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是养鱼的大敌。科学选用药物,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鱼病,而且不少药物对鱼类有调节代谢、促进生长、改良消化吸收、协调体内机制,以及提高饵料、肥料利用效果。
药物选用应看其“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但近年来,不少养殖户在鱼病用药过程中就忽视了一些细节,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下面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谈对鱼病用药的粗浅看法。
一、看季节。
4~9月份一般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类病害高发期,我们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要搞好鱼病防治工作,提高养鱼成活率。因此,4~9月份要求每月用药一次。
二、分时间。
应尽量在晴天上午9:00~11:00或下午16:00~18:00用药,尽量避开中午阳光直射时间。但阴天最好在中午11:00~15:00时用药。
三、看病因。
要根据鱼病发生的周期性来分析判断病因,对症用药。如随意用药不仅会延误治疗时间,还会加重水体污染,使病情恶化。
四、分病情。
病情较轻或预防用药,可用剂量的下限;病情较重的鱼,往往已失去摄食能力,则口服方法难以治疗。几种鱼病并发时,应先对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病使用药物。
五、看水质。
药物杀灭病原体的效果,常受各种因素影响,一般池水中有机物越多,水温越低,pH值越高,药物毒性就越小,安全浓度也就越大。反之,有机物越少,水温越高,pH值越低,则毒性就越大,安全浓度也就越小。
六、分鱼类。
青、鲤、鲫鱼习惯栖息在水的底层,投喂药饵时,应尽量用沉性药饵定点投喂,可以避免其他鱼争食药饵,能减少用药量;鲢、鳙鱼因是用鳃滤食,宜用稀面糊浆配成药浆,少量多次泼洒在水面上,可以提高投药效果。
七、看药物。
八、分剂量。
混合给药时应注意:
一是药物混合要均匀。做法上,先取等量药物和饵料进行等比量混合,混合后再用混合的量取同等饵料作第二次混合,如此多次,直至全部饵料混合完为止,达到药量均匀分布。
二是药物饵料中添加剂搭配要合理。如长期应用磺胺类(目前多已禁用)药物,应补给维生素B1和K;应用氨丙林时则减少维生素B1等等。
九、看疗效。
用药后24小时内,要随时注意鱼群动态,发现异常应立加注新水抢救;若在4~6天内死鱼数量仍保持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说明无疗效,要分析原因,继续治疗。
十、分用法。
泼洒法应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进行,目的是使池塘中的药物浓度均匀和防止人意外地中毒。泼洒药物不能同时投喂饵料,最好先喂食,以免影响鱼类摄食。鱼在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不应全池泼洒施药,否则会引起鱼的大批死亡。
内服法要针对各种鱼的生活习性,选用有较强粘性的浮性饵料或沉性饵料混拌药物防治鱼病。浮性饵料可用米糠、麸皮拌药;沉性饵料可用菜饼粉或豆饼粉拌药。
浸洗法在多次使用的药液要在每次浸洗后添加一些药物,以保证有效浓度,浸洗后的药液不能倒入鱼池。
END
来源:水花鱼
标签: 鱼病常用药 鱼病防治用药指南 鱼病用什么药最好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