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之后水温升高,不少河蟹养殖塘主们担心的“抖抖病”就进入了潜伏高发期了,对于“抖抖病”这种病的传染性大,且病原较为复杂(细菌性、病毒性),一旦出现病症(病蟹步足呈间歇性痉挛状抖动),从发病到死亡,基本上也就一周左右的时间。
而且对于“抖抖病”来说,基本上算是河蟹的绝症,一旦患上基本上无药可治,所以对于河蟹养殖塘主来说,对于“抖抖病”更多时候都是尽量去早预防!
如何预防河蟹“抖抖病”的情况发生?
要想知道如何去预防“抖抖病”,就得先了解蟹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比较容易诱发河蟹“抖抖病”的问题,这里给大家罗列了——
【4种比较常见的能诱发河蟹抖抖病的因素】
1、水草腐烂没有及时处理,腐败的水草败坏水质的同时,无法为水体提供溶解氧,使得蟹塘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尤其是蟹塘底质溶解氧低,遇到高温天气就可能为河蟹抖抖病发病提供了前提条件;
2、大量使用高刺激性的药物,夏季很多塘主在高温时期还要选择下“重药”杀虫、杀青苔蓝藻,这些使用的高刺激性的药物也会造成河蟹产生抖抖病的几率大大提高;
3、塘口历史遗留问题较严重,在养殖前期没有进行彻底的清塘改底工作,容易让上一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遗留问题,在新一轮养殖期里死灰复燃,所以,一般清塘不彻底甚至是不清塘的蟹塘,抖抖病发病率也很高;
4、过量的饲料投喂,也会引发河蟹抖抖病的情况;
知道了哪些情况容易出现“抖抖病”之后,我们再去了解如何防控河蟹“抖抖病”就比较容易了!
【1】养殖之前准备充分(清塘+蟹苗选择);
在很多业内专家针对河蟹抖抖病的研究中,发现引发河蟹抖抖病的元凶之一就是“螺原体”,而如果蟹塘有发生过河蟹抖抖病的情况,那么,在池塘底部以及淤泥之中就有螺原体的存在。
所以,面对曾发生过抖抖病的池塘,在新一轮的养殖期之前如果没有进行彻底的清塘,很容易会在新一轮的养殖期内再次发生抖抖病!
因此,必要的彻底清塘十分重要,建议在在清除底部淤泥的同时,最好可以翻耕底泥进行暴晒,同时使用螺原体敏感度高的漂白粉进行消杀清塘,当然了,这一系列操作之后,也要注意在新一轮放苗之前要先进行水体解毒+试水。
除此之外,在选择蟹苗的环节,要选择优质高抗苗,投放蟹苗前最好先用【至尊2型】对蟹苗进行泡水消毒,同时进一步筛选,避免有缺陷的蟹苗入塘。
【2】池塘增氧很重要;
诱发河蟹出现抖抖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体的长期缺氧,在进入7月份之后,在梅雨天或者是台风天的连续强降雨所带来的一系列池塘缺氧因素,都是造成这个时间段抖抖病爆发严重的诱因之一。
因此,在7-8月份要注意池塘增氧问题,碰到连续降雨情况应该多开增氧机,碰到急性缺氧情况,也可以配合增氧片投放。
【3】定期调水、改底、保水草、消毒;
蟹塘的整体环境也是预防河蟹是否会有抖抖病情况出现的标准之一,因此,在7-8月份这样的高温期,一定要注重整个蟹塘的水体环境,要定期的进行水质调节、塘底的改底工作。
同时,也要保证水草的活力,让整个蟹塘都处于河蟹生长比较舒服的状态下,这样河蟹出现抖抖病的几率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而且,本身优质的水体环境也不会造成大量的病原传播情况。
与此同时,7月份也要重视蟹塘的消毒工作,这一时期是河蟹抖抖病高频爆发的初期,但也是防御的最佳时间段,建议可以使用至尊2型化水泼洒,帮助清除水体环境中的有害病菌,降低河蟹发病率。
【4】减少杀虫频次,少用高刺激性药物;
高刺激药物的使用,也会诱发河蟹出现抖抖病情况,因此,这一时期尽可能减少杀虫、杀蓝藻等刺激性大的药物使用。
而且早前我们也在推送中说过,高温期不建议大面积强杀蓝藻、青苔,一般都是建议先拉后拖的方式。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标签: 河蟹养殖水温多少度 河蟹养殖问题 河蟹生长最适宜的温度 河蟹 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