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农村养殖畜牧网 水产养殖 319


腾氏水产商务网报道:


立夏过后,告别春天,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在立夏之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是万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在养殖动物进入生长黄金期的同时,养殖水体中的各类细菌、寄生虫滋生繁衍加快,容易造成养殖池塘水质恶化及一些水生动物疾病爆发。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压塘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造成养殖密度过高,增加发病风险。


一、日常管理要点


1、维持水体稳定


近阶段,气温变化幅度大,加之昼夜温差大,容易造成养殖水体上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从而导致水体上下水流交换,导致池塘底部低溶氧水体和有机质被携带进入整个池塘水体,容易造成池塘瞬间缺氧和中毒。因此需要多观察、多测水,保持水体的稳定,防止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频繁的波动。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


2、防缺氧


随着温度的升高,底部的有机质分解导致池塘底部产生厌氧区,尤其是在晚上水草和藻类不进行光合作用产氧反而进行耗氧的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因此夜间务必做好防低氧的工作。要定期测量水体的溶解氧,发现缺氧要及时的开启增氧机。定期使用氧化型底改,偿还底部的氧债,提高池塘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防止池塘底部厌氧给有害细菌繁殖创造机会。


3、做好病害防控


有害细菌的繁殖,一旦形成池塘当中的优势物种将会感染发病,如肝胰腺病变、肠炎、甲壳溃疡、脱壳不遂等,严重会直接造成死亡,给我们的水产养殖事业带来较大的危害。气压低、阴天以及下雨时池塘水温都会变化,注意及时抗应激,防止因为天气不稳定带来的影响。


二、重点关注疾病


1、草鱼出血病:病原体为草鱼呼肠孤病毒,症状为: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体色暗黑,有时眼球突出,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水温在20-33℃时流行,20-28℃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也可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2、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症状为:体表略发红,鳃盖肿胀,鳃丝肿胀并附有大量粘液,呈暗红色,鳍条末梢失血发白,肝脏和脾脏充血,肠道发炎。主要危害鲫、金鱼和鲫杂交变种,流行水温为10-33℃,其中以22-28℃最为严重,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3、锦鲤疱疹病毒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Ⅲ型,症状为:鱼体发白,鳃腐烂,鱼体乏力,体表充血,眼睛凹陷。主要危害鲤、锦鲤及其变种,发病最适温度是18-28℃。主要通过水平传播,病毒粒子通过带毒鱼的粪便、尿液、鳃和皮肤粘液排出传播。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4、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症状为:病鱼上浮、聚堆游边,眼睛凹陷,有时出现全身浮肿,低温期体表和鳃粘液增多,多数病鱼鳃丝局部严重溃烂。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苗种携带病原是该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换水、用药不当或水质、天气突变均会诱导该病的爆发。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5、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症状为: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常红肿外突,肠壁充血发红、肠粘膜溃烂脱落,腹腔内有黄色腹水。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水温在20℃以上发生流行,常与细菌性烂鳃、赤皮病等并发。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6、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症状为:病鱼行动迟缓,摄食下降,口腔、腹部、鳃盖、眼眶和鱼体两侧充血,腹部肿大、红肿。主要危害鲫、团头鲂、鲢、鳙等淡水鱼,水温在9-36℃均为流行。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7、小瓜虫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症状为: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丝上布满白色小点状胞囊。主要危害各类淡水鱼,流行温度为15-25℃。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8、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症状为:病鱼体表发黑,离群独游,体表皮肤和鳃组织出现溃烂。主要危害各类淡水鱼,适宜水温为22-29℃。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9、锚头鳋病:病原为锚头鳋,症状为:鱼体消瘦,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主要危害各类淡水鱼,适宜水温为12-33℃。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三、防控措施


1、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注意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优选抗病力强品种,投放之前全面消毒,以防带入病毒。


2、细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结合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饲内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如复方三黄散、大黄精华素)和维生素同时内服,增强药效。


3、寄生虫病防治需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机体结构和寄生规律选用合适药物,并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对已感染的池塘,可采用国标渔药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中草药制剂驱虫散等药物治疗,尽量选择高效无毒药物治疗。


4、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病情的扩散。


转载声明

本文来源: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转载请注明出处。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炎暑将临,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常见鱼病防控要注意哪几点)

标签: 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作用 水产养殖病害及防治 水产鱼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