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养殖的鹅品种中,白鹅很常见,而且该品种鹅很少生病。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应加强饲养与管理,做好常见病防控。因为,对于一些规模化养殖和雏鹅,若管理没到位,它也是会生病的。因此,我们应熟悉掌握白鹅常见病有哪些,以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避免白鹅生病,对于已经发病的可以做到快速控制,确保鹅场良好的效益。
1、小鹅瘟
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为急性渗出性肠炎。以3-8日龄鹅最易感染,可以蔓延全群,通常1月龄以上的鹅不感染。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小肠形成栓子堵塞肠道。
预防措施:如果鹅场没有免疫,要在鹅出壳48h内颈部提皮30度角皮下注射0.6—0.8m 只抗小鹅瘟高免血清;7 日龄雏鹅皮下注射0.8~lmU只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可有效预防7—15日龄发生小鹅瘟;15日龄雏鹅皮下注射0.8一]mU 只抗小鹅瘟高免血清一次。
治疗方法:患病鹅紧急注射鹅瘟特抗,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药物。
2、鹅流行感冒
多发生于1月龄的雏鹅,大鹅发病较少。气候突变、严寒冬季最、育雏期间温差失调最易发病。除表现出呼吸道症状外,还缩头、瞌睡、卧伏、脚跛、怕冷,由于小鹅抗病力差,所以死亡率较高。
预防措施:预防要搞好环境卫生,圈舍保持清洁干燥,避免雨天放牧,必要时做好防寒保温工作。经常将大蒜捣烂喂鹅,可预防感冒。
治疗方法:治疗可用呼独康+解热舒。
3、鹅大肠杆菌病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7~45日龄的鹅较易感。临床上常见的有卵黄性腹膜炎、急性败血症、心包炎、脐炎、气囊炎、胚胎病及全眼球炎等类型。
预防措施:消除不良因素。如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密度适宜,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免疫接种。雏鹅 7~l0日龄接种,皮下注射0.5mu只。
治疗方法:治疗可用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疗效较好,但由于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如果效果不好及时换药,可以用杆立克+硫酸粘菌素来饮水拌料。
4、鹅绦虫病
由绦虫寄生于小肠所致,多发生于15—90日龄的鹅。病鹅减食口渴、消化不良,拉绿色或灰白色稀粪。突然倒卧,起立困难,行走摇摆,伸颈张口,难脚乱刨,麻痹死亡。
预防措施:鹅群每年驱虫2次,粪便集中发酵处理。
治疗方法:治疗可用槟榔0.5—0.75克/千克体重,水煎取汁喂服;南瓜籽20—30克/千克体重,一次拌料喂服。如果效果不是太明显,可以换用内外净来拌料治疗。
5、鹅球虫病
由鹅球虫引起,多发于雏鹅。病鹅食欲减少,精神萎靡,缩颈甩头。粪便呈红色黏稠,后期鲜红色。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T作是防治球虫病的重要措施。药物预防可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0.02%混于饲料中饲喂,连续4~6天。
治疗方法:青霉素10万单位,每只鹅一次肌注,碘胺嘧啶每千克体重30—40毫克,或氯苯胍20毫克、氨丙材50毫克,一次拌料喂服。鹅球虫病可选择多种药物用于防治,但为避免形成抗药性,至少需要交替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如果效果不是太好,可以用白球痢康来治疗,效果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