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病毒性传染病(鹅传染病的类症鉴别诊断及防治)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鹅技术 228

一、鹅禽流感

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多种家禽和野禽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综合征。

临床症状: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有些毒株仅引起轻度呼吸道症状。患鹅常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仅饮水,拉白色或淡黄绿色水样稀粪,羽毛松乱,身体蜷缩,精神沉郁,昏睡,反应迟钝。出现屈颈斜头、左右摇摆等

鹅的病毒性传染病(鹅传染病的类症鉴别诊断及防治)

神经症状,尤其是雏鹅较明显。多数患鹅站立不稳,两腿发软,伏地不起或后退倒地。

1、鹅禽流感与鹅巴氏杆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鹅禽流感与鹅巴氏杆菌均有传染性,突然死亡,有下痢临床表现及肠道出血、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黏性分泌物(慢性霍乱)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鹅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最急性型常见于本病爆发的最初阶段,无明显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迅速死亡;有时见母鹅死在产蛋窝内。有的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口鼻流出白色黏液,并常有下痢,排出黄色、灰白色或淡绿色的稀粪。有时混有血丝或血块,味恶臭,发病1~3天死亡。病理变化的特征是全身浆膜和黏膜有广泛的出血斑点,肝脏有散在性或弥漫性斜尖大小、边缘整齐、灰白色并稍微突出于肝表面的坏死灶。慢性型鹅巴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

鹅禽流感,脚爪脱水,头冠部、颈部明显肿胀,眼睑、结膜充血、排绿色稀便。刨检特征为全身器官出血。

2、鹅禽流感与鹅副黏病毒病的鉴别

相似点:鹅禽流感与鹅副黏病毒病均有传染性,有精神萎靡、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拉稀、神经症状等临床表现及消化道病变。

不同点:鹅副黏病毒病的病原是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的鹅副黏病毒,各个品种的鹅均具有易感性。本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患病初期拉白色稀粪,后呈水样,带暗红、黄色或绿色。种鹅停止产蛋但饮水增加有时健康的鹅吃食时突然死亡。然后发现扭颈、劈叉等神经症状。剖检脾脏肿大、瘀血,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及直肠、泄殖腔黏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纤维性结痴,剥离结痴可见出血或溃疡肝脏肿大,瘀血鹅禽流感以冬春季最常见,脚爪脱水,头冠部、颈部明显肿胀,眼睑、结膜充血、出血,排绿色稀便。剖检特征为全身器官出血。鹅禽流感比鹅副黏病毒病发病急、病势猛、病情重,患病的鹅多有严重出血、胸腺菱缩和出血、脾脏出血和坏死等特性病理变化。

二、防治

1.预防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幼鹅的饲养管理,注意鹅舍的痛风,保持鹅舍干燥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鹅群饲养密度,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于水面放养的鹅群,应注意防止和避免野生水禽污染水源而引起感染。

②免疫接种。雏鹅14~21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初免;间隔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1次。商品肉鹅7~10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1次免疫,第1次免疫后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1次加强免疫。散养鹅春、秋两季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各进行1次集中全面免疫,每月定期补免。

2.治疗措施

处方1:注射高免血清。肌内或皮下注射禽流感高免血清,小鹅没只2毫升、大鹅没只4毫升,对发病初期的病鹅效果显著,见效快;高免蛋黄液效果也好,但见效慢。

处方2: 250 毫克/升病毒灵或利巴韦林(病毒唑)或50毫克/升金刚烷胺饮水,连续用药5~7天。为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药要与抗菌药同时使用,若能配合使用解热镇痛药和维生素、电解质效果更好。

注:本文摘取《鹅类症鉴别诊断及防治》


标签: 鹅的病毒性传染病 鹅会传染禽流感吗 鹅传染病会传染给人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