
“引进洋猪是为了解决猪肉不够吃的问题,如今保护土猪是为了解决口味的需求,以及保护基因多样性。比如成华猪,是回锅肉的上好材料。本地猪还有耐粗饲等优点。”徐旭表示,从生产效率上来讲,选种育种基本上还是以洋猪为主。但是,保护与生产不同,“保护是不以生产效率为标准的。”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对地方猪的保护又更加重视了。
“疫情给我国的生猪产业造成了重大影响。由于地方猪品种大多在建设原种场后采用闭锁繁育的活体保种方式,一旦发生疫情将面临全场捕杀的风险。”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很多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就会彻底丢失,且这种丢失是不可逆的。因而,对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必须引入新技术。
巴中市通江县青峪乡,是青峪猪原产地。“8年前,我们到大山里的农户挨家挨户收购纯种土猪,还专门邀请了当地已经76岁、曾经参与了1978年青峪猪全国普查的通江县畜牧局李富育老师参与辨认。第一次找到1公4母,总共才5只纯种青峪猪。”朱砺表示。
2011年,四川农业大学协助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着手建立青峪猪第一家保种场。“当时,巴山牧业张育贤董事长发现土猪养殖的市场前景,从广东回到巴中开展青峪猪养殖,我们一拍即合,立即着手开展合作。”
保种场是对地方猪种的活体保种措施,目前,四川7个地方猪品种都先后分别通过畜牧部门牵头自建或依托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起了地方猪种保种场。
2016年开始,四川保护地方猪又迈出“第二步”——开展冷冻精液制作和保存,筹建地方猪种基因库。
“通过专项政策,我们与四川农业大学开展合作,资助朱砺教授团队实施了‘青峪猪冷冻精液制作及重要经济性状挖掘’项目。”徐旭介绍,目前四川7个地方猪品种都建立了冻精保存基因库,“每一个猪种,原则上都保存了3万剂左右的冻精以确保其多样性。一个种猪需要有不同的血统保存,就像我们都是黄种人,但是还是有张姓、王姓、李姓、赵姓的区分。”
接下来,该克隆猪“登场”了。“活体保护面临疫情、地震等风险,冻精基因库只涉及公猪,只能保留50%的遗传物质,而体细胞克隆猪不存在公猪与母猪的差别,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公猪与母猪都能够保存,实现了100%的遗传物质的保存。”沈林園解释说。
朱砺介绍,目前其团队正在同时进行另一项全新的研究——从2018年开始,朱砺团队开始利用基因芯片对地方猪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解析。“我们已在青峪猪和乌金猪(凉山猪)保种场内利用基因芯片进行全群测序,建立每一头猪的基因组档案,用基因组数据来指导我们进行保种育种。”
克隆猪可以放心食用吗?
“非编辑的体细胞克隆猪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朱砺很肯定地告诉记者,“除了生产过程不一样,遗传物质与普通猪没有任何区别。在克隆猪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做的是把体细胞恢复成一个个体,没有进行过任何基因修饰和编辑。”
“基因编辑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直接用于实际生产,需要先实施严格的安全评估。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技术,不涉及安全性评估问题,可以直接运用于保种生产。”徐旭告诉记者。
四川首例体细胞克隆猪产出后,有自媒体“大胆”预测:“克隆猪”技术顺利推广,生猪价格回落可期。
但在朱砺看来
最好不要等着吃克隆猪肉
“克隆猪只是一种技术储备,作为地方猪种的保护措施,并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商业生产,虽然其生产周期与一般猪差不多,但成本太高,远远高于一般猪。”
徐旭告诉记者,克隆胚胎移植母猪的成功分娩,说明四川农业大学已经全面掌握体细胞冻存方式实现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保护的方法,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单位全面掌握该技术。
“这意味着一旦动物活体消亡,可以通过体细胞克隆的方式恢复活体。”这一技术能够降低地方猪品种资源灭绝风险,提高地方猪保护成功率。
▶ 从长远来看,体细胞冻存结合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改变现有活体保种技术模式,实现大量保存群体遗传资源,降低保种成本和风险;
▶ 从育种技术层面上讲,体细胞冻存和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复制特别优良的种猪个体,从而加快猪的遗传改良进展。
“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关于猪的克隆技术和基因芯片测定技术,初步构建完整的遗传资源保护技术体系。除了已经生产成功的青峪猪外,其他6个四川地方猪品种包括目前大量养殖的外种猪在内,都可以实现克隆。”朱砺介绍。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建成了7个地方猪品种的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和一个省级基因库。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又筹备建立7个地方猪品种的遗传资源备份保种场(区)。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高原藏猪遗传材料样本的采集和保护,争取今年内尽快完成四川所有7个地方猪种的遗传材料样品采集和保护。”朱砺说。
谁说没有一只猪能摆脱被吃的命运
我们23头克隆猪做到了!
(川报观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巴中克隆猪 克隆猪的实例说明了什么 克隆猪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