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一些疾病的病原在流行过程中发生变异,毒力减弱,加上猪群中的免疫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某些疾病在流行过程、症状表现和解剖病变等出现非典型变化,很容易造成误诊。今天就与大家分析分析引起高稽留热的猪瘟、链球菌病和猪弓形虫病。
从流行特点看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最先发病的猪是呈最急性经过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甚高。 目前猪瘟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是由猪强毒引起的古典型猪瘟,二是由弱毒引起的温和型猪瘟。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以脑炎性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
猪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原虫病。易感动物包括猪、羊、犬、猫、兔等。各种品种、年龄得猪均可感染,可以通过胎盘感染,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早产。
▶▷相关文章
原创 | 关于猪瘟疫苗接种和抗体检测的实际应用
话题 | 猪瘟疫苗治疗温和性猪瘟有效还是无效?
从症状看
猪瘟:古典型猪瘟主要表现体温40.5度~42度热稽留,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两眼有多量的粘脓性分泌物,甚至使眼睑粘连。耳、四肢内侧、腹下及外阴等处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病猪先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常带有粘液。温和型猪瘟不典型。
猪链球菌病:患猪突然不食,高热稽留。呼吸迫促,流浆性鼻汁。眼结膜充血、潮红并有出血斑点,流泪。便秘或腹泻带血,尿色黄或发生血尿。腹下、四肢下端及耳呈紫红色,并有出血斑点。病猪常见的是发生关节炎,跛行,不能站立。有的发出尖叫或抽搐;共济失调或作圆圈运动或盲目行走,或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状。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链球菌化脓性淋巴结炎,主见于颈部,颌下、体表淋巴结肿胀。
猪弓形虫病:猪瘟、猪链球菌病和弓形虫病都高热稽留,皮肤有紫红斑和出血点,大便干燥等。容易混淆。猪病初体温可升到40度-42度,稽留一周左右。但猪弓形虫病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耐过猪长期咳嗽及神经症状。怀孕母猪出现流产多发生于妊娠早期,胎盘上有圆形或圆圈样坏死灶。
▶▷相关文章
盛夏暑季综合防治猪链球菌病
【病例】一例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治过程
从剖检看
猪瘟:病猪在耳、腹下四肢内侧等皮肤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出血点,指压不退色。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喉头和会厌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膀胱粘膜有出血点。盲肠和结肠,特别是回盲口常有钮扣状溃疡。慢性猪瘟可在猪肋骨末端与软骨交界处发现黄白色的骨化线。
猪链球菌病:剖检见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心包积液,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或紫黑色。有神经症状的病例,脑和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量、浑浊,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慢性患猪关节皮下有胶样水肿,心瓣膜增厚。
猪弓形虫病:剖检见肺水肿,肺小叶间质增宽,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性泡沫,肺表面有粟粒大、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灶;胆囊粘膜表面有时轻度出血,表面有突出的芝麻粒大至麻粒大坏死灶;脾、心外膜、肾表面或肾皮质也可发现;盲肠粘膜及回盲瓣上有黄豆粒大、中心凹陷的溃疡灶。
防制措施
猪瘟
1、定期接种猪瘟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
2、加强检疫,防止引入病猪。
3、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工作,栏舍定期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4、平时应对猪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根据抗体滴度的高低,补注猪瘟疫苗,这是预防猪瘟的重要环节。
5、对假定健康的猪和受威胁的猪,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使大部分猪获得保护。
猪链球菌病
1、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在链球菌初期都有效果,可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菌药,早治疗。
2、可按不同病型进行对症治疗。淋巴结脓肿型,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以碘酊。对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3、联合用药:青霉素和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等联合应用都有良好效果。
弓形虫病
1、切断传播途径:猪场定期杀虫灭鼠,禁止养猫。饲养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也应避免与猫接触。防止猪的饲料、饮水被猫粪污染。
2、绝大多数抗生素对本病无效。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磺胺类药物和抗菌增效剂联合使用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