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来了,猪儿的这些常见病需要警惕!
文/小农人
今年的高温来得有点突然,这才刚到立夏,就已经酷热难当了,而对于我们广大的生猪养殖户来说,夏季高温可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在气候炎热、湿度大的时候,管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猪儿生病、掉膘、生长缓慢等问题。因此呢,小农人这次就将给各位生猪养殖户带来一篇保障生猪养殖效益和生猪健康的夏季养猪常见病防治技术。好,闲话不多讲,干货来了,一定要记得收藏哦!
一、高温造成的疾病
猪是恒温动物,汗腺不发达,散热慢,因此,猪儿们很不耐热。不同阶段的猪群对温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重点提示:种公猪,17-21℃;妊娠母猪,18-21℃;哺乳母猪,20-22℃;哺乳仔猪,29-33℃;保育仔猪,22-25℃;育肥猪,19-22℃。
1、热应激、日射病
当猪的产热大于散热,体温过高时,就容易发生热应激反应。热应激、日射病都是猪中暑的表现。
主要症状
猪的体温会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早上低、下午高。热应激、日射病会使猪体温升高至40~41℃左右,猪只精神状态差,疲倦厌食,尾部颤抖,四肢乏力,走路摇摆,呼吸困难,流清鼻涕。皮肤、耳朵出现紫斑,指压褪色,眼结膜充血发红,常出现呕吐。饮水很少,体重较大的猪极易致死。严重时体温升高到42℃以上。最后昏迷,卧地不起,四肢乱划,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
治疗方案
- 把病猪移至通风良好、阴凉处、单独栏,耳尖、尾端放血,把酒精涂在头部,直肠灌冷水,保持充足清凉饮水。
- 做好降温工作,降低饲养密度,安装风扇或冷风机、水帘降温;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冲洗栏舍,母猪、保育仔猪不建议冲洗。
- 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
- 改善饲喂方式(少喂多餐,湿料食喂)。饲喂麦麸水、青饲料,在饲料中加少许食盐。若猪还不吃饲料,便给其灌肠,进行通便。如果效果仍不太理想,则使用通便剂,常用的通便药物有比赛可灵、新斯的明等。
- 氯丙嗪每公斤体重2~3毫升+安乃近2~6毫升,混合后肌肉注射,1日3次。
- 樟脑磺酸钠5~10毫升,或安钠加2~10毫升,1次肌肉注射。
-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50~500毫升,并用生理盐水灌肠。
- 昏迷的猪,可以用生姜汁或大蒜汁滴鼻。
小农人重点提示:此病的治疗原则是让猪安静、镇静,同时注意防暑降温。在炎热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持猪舍通风,避免潮湿、闷热,防止猪只受热中暑,饮水要充足。
二、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多表现为“亚临床症状”,一般没有明显的表现,很少导致猪只的大量死亡,寄生虫的感染会引起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速度下降等问题。夏季猪场常见寄生虫病包括以下几种。
1、猪弓形虫病
此种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弓形虫引起的,属于人兽共患病。有200多种动物可以感染,包括人、猪、狗、猫等动物都可能携带。其中以猪的感染率最高,若此病出现在猪场,会很快传染给其他健康的猪,猪场如果发生该病,死亡率可高达60%。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是体温升高,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若发病严重,大概在一周左右就会使猪死亡,病重猪在1周左右死亡。急性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鼻孔有浆液物流出,呼吸困难,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胸、腹等部位有淤血斑或发绀,主要病变为肺明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
治疗方案
- 禁止猫、狗、鸡等动物进入猪圈舍,防止粪便污染猪饲料和饮水。
- 做好猪圈的防鼠灭鼠工作,禁止猪吃到鼠或其他的动物尸体;禁止用屠宰物或厨房垃圾、生肉汤水喂猪,以防猪吃到患病和带虫动物体内的滋养体和包囊而感染。流产胎儿及排泄物也含有滋养体,应严格消毒处理。
- 猪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选用1%来苏儿、3%烧碱、20%石灰水等。
- 每天给猪喂大青叶100克以上,连喂5~7天,可预防发病和缩短病程。
- 磺胺六甲+二甲氧苄氨嘧啶联合进行治疗。按照每1公斤体重使用30~70毫克的原则,每天一次进行肌肉注射,连续使用3~5天,观察其治疗效果。重点提示:重症病猪慎选。
- 磺胺嘧啶(SD)每1公斤体重70毫克,加甲氧苄氨嘧啶(TMP)或二甲氧苄氨嘧啶(DVD)每1公斤体重14毫克,每天口服2次,连用3~5天。
小农人重点提示:因磺胺药对弓形虫病后期病猪体内的包囊型虫体无效,所以治疗用药越早越好,而且疗程要足。
三、病毒病
1、猪瘟
众所周知,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较高。近几年,由于疫苗的使用使猪瘟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由于养殖户对疫苗的注射时间不准时以及免疫的随意性,导致猪瘟病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猪瘟仍然是最重要的猪病。
图片选自网络
主要症状
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黏膜组织发生的一种较轻的渗出性炎),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治疗方案
猪瘟无特效治疗方法,必须依赖于高效疫苗的免疫接种进行预防。
- 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肌内注射1头份,注射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目前市场上预防猪瘟的疫苗主要有以下三种:猪瘟活疫苗(I)乳兔苗,(II)细胞苗,(I)淋脾苗。
- 猪瘟常发疫区,仔猪出生后25~30日龄注射一次,55~60日龄仔猪断奶后再注射一次,保护率可达100%。
- 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能增强母子抵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一般于母猪分娩前一个半月进行一次预防注射。
-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猪圈消毒,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杜绝从疫区购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证实无病,并注射猪瘟疫苗后方可混群。
- 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猪消毒后,彻底消除粪便、污物,铲除表土,垫上新土,猪粪应堆积发酵。
四、细菌病
因为细菌而使猪产生疾病的很多,这里主要讲解两种。
1、猪链球菌病
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种年龄的猪只均可发病,但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中型大小的猪只。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伤口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多发,呈地方性流行特点。
(图片来源:东方IC)
主要症状
急性一般无任何症状即死亡,病程稍长时可见体温升高41.5~42℃以上,精神萎缩,呼吸困难;便秘,粪干燥;结膜发绀,突然倒地,可见从鼻腔中流出淡红色末样液体。这些猪的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肺炎以及败血症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治疗方案
- 青霉素80~180万国际单位,并配合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连用3天。
- 红霉素25~125万国际单位,5%葡萄糖注射液50~100毫升,稀释后静脉注射,1天1次,连用3天;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5~20毫升,肌肉注射,1天2次,连用3天。
- 庆大霉素使用量可达到1~2毫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进行注射,每天注射2次,连续使用药物4~5天,观察其治疗效果。
- 对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将其化脓的部位进行切开引流后,再使用1%阿凡诺进行清创处理,然后再将伤口涂抹上红霉素软膏进行诊治。
2、仔猪黄、白痢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中黄痢主要是3~7日龄的仔猪发生,而白痢多发于15~45日龄的仔猪。仔猪白痢的另一个病原是轮状病毒,其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
主要症状
仔猪黄痢: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仔猪白痢: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治疗方案
- 母猪产前15~30天应注射大肠杆菌苗。
- 仔猪黄痢可以采用微生物制剂预防:比如通过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等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或者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方法是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和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灭活苗,以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保护。
- 仔猪白痢可以采用清热燥湿止痢:四黄止痢颗粒,预防量100克拌料300斤,治疗量加倍使用,连用5~7天。或者选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或内服土霉素粉或氟哌酸,连用3天以上。
以上内容就是小农人为大家整理的夏季养猪常见病的防治要点,此外还有一篇关于养猪场夏季管理的内容,大家只要关注“四川农村观察”微信公众号就能查阅,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小农人要去休息啦,拜拜!
参考文献:
[1]刀春雷.夏季养猪常见病的防治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8,(04):40~41
[2]陈磊.夏季猪的常见病及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02):191~192
[3]周星娅,赵刚,汪伟.夏季猪常见疾病的治疗与预防[J].农技服务,2013,30(08):875~876
标签: 猪常见病的症状 猪最常见病都有什么病 猪常患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