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病诊断方法
1.肉眼检查法
用眼睛直接从鱼体的患病部位找出病原体,如猫头鳋等 大型寄生虫。或根据鱼病的症状来判断,如病毒、细菌引起的 鱼病。检查步骤:先检查体表(头部、眼睛、口腔、鳍、鳞片);再 检查鳃部;最后剖检内脏器官(肠、肝、鳔、性腺等)。对于有疑 点的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压片用显微镜检查。 2.显微镜检查法
肉眼不能看清的小型寄生虫,需用显微镜放大检查。有时 并发几种疾病,究竟哪一种疾病为主,也需要用显微镜检查加 以判断。体表和鳃部是鱼类发病的主要部位,一般作为显微镜 检查的重点。用于检查的鱼。一个鱼池至少应有3尾~5尾。 最好是行将死亡或刚死不久的病鱼。每一检查的部位,均需要 制2片~3片。刚开始接触鱼病时会遇到一种困难,即寄生虫 数量与鱼病的关系。寄生虫少量存在并不会对鱼类健康带来 很大影响,只有当寄生虫达到一定数量时才会生病、死亡。如 车轮虫病、斜管虫等小型寄生虫在中倍镜下检查,平均一个视 野有数十个以上,才会引起鱼病。 3.水质分析
在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查不出鱼病的情况下,应考虑水中 是否存在有毒物质,需要对水进行化验。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无 专门为渔业分析水质的结构,给诊断鱼病带来了一定困难。但 可用一种简易方法,间接证明水中有无毒物存在,即用网箱放 在病鱼塘内或用木桶盛有病鱼塘的池水放养若干条健康鱼, 观察数天有无死亡情况,对于急性中毒病例,此法有较大的准 确性。有些常规水质检查项目,如溶氧、酸碱度、硫化氢等,均 可自行测定。
4.现场调查
引起鱼类发病的原因很复杂,单纯检查鱼体不一定能找 到真正的病因。如同医生一样,还需要结合“问诊”了解鱼病发 生的全过程(即何时开始死鱼,每天死亡数量以及病鱼的活动 情况),历年鱼病情况(去年同期发生过何种鱼病),周围环境 (水中有无敌害,附近有无农田和工厂),以及放养密度、施肥、 投饵、运输、拉网等饲养管理情况。
(二)鱼病防治方法
1.药物防治法(又称化学疗法)
(1)清塘法;清塘是防治鱼病的根本措施之一,极为重要。 通过药物清塘.可以杀灭或清除鱼池中各种病原体、中间宿主 (螺蚌)以及清泥苔、水生昆虫和野鱼等敌害。清塘最理想的药 物是生石灰,其次是漂白粉、茶粕、巴豆和鱼藤精等,但杀灭病 原体作用极差。
(2)浸洗法:是预防鱼病的常用一种方法。鱼种放养时,常 采用10ppm漂白粉或8ppm硫酸铜浸洗15分钟左右(水温 15。C~20。C)或两种药合用,以防止病原体带入鱼池。对于不 宜采用全池泼洒法进行治疗的药物。可用此方法进行治疗。如 用碱性绿、硝酸亚汞治疗小瓜虫病等。 使用此法需注意三点:①盛鱼容器最好采用船舱、木桶、 大尼龙袋等,体积药量必须正确。如果用网箱具将鱼集中在鱼 池的一角进行浸洗,要不断添加药物,否则药物的浓度会逐渐 降低而影响治疗效果.②浸洗药物的浓度、时间的长短与温度 高低,三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需要特别注意。此外,还需要考 虑浸洗对象,因为不同规格和不同品种的鱼对各种药物的耐 性也是各有不同的,在浸洗过程中,一定注意鱼的活动情况, 发现有异常,应立刻将鱼放回鱼池。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可先 做小型试验。将若干尾鱼放入药液中,比浸洗的预定时间长1 倍~2倍,观察鱼类有无异常。③有些药物不宜用热水溶解, 有些切忌用金属容器存放。如硝酸亚汞等。
(3)全池泼洒法:这是治疗体外鱼病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采用此法,鱼池面积丈量、水深测量及称药一定要准确。药物 要充分溶解,施药宜在傍晚四五点钟。均匀泼洒全池。若水质 很肥.某些药物如漂白粉、硫酸铜的浓度可以适当增加。某些 药物毒性较大如硝酸亚汞,勿用全池泼洒法。实践证明,在发 病季节前,定期采用此法可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
(4)挂篓、挂袋法:把药物挂在食物台边,形成一个药液 区.当鱼进入食物台摄食时,使鱼体得到消毒的机会。在发病 季节使用此法,对尚未发病的鱼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把硫酸铜 放在布袋里.称挂袋法。漂白粉因腐蚀性较大需放在竹篓内. 称挂篓法。一个食物台可挂3袋~6袋,总药量不能超过用该 药全池泼洒的浓度。一般一个袋(篓)内放100克左右药物,每 周换药一次,连用数次。
(5)内服法:将药物拌入饲料中,制成药饵进行投喂,可防 治肠炎病、球虫病等。根据草、青鱼的不同习性,以分别使用浮 性药饵和沉性药饵。 ①浮性药饵:每50公斤鱼第一天用硫胺脒5克.2天~6 天药量减半;投入0.5公斤米糠(或麸皮),再加150克榆树粉 (或面粉).用热水调和后.用绞肉机绞成条状,切成适口的颗 粒晒干,用于防治草鱼肠炎病。 ②沉性药饵:把上述成分中的糠改为菜饼粉(或豆饼粉), 其他成分和制作同上。可用于防治青鱼的肠炎病。 投药前应停食1天~2天,对于失去食欲的病鱼治疗往 往无效。因此,应在发病前半个月或一个月开始投喂药饵.预 防效果比较理想。
(6)注射法:将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是一个最有效的治疗方 法。近几年来,鱼种、成鱼注射疫苗,防病效果良好。若采用金 属连续注射器进行注射,可以提高功效,节省药液。 (7)涂抹法:将药物伴入凡士林,制成药膏涂抹在鱼体患 病部位,也是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只适用于亲鱼鱼病的防 治。实践证明。拉网受伤的亲鱼用青霉素药膏涂抹伤口,可以 预防赤皮病、水霉病等。
2.免疫预防法
免疫预防法是防治病毒性疾病如出血病较有效的一种措 施。近年来,不少地区土法制备疫苗。注射草、青鱼鱼种和成 鱼。用于防治病毒性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等卓见成效。免疫 后的养殖鱼成活率达80%左右。国外已成功地采用疫苗浸浴 鱼苗来控制某些微生物鱼病。目前,国内外已开始对寄生虫鱼 病的免疫进行研究。 3.物理防治法
采用紫外线、升温、磁化水、交(直)流电等杀灭虫害。如常 采用日照升温法治疗小瓜虫病,即将病鱼放在盛有绿水的小 容器中,置于日光曝晒,几日后即可治愈。因为小瓜虫对高温 较为敏感,适宜水温在16。C~22。c;绿水吸热快,日晒后水温 逐渐上升·当水温达到26。C以上时,虫体即可自行脱落。国外 学者曾试图采用交(直)流电来治疗小瓜虫病。 (---)常见微生物鱼病防治
1.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是副肠孤病毒,青、草鱼可感染。病症有三种:①红肌 肉型。即全身肌肉充血明显,有时出现“白鳃”。②红鳍红鳃型。 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等处体表明显出血。③肠炎型。肠道严 重出血:此病流行于5月~9月.尤其是大规格草、青鱼种易 患此病,造成大批死亡。无良药治疗,用免疫法预防成活率可 达80%左右,每方尾鱼苗种用4公斤水花生,捣烂后拌入豆 饼粉制药饵,连喂3天,具有一定效果。
病毒性出血
其他鱼病鉴别和防治请请点击扩展链接获取全文
标签: 鱼病防治技术 鱼病的预防措施 鱼病预防技术措施 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