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传统疫苗,即常规疫苗,是应用完整的细菌和病毒以传统的方法制备而成;另一类为新型疫苗,是采用一些新技术或化学方法从病原微生物体中提取有效成分,或用核酸杂交技术制备基因工程苗或人工合成多肽苗。目前,尽管新的品种大量出现,但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疫苗仍然是用于家禽传染病预防的主要生物制品。
(1)常规疫苗
①灭活苗。俗称“死苗”,又称灭能苗,采用加热、加入甲醛或β-丙内酯等使病原微生物丧失感染性或毒性,再加入免疫增强剂,经安全检查和效力检验合格后即可应用的疫苗,如鸭疫里默杆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等。死苗的优点是安全性好,保存方便;缺点是免疫原性差,产生免疫力时间迟。
②活苗。活苗又称弱毒苗,弱毒疫苗,是一种病原致病力减弱但仍具有活力的完整病原疫苗,也就是用人工致弱或自然筛选的弱毒株,经培养后制备的疫苗。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活疫苗大多为弱毒疫苗。该疫苗的优点是病原可在免疫动物体内繁殖,用量小,免疫原性好,免疫期长,成本低,使用方便。缺点是弱毒株的毒力易返强,对一些极易感动物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③多价苗。即应用同一病原微生物不同血清型制成的疫苗。如大肠杆菌病是由07、08和078等7~8个血清型菌株所制,把多个不同血清型菌株混合可制成大肠杆菌多价菌苗。
④多联苗。应用不同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混合一起即成多联苗(有二联或三联苗),如鸭疫里默杆菌和鸭大肠杆菌灭活二联菌苗。
(2)新型疫苗
①亚单位苗。应用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中有效的免疫原提出而制成的疫苗,称为亚单位苗,如禽霍乱荚膜亚单位苗等。
②基因工程苗。它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的安全、有效、便宜的疫苗,包括基因缺失疫苗和载体疫苗两大类。
③合成肽疫苗。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保护作用的类似天然抗原决定簇的一级结构序列肽,此疫苗尚在研究中。
(3)预防接种
①常规预防接种。在经常发生传染病的地区,平时有计划地定期给健康鸭群进行的免疫接种,称为常规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效果的好坏,不仅与疫苗种类、性质和接种途径有关,也与鸭的日龄、体质和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灭活疫苗接种后,免疫力产生慢,持续时间短。成年的、体质健康的、饲养条件较好的鸭接种后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幼年的、体质弱的、饲养管理不当的鸭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差。
②紧急预防接种。紧急预防接种是在鸭群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尚未发病的鸭群进行的免疫接种。应用疫苗作紧急预防接种前,必须对鸭群逐一进行详细检查,只对没有临床症状的鸭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病鸭及处于潜伏期的病鸭应立即隔离治疗或扑杀。
③接种途径与方法。免疫接种途径主要有注射途径、经口途径(口服、饮水)和经鼻途径(气雾、滴鼻)。目前用于鸭免疫的疫苗接种途径均为注射途径。接种方法有肌肉接种法和皮下接种法。肌肉接种多数在胸肌,也有在腿部肌肉的,而皮下接种部位多在头颈后背中部或大腿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