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丨三农文社
编辑丨三农文社
本文字数约5530字
阅读时长约12min
前言
小鹅瘟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禽类疾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小鹅瘟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鸟类或污染的环境传播给家禽,对家禽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方面的风险会有所上升。
同时也给全球范围养殖业和养殖者来说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过去,一些养殖行业长期以来注重规模化生产和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动物的健康和福利。面对小鹅瘟这样的疫情,我们必须意识到保护动物健康的重要性,采取更加可持续和有利于动物福利的养殖方法。
- 本文将通过对小鹅瘟疾病及防控等方面的描述,增加大家对小鹅瘟的了解,提一些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改善养殖观念的建议,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养殖观念的思考,共同应对小鹅瘟疫情带来的挑战,并促进更健康、可持续的养殖业的发展。
小鹅瘟的病原学和临床表现
【一】鹅细小病毒(GPV)的特征和分类
特征
- 病毒形态:鹅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病毒粒子非常微小,直径约为20-22纳米,呈伪八面体结构。
- 基因组:鹅细小病毒的基因组是由单链DNA组成的,长度约为5千8百个核苷酸。这种基因组结构使得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变异率。
- 抗原性:鹅细小病毒表面存在多种抗原,其中VP1和VP2是主要抗原。这些抗原对病毒的免疫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疫苗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 稳定性:鹅细小病毒在环境中相对稳定,能够在低温条件下长时间存活。
分类
亚型A:亚型A是最常见的鹅细小病毒亚型,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它对鹅群引起的疫情最为普遍,并且对某些鹅品种具有高度致病性。
亚型B:亚型B主要存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些鹅场,并在该地区的鹅群中引发较大规模的疫情。与亚型A相比,亚型B具有一定的基因差异和免疫学特征。
亚型C:亚型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亚型,目前主要在中国鹅群中被检测到。虽然亚型C的病原性尚不清楚,但其基因组序列与其他亚型存在明显差异。
【二】小鹅瘟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
主要临床症状
当小鹅患上小鹅瘟时,常常出现以下临床症状:
- 食欲减退:
患病的小鹅往往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它们可能对饲料失去兴趣,不愿意进食或者摄食量明显减少。这导致小鹅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 呼吸困难:
感染鹅细小病毒后,小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喘气或呼吸困难的症状。特别是在活动时,这种症状更为明显。小鹅可能呈现口张开、胸腔起伏加快的情况,表明它们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满足身体需求。
- 粘膜苍白:
小鹅瘟病毒抑制了造血系统,导致贫血的结果。因此,患病的小鹅的眼睛、嘴巴和足底粘膜通常会变得苍白,失去了正常的粉红色。这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氧气供应不足的表现。
- 落羽和毛色异常:
小鹅瘟患者常常出现落羽情况。它们的羽毛可能变得稀疏、脱落或生长缓慢。部分患鹅的毛色也可能发生异常,出现颜色不正常或斑点状变化。这是由于病毒对皮肤和羽毛细胞的影响,导致羽毛的正常生长和发展受到阻碍。
- 行动迟缓:
感染小鹅瘟后,小鹅的活动能力会受到影响。它们可能变得行动迟缓,步态不稳定,并可能出现站立困难的症状。这是由于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减弱。
这些临床症状通常会在感染后数天至数周内显现,并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及早观察和识别这些症状,与兽医合作进行确诊和治疗,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保护鹅群的健康非常重要。
病变特征
- 肝脏病变:
感染小鹅瘟后,小鹅的肝脏通常会受到明显的病变。肝脏会呈现肿大、充血、出血点或出血斑,并且其组织结构也可能受到损害。
这些病变影响了肝脏正常的功能,如代谢、解毒和产生重要的蛋白质等。
- 心脏病变:
小鹅瘟病毒对小鹅的心脏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引发心肌炎和心包积液等病变。这些病变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表现为心音减弱、心率不规则等症状。
- 淋巴组织病变:
感染小鹅瘟后,小鹅体内的淋巴组织,如脾脏和扁桃体等,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和破坏。这会导致淋巴组织肿大、出血和坏死等病变。
这些病变影响了小鹅的免疫系统功能,削弱了其对其他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 骨髓抑制:
鹅细小病毒感染会抑制小鹅的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和免疫力下降。
病毒通过干扰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功能,减少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产生。
这导致小鹅出现贫血症状,并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感染的侵袭。
小鹅瘟的传播途径与风险因素
【一】主要传播途径分析
- 直接接触传播:
当健康的鹅与感染小鹅瘟的鹅直接接触时,病毒可以通过密切的鸟类接触传播。
这种接触可以发生在同一鹅群中的鹅之间,或者通过购买和引入新的鹅只引起的鹅群间接触。
- 空气传播:
小鹅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和粪尘颗粒传播。
当感染鹅打喷嚏、咳嗽或排泄物干燥时,病毒会以微小的颗粒形式悬浮在空气中,并被其他鹅吸入体内,从而导致传播。
- 水源传播:
如果感染小鹅的排泄物进入水源,如饮水池、湖泊或河流,其他健康的鹅在饮用水源时可能会感染病毒。这种方式尤其在养殖场等鹅群集中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
- 间接传播:
小鹅瘟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物体、设备或饲料等间接传播给健康的鹅。
当感染鹅的排泄物沾染到鹅舍、饲料容器、工具或人员的衣物上时,如果没有适当的清洁和消毒措施,病毒可以在这些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进而传播给其他鹅只。
【二】影响小鹅瘟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因素
- 集中饲养:
在鹅群集中饲养的养殖场环境中,鹅只之间的密切接触和高度集中的居住条件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密闭空间的存在使得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更为容易发生,从而促进了小鹅瘟的传播。
- 引入新鹅:
购买和引入新的鹅只是养殖场常见的实践,但这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新进鹅只可能携带病毒,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隔离、观察和检测,病毒可能会传播给现有的鹅只,导致小鹅瘟的爆发。
- 不良的生物安全措施:
缺乏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不定期的消毒、清洁和隔离措施,会增加小鹅瘟的传播风险。
这包括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不佳、鹅舍之间的物品交叉使用等不规范操作,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与扩散。
- 野生鸟类接触:
野生鸟类是小鹅瘟病毒的天然宿主之一,与感染的鹅只接触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野生鸟类可能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并将其传播给养殖鹅只,特别是在迁徙时或停留在养殖场附近的水源时。
- 水源污染:
如果感染小鹅的排泄物进入水源,如饮水池、湖泊或河流,其他健康的鹅在饮用水源时可能会感染病毒。因此,保持饮水源的清洁和卫生对预防小鹅瘟传播至关重要。
- 缺乏免疫力:
年幼、应激、营养不良或患有其他疾病的鹅只免疫力较弱,更容易感染小鹅瘟病毒。保持鹅只的健康状态、提供适当的饲养管理和营养支持是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键。
小鹅瘟的免疫接种策略
【一】弱毒疫苗的应用和免疫效果
弱毒疫苗的原理:
弱毒疫苗使用的是小鹅瘟病毒的弱化版本,它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当动物接种弱毒疫苗时,它会引起轻微的感染,但这种感染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
- 免疫效果:
接种弱毒疫苗能够激活动物的免疫系统,促使其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这些免疫反应可以提供对小鹅瘟病毒的保护。
如果动物在接种后感染了相同或类似的病毒,它们的免疫系统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阻止病毒的复制并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 安全性:
与其他疫苗相比,弱毒疫苗具有较低的致病性,因此安全性较高。它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而且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副作用很少。
但是,仍需按照正确的接种方法和程序使用疫苗,确保适当的剂量和途径,并遵循生产商提供的说明书。
【二】免疫接种计划和程序的制定
小鹅瘟的免疫接种计划应根据地区的流行病学情况、养殖规模、季节变化等因素进行制定。
通常,养殖场应与兽医或畜禽防疫部门合作,制定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的免疫接种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 预养殖场检查:在养殖季节开始前,兽医或专业人员应对养殖场进行检查,评估养殖环境、鹅只健康状况和潜在的风险因素。
- 疫苗选择与采购: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弱毒疫苗,并从合法渠道购买疫苗。确保疫苗符合质量标准,遵循正确的存储和运输方法。
- 接种计划制定:根据疫苗的属性和生产商建议,制定接种时间表、剂量和接种途径等细节。
- 接种操作:由专业人员按照接种计划进行实施。确保接种工具和环境的卫生,遵循无菌操作和安全程序。
- 测与记录:接种后应进行监测和记录,以确保接种效果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免疫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小鹅瘟的综合防控策略
【一】 养殖环境管理措施
- 圈舍设计与改善:
确保圈舍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减少病原体滋生的机会。在圈舍的设计和改善过程中,应考虑通风设备的合理布局,如安装通风窗、风机或通风管道,以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
此外,还应注意圈舍的绝缘性能,以防止外界气温对内部环境的过度影响。同时,合理规划空间布局,避免过度拥挤,给鹅只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另外,要根据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调整圈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小鹅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 防止外界病原体侵入:
加强围栏和隔离设施的建设,避免野生鸟类和其他潜在传染源进入养殖区域。围栏应具有一定高度和密度,以防止鸟类和动物的入侵。
另外,应定期检查和修复围栏,以防老鼠等害虫通过缺陷处进入养殖场。如果周边环境存在较高的传染风险,可以考虑建立隔离区域,在进入养殖场之前对人员、车辆和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 粪便处理和清洁消毒:
及时清理和处理鸭舍内的粪便,避免积聚成堆。粪便的堆积不仅会产生恶臭、滋生病原体,还会增加空气中的氨气含量,对小鹅的健康有害。定期清理粪便,并将其适当处理,如用于有机肥料或沼气发酵等方面。
此外,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是防控小鹅瘟的重要措施。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圈舍、器具和设备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并预防传播。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可靠。
【二】卫生和消毒措施
- 个人卫生要求:
工作人员应遵守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感染病原体的风险。这包括勤洗手,在关键时刻(如饲喂、清理圈舍等)必须彻底洗手,并更换干净的衣物和专用鞋套。
工作人员还应注意保持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发现身体不适或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暂停与小鹅接触。
- 物品消毒:
定期对接触过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工具、器械、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可靠。
这些物品包括饲料器具、水槽、储存容器、工作台面等。特别是在小鹅瘟疫情流行区域,消毒频率应增加,以进一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 防虫灭鼠:
蚊虫和老鼠等昆虫害虫可能成为小鹅瘟病原体的潜在传播媒介。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这些害虫进入养殖环境。定期进行杀虫和灭鼠,并确保防虫设施的完好。
可以使用合适的药剂或安全的捕捉器具进行防虫灭鼠操作。此外,也要注意圈舍周围的环境卫生,如清理周边的垃圾、杂草等,减少害虫的滋生和藏匿地。
【三】病群监测
- 定期体检:
对养殖场中的小鹅进行定期体检,包括观察活动度、食欲、粪便等指标。如果发现小鹅出现异常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流眼泪等,应及时报告兽医或专业人员。
- 病死禽畜尸体检查:
对病死的小鹅进行尸体检查,了解其死因和病变情况。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小鹅瘟的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实时疫情监测:
与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收集和报告小鹅瘟的疫情信息。此外,通过参与行业协会、疫病预警机制等,获取最新的疫情动态和防控指导。
- 密切观察进出人员和物资:
加强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物资的监管,特别是与小鹅瘟高发地区有关的人员和物资。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病原体的传入和传播。
小鹅瘟爆发时的紧急应对措施
- 隔离和封锁:
在发现小鹅瘟病例后,立即实施隔离和封锁措施。将病死和患病小鹅及时隔离,并限制人员和物资进出感染区域,以防止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
- 报告和沟通:
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和相关执法机构报告小鹅瘟疫情,并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及时获取指导和支持。同时,向养殖业协会、合作伙伴和邻近养殖场通报疫情,加强联防联控的合作。
- 人员防护:
所有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穿戴防护服和手套,并定期洗手。接触病死或患病小鹅后,应立即更换工作服,并对工作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 紧急扑杀和安全处理:
根据兽医部门的指导,对病死和患病小鹅进行紧急扑杀,并采取安全措施将其安全处理。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减少病原体的扩散风险。
- 彻底清洁和消毒:
对受到感染的圈舍、设备和工具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可靠。特别注意清理和处理可能存在病原体的粪便和污水。
- 养殖场复工与恢复:
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根据兽医部门的指导,进行适当的等待期,并确保小鹅瘟病毒得到有效清除。随后,进行养殖场的逐步复工和恢复,包括重新引入健康的小鹅和加强养殖环境管理措施。
小结
小鹅瘟对养殖业和动物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小鹅瘟在许多地区仍然存在,并对养殖者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小鹅瘟疫情的爆发不仅对其经营和收入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对养殖业和相关产业链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养殖者和各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预防、监测和预防、紧急应对措施,以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参考文献
- 王贺伟.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方法[J].家禽科学,2022(07):53-54.
- 黄德建.小鹅瘟临床表现及科学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06):39-40.
- 吴坤,董永毅,任雪枫,王玉龙,刘宏,薛忠家.小鹅瘟病原学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05):186-187.
- 郭静.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J].现代畜牧科技,2021(01):147-148.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21.01.080.
- 任邦军.小鹅瘟检疫与鉴别[J].四川畜牧兽医,2020,47(05):51.
- 冯崇伦,金美玲,王笑言,宁康,张大丙.免疫雏鹅发生小鹅瘟的原因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9,55(12):49-5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