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肉禽送检情况分析
新希望六和动保中心2018年共接收菏泽、德州、临沂等30个地区的样品共728个批次,其中肉鸭送检样品605个批次,肉鸡送检样品123个批次(图1)。
图1 2018年肉禽送检批次
送检数量排名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菏泽、德州、临沂、潍坊、青岛,各区域送检批次如图2所示。
图2 各地区送检批次
二、2018年肉禽疾病监测大数据分析
2.2 2018年肉鸭病原检出率分析
由2018年肉鸭病原检出率(图5)发现,肉鸭主要以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和霉菌感染为主,需要注意的是,肉鸭霉菌感染现象普遍,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养殖过程密切关注。肉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以DHV-Ⅲ(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为主,同时从肉鸭脾脏坏死病例中分离到了DRV(鸭呼肠孤病毒)。
图5 2018年肉鸭病原阳性率
从肉鸭各病原1-4季度检出情况看(图6),霉菌检出量除去第2季度稍低之外,其余3个季度均较高,值得关注。肉鸭的病毒性疾病中,DRV和DHV-Ⅲ是两大主要疾病,而DHV-Ⅲ第4季度检出量急剧升高,提示该病在2019年有爆发风险。
图6 2018年肉鸭主要病原1-4季度检出情况
肉鸭的细菌混合感染普遍,霉菌感染严重
由图5可以看出,2018年肉鸭疾病检出率排名前3位的均为细菌和真菌性疾病,分别为大肠杆菌、霉菌和葡萄球菌,说明细菌和霉菌的混合感染是困扰肉鸭养殖的最大问题。现在肉鸭养殖中,细菌混合感染现象严重,由于细菌耐药率高,药物治疗效果下降,造成的死亡率也在不断增加。肉鸭养殖过程中第2个突出的问题是霉菌感染,家禽感染霉菌后不仅能直接引起霉菌性肺炎,造成家禽死亡,而且会损伤家禽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增加家禽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所以霉菌以及霉菌毒素的普遍存在可能也是肉鸭养殖行业近年疾病多发的隐形原因之一。
建议:由于雏鸭对霉菌毒素最为敏感,建议养殖朋友可在1-10日龄用好的脱霉剂,或者好的脱霉和提高免疫和保护肠道的动保产品(益牧雏宝、澳饲特等)
3.5 鸭病毒性肝炎发病逐渐加重,细小病毒感染时有发生
DHV和GPV造成的鸭短喙长舌病现阶段主要依靠高免抗体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由于市场抗体质量残次不齐和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现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现逐年加重趋势,临床中多次注射高免抗体依然无法控制疾病的情况屡见不鲜。分析2018年鸭病毒性肝炎检测数据发现,2018年主要以DHV-Ⅲ型为主,占DHV总检出率的93%(图6),说明现阶段肉鸭群中主要流行DHV-Ⅲ,提示我们使用抗体时要密切关注抗体质量,选择同时含有Ⅰ和Ⅲ型DHV的合格抗体。2018年,动保中心共检出11个批次GPV,疫情总体平稳,说明现在GPV的高免抗体对本病的控制效果良好。但是临床依然存在免疫失败的现象,影响生产成绩。同时,根据我们从冷藏车间得到的信息显示,个别鸭群感染GPV后,养殖过程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不影响最终的生产成绩,但是会造成屠宰过程残次品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和售价。所以临床中应关注鸭群后期感染GPV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3.6 肉鸭脾脏坏死综合征成为困扰肉鸭养殖的重要疫病
肉鸭脾脏坏死综合征于2006年首先在我国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樱桃谷鸭和北京鸭发生,主要以脾脏和肝脏出血、坏死为特征,随后多个专家经过对其病原学的研究,确定为DRV感染。该病临床多发于7-10日龄的雏鸭,主要表现瘫痪、拉稀等症状。该病单纯感染死亡率不高,但是如果混合细菌感染会增加其死亡率。感染耐过的鸭表现生长发育受阻(图9)和免疫抑制,增加后期饲养难度,影响养殖成绩。
通过分析某地区同期出栏的110万羽肉鸭发病情况发现,该病在该地区发病率为20%左右,与正常鸭群相比,发病鸭群的成活率低5%,料肉比高0.6,单只平均体重低0.1kg。分析2018年1-6月份发生脾脏坏死病例的检测情况发现,DRV和霉菌的检出率位于前两位。动保中心通过动物回归实验确定,单纯的DRV感染就可以造成雏鸭严重的脾脏坏死现象,确定了该病的病原。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应选择合格的鸭苗,做好育雏工作,防止雏鸭受到冷应激。该病无有效治疗措施,一旦发病,及时淘汰患病肉鸭,大群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如黄芪多糖,肽芪强,风感康),并投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死淘。
图9 肉鸭发生脾脏坏死后生长受阻
4、2018年肉鸭抗菌药物有效率分析
2018年,动保中心对山东11个肉鸭养殖公司,覆盖的养殖区域进行了抗菌药物有效率普查,本次普查共分离大肠杆菌767株,沙门氏菌295株,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常用抗菌药物的有效率,以指导临床更合理用药。
图10 2018年肉鸭临床分离大肠杆菌抗菌药物有效率
由图10发现,对于现阶段临床使用量较大的3种药物氟苯尼考、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有效率较低,均低于20%。调查发现,有效率较高的药物主要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时环丙沙星和头孢类药物有效率也较高,养殖现场可以择机合理使用。
结合肉鸭临床分离细菌药物有效率统计,为了保证临床中抗生素合理使用,保证食品安全,动保中心建议:1、育雏开口药选择林可-大观霉素或者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2、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庆大霉素、安普霉素进行针对性治疗;3、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有效率较低,不适合大范围使用,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4、硫酸粘菌素和新霉素依然可以推荐用于肠道疾病治疗。
呼肠孤病毒病:
禽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多种疾病类型的疾病。雏鹅感染后可引起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番鸭感染后引起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有白色坏死点,也称为白点病; 樱桃谷肉鸭感染后引起脾脏坏死,也称为脾坏死症。
呼肠孤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禽呼肠孤病毒成员。该病毒无囊膜,病毒粒子的大小约75纳米( 图2-65),不凝集禽类及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禽呼肠孤病毒有11个血清型。
病毒对热、乙醚、氯仿等有抵抗力;对2%的来苏儿、3%的用答有抵抗力;对2% ~ 3%氢氧化钠、70%乙醇敏感。(鸭舍消毒就要选择后面的对应浓度的氢氧化钠)
[流行病学]呼肠孤病毒主要感染1~10周龄的雏鹅和仔驰)~ 25日龄的番鸭、樱桃谷肉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鸭、鹅的日密切相关,日龄越小, 发病率、死亡率越高。发病或带毒的鸭鹅是主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也能垂直传播。(尽可能的在鸭雏来了就用好的开口药,和保护胃和肠道的药物,如益牧雏宝,澳饲特)
(2)鸭患病鸭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羽毛蓬乱,脚软,两腿无力,多蹲伏(图2-67)。 腹泻,排白色或绿色稀粪,病鸭机体脱水、消瘦,最后衰竭而死,死亡鸭的喙呈紫黑色(图2-68)。
图片来源:鸭鹅病防治及用药安全 刁有祥主编
图片来源:鸭鹅病防治及用药安全 刁有祥主编
图片来源:鸭鹅病防治及用药安全 刁有祥主编
预防措施:
(1)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减少病原的污染。
(2)种鹅可在开产前15天左右进行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既可以消除垂直传播,又可以使其后代获得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防止发生早期感染。若种鹅没有免疫,其后代可在10日龄左右免疫灭活疫苗。鸭的免疫接种程序参考鹅的进行。
[治疗]对发病的鹅或鸭采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
鸭病毒性肝炎由于篇幅长暂时略。
作者:吴海洋,武梅,来源: 新希望六和动保中心等
标签: 肉鸭疾病大全 2021年肉鸭行情分析 肉鸭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